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控

2024-03-27 23:18:15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法氏囊病鸡毒株

高 原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危害较大,可感染任何年龄段、任何品种的鸡,其中主要感染雏鸡。该病通过造成法氏囊肿胀、出血等降低机体免疫力,继发其他感染,导致疾病防控和治疗难度增加。随着我国家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成为危害鸡生长发育的重要传染病。患病鸡的肾脏、法氏囊内存在大量病毒,由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因此可造成鸡群大面积感染,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为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本文就该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1 病原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隶属于双股RNA 病毒科禽双RNA 病毒属。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目前共发现2 种血清型,分别为Ⅰ型和ⅠⅠ型,其中具有致病性的为Ⅰ型[1]。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没有囊膜,病毒粒子为20 面体立体对称,由核酸和衣壳组成。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自然条件下可长时间存活。被污染的鸡舍可在空置2 个月后仍存在大量病毒,且病毒具有致病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对高温和低温环境均不敏感,-55 ℃ 下亦可存活,且具有致病性,60~70 ℃ 条件下30~90 min 方可被灭活。另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对酸性环境不敏感,但对碱性环境较为敏感。pH 为2 的情况下可大量存活,但pH 高于10 时,可快速杀灭。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实际养殖过程中不同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的毒力并不相同。根据毒力强弱可将病毒毒株分为经典毒株、弱毒毒株、变异毒株以及超强毒株4 大类。

2 流行特点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感染任何品种的鸡,且对蛋鸡感染性强。成年鸡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可通过螨虫、蛋等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长期具有感染性。病毒主要感染3~6 周龄的鸡群,随日龄的增加发病率降低。该病毒可导致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首次感染后表现为急性发病,具有2~3 d 的潜伏期,发病1 周左右,死亡率达到高峰。发病的鸡群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鸡体内含有大量病毒,可随粪便排泄到自然环境中,污染用具、土壤、水源等。健康鸡群在接触污染物后容易感染该病。由于该病毒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因此容易引发继发感染,从而造成高死亡率和淘汰率[2]。

3 临床诊断

3.1 临床表现

发病前,采食量突然增多,采食速度加快,部分病鸡表现出嗜睡现象。发病初期,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粗乱、怕冷、翅膀下垂、饮水量增加、运动量下降、排水样粪便。发病1 周左右可出现大批量死亡。发病后期病鸡严重脱水,并伴有继发感染,造成死亡率显著升高。

3.2 剖检变化

病鸡胸部、腿部肌肉有明显的出血部位,且机体脱水严重。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呈点状出血。法氏囊肿胀,颜色变黄,体积增大,病情较重的病鸡法氏囊萎缩,表面呈现紫黑色,切开后可发现黏膜表面有显著的点状或弥散状出血。部分病鸡胸腺、盲肠扁桃体、肾脏肿大,颜色发白,肾小管内有花斑状尿酸盐沉积。脾脏轻微肿胀,表面有坏死病灶。根据病鸡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如需确诊,还应进行实验室诊断[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传染性贫血病易混淆,故检测人员应详细了解二者间的剖检变化差异。与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鸡不同,患传染性贫血病的病鸡剖检后可发现:血液无法快速凝固,胸腺、骨髓、肝脏萎缩,骨髓颜色变黄。同时,法氏囊不萎缩,但变为半透明状,可清楚地看清其内部的褶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肺出现实变现象。

实验室诊断主要为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三大类。病毒分离实验是该病常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通过采集病鸡法氏囊,将其研磨制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将其接种于SPF 鸡胚的绒毛尿囊膜,观察鸡胚死亡状况。从中筛选2~3 d 死亡的鸡胚,观察病变特征,是否出现全身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等情况。若出现上述情况,则将病毒再次接种于幼鸡,观察幼鸡法氏囊是否出现病变。若出现法氏囊病变,则判定为阳性。免疫学检测方法较多,常见的为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其中病毒中和试验操作难度大,不适用于大规模检测,而琼脂扩散试验操作简单实用,检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 d 可判定检测结果。荧光抗体试验检测速度快,但对检测人员水平及设备要求高,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中的RT-PCR 是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检测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时间快,检测结果准确。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措施

鸡传染性法式囊病高免血清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重要药物。养殖人员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病鸡进行治疗。不同日龄的病鸡注射量不同。患病雏鸡通常需注射0.5 mL 高免血清,对于成年鸡每只需注射0.6 mL。除高免血清外,高免蛋黄抗体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常只需注射一次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雏鸡每只需注射1 mL,成年鸡每只需注射1.5 mL。治疗的同时还可使用干扰素进行肌肉注射或添加到饮水中饮用以辅助治疗。干扰素的用量,雏鸡每只需使用12 500 ⅠU。成年鸡每只需注射25 000 ⅠU。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添加维生素、电解质,补充口服补液盐,从而缓解脱水现象。在日粮中可添加适量抗生素,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4.2 预防措施

为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才能从根源上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保证鸡群正常生长发育。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因,可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预防。

4.2.1 提高养殖环境卫生 养殖人员首先应保证鸡舍环境卫生水平,在养殖场建设前应对周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定,选择无污染的区域进行养殖场建设,可有效保证鸡群健康。养殖场的建设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建设。另外,应做好养殖场内消毒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消毒,可大大降低病菌的大量滋生,从而提高鸡舍内外环境清洁度,降低鸡群感染疾病的概率。养殖人员需根据疫病情况不断完善消毒管理制度。每周至少对养殖场进行1~2 次杀菌消毒,消毒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避免选择刺激性过强的消毒剂,同时消毒剂不可长期单一使用,否则易造成病毒产生耐药性,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日常可选用10%的福尔马林作为消毒剂。

4.2.2 免疫接种 做好健康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可大大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各类疾病的重要方式。为预防鸡患传染性法氏囊病,养殖人员需对重点鸡群接种疫苗,通常选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冻干活疫苗S706 疫苗进行皮下注射接种。目前常使用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以及活苗,应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接种前需对当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以及母源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日龄进行首免。由于母源抗体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对于体内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鸡通常在7~9 日龄时进行第1 次低毒力株弱毒疫苗免疫。养殖人员可选用滴鼻或点眼的方式进行首次免疫。首免接种完成后第7天需要进行第2 次加强免疫。对于体内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选用中等毒力株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2 周龄时进行首免,4 周龄时进行二免。

4.2.3 优化饲养管理模式 不断优化饲养管理模式,提高饲养水平,从而可增强鸡群整体免疫力,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概率。日常饲养人员应提供优质丰富的饲料,确保鸡群营养摄入均衡、全面,避免因营养不足而导致整体免疫能力下降。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鸡群还应提供营养补充剂,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定期对饲料、饮水等进行检查,避免将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给鸡群,防止鸡群中毒,抵抗力下降。同批次鸡群因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禁止将不同日龄的鸡进行混群饲养。育雏阶段应做好隔离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对于患病鸡群应及时进行隔离和诊断治疗,对病鸡使用的器具等需进行集中杀菌消毒,病死鸡需进行无公害化处理[4]。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养鸡业的快速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给我国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毒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导致多种疾病并发,大大增加诊断和治疗难度,并且随着超强毒株的出现,该病的防控难度升级。为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养殖人员应做好预防和早期诊断工作,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从而降低养殖场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法氏囊病鸡毒株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科学大观园(2022年2期)2022-01-23 11:05:15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8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特产研究(2014年4期)2014-04-10 12: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