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青少年传统游艺的创新

2024-03-26 22:01李继潇刘艳凤李国勇
社会与公益 2024年1期
关键词:角抵游艺青少年

李继潇 刘艳凤 李国勇

传统游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种文化传统都面临选择,传统游艺也不例外。“游艺”一词最早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本文所说的“游艺”是指利用各种玩具所进行的游戏活动。传统游艺就像其他民俗活动一样,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既有稳定的不间断的代代传承,也有每一个时代的印迹符号。对青少年来说,游艺是伴随长大的一项基本活动,是美好的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还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地全面发展。所以,在青少年当中开展传统游艺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并结合新时代特点进行创新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游艺的传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许多传统游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地方民俗。以斗百草为例,“斗草”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是当时每年端午节的固定习俗,古时人们生老病死的调理全靠草药,每年的五月恰逢湿热季节、毒虫盛行,每到此时人们便相约出门采草药,相互之间不免拿自己采撷的草药相互比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五月初五斗百草的习俗。每一种游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为适应社会的某种需要,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个斗百草的游艺就能勾勒出古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具体形象的生活场景。这些老游艺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所以,对传统游艺的敬重与恪守是我们首先应有的态度。

每一个游艺里面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以“摸瞎”为例,这个游艺来源于瞎子摸象,青少年在玩耍的过程中享受了乐趣,还能切身体会到盲人的辛苦以及不能仅凭局部特征判断事物属性的教训。如果“摸瞎”游艺改变了规则,不用布条将扮演盲人的孩子的眼睛蒙住,而仅仅让他依靠自觉闭上眼睛且维持相对较长,难免会有孩子有意无意地偷偷睁开眼睛,这样不仅容易引发玩伴间的争执,反而会使人暗存侥幸心理。这样的结果明显跟“摸瞎”本身的游艺精神是违背的。可见,只有秉承了传统游艺的玩法,才能真正保持住原汁原味的游艺精神。这种传统游艺,一旦发展成比较固定的形式,形成比较完善的规则,才会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体现出传统游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的特点。传统游艺的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在当今多元化、时尚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游艺只有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营养并得到传承,使其既不失鲜明的特色又能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依然以自身无穷的趣味魅力吸引众人的目光,才能让传统游艺焕发出蓬勃生机,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二、传统游艺的创新是传承的再发展

老游艺本身具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自我更新的特质,传统游艺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经久不衰传承下来。比如摔跤,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争夺食物互相搏斗,出现了传统的“角力”。最早有关角力的记载是在《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时的角力主要是为了加强军事力量而组织的军事训练活动。“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蚩尤族的战法称作“蚩尤戏”,它是角力的原始起源。角抵在秦汉时期被正式命名,并衍生了角抵戏,在汉魏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汉书·刑法志》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汉武帝很喜欢角抵戏,在汉代角抵戏被认为是“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盖杂技乐也”。欧阳询《艺文类聚》引《汉武故事》说:“未央庭中,设角抵戏,享外国,三百里内观,角抵者,使角力相触也,其云雨雷电,无异于真,画地为川,聚石成山,倏忽变化,无所不为。”据载,当时的角抵戏规模宏大,深受外国使者的喜爱,老百姓们甚至跑几百里的路去观看助威。随着观赏性增强,到了清代,角抵改叫摔跤,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由于清代摔跤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塞宴四事图》,记载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狝后,举办大规模摔跤競技的场景。如今,摔跤不仅是人们日常的竞技娱乐游艺项目,也发展成为在世界各地十分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这些传统游艺在保持原本特色的同时,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游艺自身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传统游艺呈现出变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即使同一种游艺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玩法,每一种游艺是在一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孕育的,其形态也取决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条件的限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在水土条件、生产内容、饮食结构上都存在差异,在游艺上也各有特色,正所谓“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北方天高地阔,生产简陋、生活质朴,在与大自然的严酷斗争中培养了勇武精神,赛力类的竞技游艺较多,例如摔跤、驱逐类的游艺;南方山环水绕,气候温和,人们的性格柔和、灵巧,富于想象,擅长智能游艺和技巧游艺,如弈棋、猜谜等。又如北方的冰嬉,南方的水戏,都是适应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区分是概略的,实际上南北方游艺交叉共生的非常多。但是差异也是可以分别出来的,而且不仅南北方大范围地存在差异,山地与平原,高原与水乡等也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例如“跳房子”游艺,就有叫“跳间”“跳年”“跳方”等不同的名称,所画房子的形状和数量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有六格房、十格房、宽大房、圆顶房、飞机房和梅花房等等,形式也有单人、双人、多人和多人分组跳等多种形式。尽管各地不尽相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都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容易开展,规则不断变化的特质,体现出传统游艺的变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传统游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系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体味着民族的风俗人情、伦理道德,构筑着社会发展的多彩生活。

当然,我们也看到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传统游艺难以完全适应和满足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需求,许多新的游艺形式不断涌现。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游艺飞速发展,游艺产业空前繁荣,游艺内容多元化,游艺方式多样化, 游艺体验和玩乐方式多姿多彩,网络游艺的出现和兴盛带来了一场游艺的革命。不过,这种游艺革命的土壤仍然是有着深厚民众基础的传统游艺。只有做到继承性的创新发展才能为传统游艺注入活力,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奏,不断更新和进行改编,让传统游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突显出来,使得这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得到恰当、合理的继承与发展。

当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不断更新的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都在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新的文化模式不断涌现,文化的创造、更新,已是时代之所需,也是时代之必须。要让最具生命质感、饱含民族情感的传统游艺走上新的发展道路,重新回归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当中,就要挖掘、整理、继承和创新传统游艺。唯有创新方能赋予传统游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中国传统游艺[M].合肥:黄山书社,2017.

[2]蔡丰明.游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3]邓楠.人类学视野下民间儿童游艺的文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密渊,段晓娅.儿童传统民间体育游艺的传承与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18(4).

课题来源: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30304001)

(作者单位:河北省传统游艺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会)

猜你喜欢
角抵游艺青少年
角抵在唐代社会各阶层的开展状况解析
青少年发明家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
传统伦理与古代角抵治理研究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市
汉画像中的角抵图初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