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助力数字化文化公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4-03-26 22:01李旭颖
社会与公益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益数字化建设

李旭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重背景下,必须充分重视新技术运用于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化文化公益,是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中远期目标。全民共享,意味着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属于全体人民,具有完备的公共属性,在其推广实现过程中,公益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承担其历史责任。《现代汉语词典》对公益的解释是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百度百科对公益的解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讲法,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福祉和利益,不仅仅限于物质方面的吃饱穿暖、生老病死,在新时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更含有精神层面的福祉和利益,因而公益具有更深厚的意义、更广泛的发挥作用的领域。数字化文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文化+公益”由于其双重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对于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数字化文化公益的概念辨析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因。数字化时代来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文化指文化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化的文化资源或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依托公共部门、各类组织与个体,利用VR、AR、3D等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提供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

公益通常包含了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主体,为社会特定群体的利益或普遍意义上的人民所开展的项目、活动等,具有普惠性、公共性、利他性和非物质性,能够获得正外部效应。公益精神是随着社会共同体发展建立起来的一种价值理念。[1]

数字化文化公益,将文化、数字化技术、公益相结合,是指以数字化技术生产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源作为公益产品实施公益行为,采用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号数字化后的产品或服务,以平台、网络、各种终端等新媒介形态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社会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这类文化活动可總称为数字化文化公益。它同时具备公益性和公共性,公益性与公共性虽然其共同点是人民享有的机会均等性,但仍有一定差别。有公共属性的事业或产业不限定是否营利,有相当一部分的情况还具有垄断地位获得垄断效应,而公益是限定在非营利性上。数字化文化和公益是双向度的,数字化文化因文化自身的社会与公共属性通过自身的价值追求、内容和传播技术弘扬和践行公益精神,公益可以在思想导向、产品、服务等方面助推数字化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文化公益的作用

(一)唱响新时代文化发展主旋律

全球都面临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文化公益作为新时代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化公益精神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始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数字化文化公益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政治利益、民众需求和文化期盼,在数字时代,用最新科技手段推进数字化文化公益,有利于宣传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党的重要文献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数字化文化公益是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完善其服务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充分发挥数字化文化公益的效能,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公益性的着力点在于互助和利他,这种特性使数字化文化在生产源头、呈现方式和场所等方面都需要把受众的接受度放在重要考量的位置,从人民的文化诉求出发,提供真正能满足服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发展的服务,使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更接地气、更加人性化,使人民认可公共文化,愿意参与公共文化,履行社会责任尽心尽力。

三、建设高质量数字化文化公益体系

自提出“文化强国”“数字中国”国家战略以来,经过多年建设,数字化文化事业发展成绩不菲,已经从自发、初发、探索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运行机制、精细化运行模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文件,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制度框架,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注重公益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还有活跃的民营公司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数字化文化建设。以出版为例,以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重大出版工程、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等重大项目为重要依托的公益出版服务体系逐渐建立健全。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建设,为更好发挥数字化文化公益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和提升数字化文化公益水平,建设高质量数字化文化公益体系。

(一)建设全社会主旋律公益生态圈

数字化文化公益及其活动的核心要义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公益精神贯穿数字化文化事业和活动的发展,数字化文化事业也始终伴随着公益精神,其精神内核为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文化支撑、精神激励、道义担当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形势越困难、任务越艰巨时更加能够凸显其在危急时刻凝聚人心的伟力。因此,其生态建设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关乎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制度优势等的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思想文化价值高,另一方面受众群体比较窄,呈现高社会效益和低经济效益的特点。要建设主旋律公益生态圈、不断优化全社会唱响主旋律的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大国家对数字化文化公益资金的支持、公益性活动的推广。因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数字化文化公益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面向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比如出版业通过国家出版基金等,推出更多更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提供文化软实力。二是加强数字化文化公益的社会管理。允许众筹、私募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提高民间组织、非政府机构参与文化公益的积极性,增大对相关公益的支持力度和资源匹配。

我国文化发展和社会环境有着非常深入契合的影响机制。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责任为先,提供积极正向的情绪价值和价值观引导,促进社会风清气正。跨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元素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融合了公益与外界社会力量,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了新时代数字化文化公益的创新发展。

(二)切实做好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性和公益性是文化组织的重要属性,使人民喜闻乐见是文化事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判断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标准,不是单纯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加了多少GDP,也不是看给哪些具体的部门或单位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而是看其供给是否能够更多地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资金供给角度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公共文化服务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承担了其大部分成本,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标准。从其承担的功能定位角度,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数字化文化公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的工作抓手、数字化文化,文化数字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的主要形式,具有不可替代性,做好数字化文化公益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定动作、必选动作,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优化方向。

(三)健全数字化文化公益的微观运行机制

基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从业单位的文化资源形态、组织结构、市场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要使数字化文化公益在文化强国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效能,需要从选题策划、组织生产、品牌运营、营销网络等方面不断完善资源投入、管理优化。建立公益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制度管理上设计思考如何改进公益活动模式,发挥好主导作用,强化公益的组织领导。

随着新一轮科技的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走向融媒体时代的更深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赋能文化,提供更丰富的场景融合、更有创意的市场推广,“两微一端”、直播等各类平台、网络、终端和新业态成为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力呈现的主阵地,成为文化和公众建立联系的主要渠道方式,有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数字化文化公益的微观运行环境。这些互联时代的渠道具有不同的传播机制和特点,在传播精准度、传播方式开放性与互动性上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公益的具体活动和特定对象,妥善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加强线上线下双线资源的调配和互动,提高新媒体平台使用率和利用率,全媒体平台整合宣传推广。

(四)文化工作者的公益精神

公益精神追求的是社会福利和公共善。坚持文化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是文化工作者不变的情怀,是新时代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属性要求、价值体现和历史担当。

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全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实践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单位践行公益精神、担当社会责任,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公益保障机制,把公益精神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调动人员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公益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引导树立正确的公益观念,规范公益活动行为,不断提高公益活动服务水平。坚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职责使命,促进广大人民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以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加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坚持自觉遵守国家、行业和出版单位的相关法规制度,积极地把履行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结合到日常业务中。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以高质量、均等化为要求,保证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进行。

四、结语

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数字化文化公益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层面的支撑需求。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急时刻,例如地震、疫情等,数字化文化公益助力科学统筹调度、远程视频诊疗和心理疏导等,起到“减震器”“黏合剂”的作用。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用数字化技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探索“第二个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数字化文化公益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猜你喜欢
公益数字化建设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公益
公益
公益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公益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