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4-03-26 19:43张洪昌王伟梅

张洪昌 王伟梅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结晶,是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由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体现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担负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文化使命,以及发挥着在世界变局中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明确首要政治任务、用好“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1-0017-07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作为一个精神符号,凭借着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凭借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新时代新征程书写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文化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发展文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广义上使用的“文化”概念,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马克思认为,文化可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力和社会存在的上层建筑,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强调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1]52。马克思、恩格斯将文化视为迈向自由的力量,认为文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基础上的,对意识形态、精神生活等具有重要作用[1]2。其表明,文化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经济基础的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列宁又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列宁对文化虚无主义进行深刻的批判,强调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发展无产阶级文化,通过继承和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来建设社会主义[2]299。列宁还指出,文化建设必须面向社会实践,扎根人民生活,创造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3]。

其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自强不息”最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5在前人看来,昼夜交替、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自然规律,充分体现了上天永不停息的刚健之德。在刚健之德的孕育下,万物才能繁衍发展。作为人类,我们要顺应上天的刚健之德,不断充实和强健自己的身心,毫不懈怠地努力奋斗,唯有此,才可達到最高境界,所以君子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17说明人的品德高尚,能够像包容万物一样包容他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是做人的两个道德规范。

其二,“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仁爱观。“讲信修睦”[5]862出自《礼记》,在儒家思想中,讲求诚信、谋求和睦是构建理想政治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6]61意为,与仁者亲近,与邻邦友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我们应该遵循诚信、和睦、友善的原则与他人相处,只有通过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才能建立起对彼此的尊重,让生活更加和睦,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三,“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的民本观。“天下为公”[5]871出自《礼记》,强调天下是众人的,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社会中所蕴含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崇高敬仰。“民惟邦本”[7]369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强调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定,国家才能够安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依靠人民,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

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仁爱观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的民本观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想中,我们看到了历史长河中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民族精神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形成新的文化理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夯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根基和群众基础。

(三)理论结晶: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全面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必要从精神脉络出发,考察当代领导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完善而发展起来的,昭示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更好地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

文化在振兴民族精神、维护国家认同、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凸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将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8],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四个自信”,重点阐述了文化自信。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力量,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9];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0]42。习近平总书记既指出了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提出了在文化建设工作上的战略部署要求,描绘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价值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强调文化在国家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绘制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文化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生命力。其次,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长治久安中起着重要作用,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航。再次,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凝聚功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高度重视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青少年做起、从学校做起,做到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功能,为推进我国成为新时代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力抓手。最后,开辟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阔前景。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坚持“两个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要观点,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质,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景象,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深厚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

(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40;“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2]103。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既是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适应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文化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要求。中国是实至名归的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从“大”到“强”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调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中,要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征,重点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遵循其自身规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适应中国化时代化建设需要,遵循文化建设客观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文化发展道路,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用好“两个结合”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将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实践中,统筹“两个大局”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的智慧結晶,是我们推动文化繁荣的正确途径,是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方针。

(三)在世界变局中发挥着人类文明互鉴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在世界变局中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有着重大意义。首先,文明多样性是交流互鉴的前提。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文明。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其他文明,都需要以文明多样性为前提。人类文明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人类文明在多样性中存在,在多样性中发展,在多样性中前进。文明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其次,在交流互鉴中凸显中华文明交流特征。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尊重每一种文明的独特价值,尊重文明与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内在联系。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这些独特性推动了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整体性进步。最后,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13]524-525。现如今,文化的交流发展越来越快,各国文化互相借鉴,世界文明不断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为人类所共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未来。广泛吸收文明精华,在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中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将自己获得的文化创新成果奉献给社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领导作用,在政治、思想、政策、组织等各个方面统一领导,确保文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前行。一方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凝心聚魂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其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责任意识和敢抓敢管的斗争精神。其二,要将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各种宣传媒介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要用好宣传舆论平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破防,其他阵地将很难守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史诗之成,离不开文化之力;史诗之中,含有文化之篇。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一定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动摇。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指明的新方向,为文化发展与繁荣提出的新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二)明确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4]16。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首先,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键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在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掌握重要内容,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道理,明确政治任务,提高思想觉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实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要深刻理解党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建设,而且要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应当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和蕴含的立场观点,在新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做到方向明确、行动有力。最后,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我们应当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深刻理解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用好“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重点阐述“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既是内涵也是方法论。首先,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我们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加强建设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努力推动文化的繁荣兴盛。应致力于推动新文化的空前繁荣,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象,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其次,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一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两个结合”为指引,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要以“两个结合”作为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以文化建設为中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广泛培育中华人文精神,构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话语体系。最后,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形成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主体、目标和方向都一致,我们应当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大力彰显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展示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5]10。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首先,我们要做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政党的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使我们用特殊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发现其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内涵。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觉,积极主动担任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优良的文化作风践行在生活中;拓宽文化视野,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对于外来文化不可全部接受,也不可一味拒绝,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巩固文化自信。其次,我们要做坚定文化自信的弘扬者。中华民族在历史中遭受无数苦难,我们都坚持过来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新时代新的文化事业,自觉做文化的弘扬者,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铺垫。最后,我们要做坚定文化自信的奋斗者。文化自信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支撑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发向上,砥砺前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共同发展,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握历史主动,赓续历史传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由内向外发挥出文化自信。

(五)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其中,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路径。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创新,就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守正”与“创新”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正确的创新方向。我们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走新时代文化发展道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正确的创新思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发挥创新思维在领导中国人民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当始终牢牢坚守创新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自觉,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注重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坚持正确的创新思维基础上不断推进创新实践,用创新举措打开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最后,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正确的创新态度。守正创新基本要求在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我们应当以创新思想为指引,秉持正确的创新态度,朝着正确的创新方向前行。我们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用好“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不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六)秉持开放包容,积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因互鉴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至关重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需要树立正确的文明观,互鉴互学,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外开放是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必然结果,为我国发展带来机遇。我们应当弘扬和保护中华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创造创新,加强媒体全方位的文化传播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其次,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文化只有在开放和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差异性,包容多样文化,以宽广的胸襟推动不同文明交流。最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打破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推动各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让各国文化和谐共生。弘扬平等、互鉴的文明观,以自信的心态与世界各国进行深入的文化交流,以宽广的胸怀吸收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培育和发展新时代新的文化,不断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四、结语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我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辉煌成绩,攻克了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推动意识形态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是全方位的,实践指引是多领域的,理论指引是深层次的,对宣传思想文化各环节都具有科学指引作用,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自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新突破。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化活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景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谱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光明日报,2018-08-23(1).

[4] 周易[M].宋祚胤,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

[5] 礼记[M].胡平生,张萌,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

[6] 左丘明.左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 尚书[M].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8]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1).

[9]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

[1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3.

[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Theoretical Origin, Value Implications and Practical Path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Zhang Hongchang, Wang Weimei

(College of Big Data Applications and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a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and a spiritual pillar for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cultural country.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consists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ummary of the Partys experience in lead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evident in its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in embracing the cultural mission in this new era,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various human civilizations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make clear the primary political task, make good use of the“two combinations”, be firm in cultural confidence, adhere to righteousness and innovation, and be open and tolerant, take up the new cultural mission, buil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s civilizations.

Key words:Xi Jinping; cultural thought;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責任编辑:刘北芦    责任校对:赵 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