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善贻运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特色探析*

2024-03-26 10:41朱红梅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调治益气健膏方

骆 震 张 斌 朱红梅 林 刚

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宁波 315010

膏方历史悠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发挥着独特的功用,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等方面功不可没,是现代公认的滋补强壮佳品,也是治疗慢性疾病的优良剂型。正如秦伯未[1]所言:“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多具有以下特点:全面整体调理;既辨证又辨体质;纠偏却病,适用范围广泛;药力缓和,稳定而持久,易于吸收服用[2]。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曾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洪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 余年,开展膏方诊治达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的思想、“膏方药物以平为期”的宗旨[2]。洪师运用膏方调治慢性脾胃病有着独到经验,值得深入探究。笔者有幸跟随洪师抄方,现介绍如下。

1 理论依据

脾胃为后天之本,而脾胃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脾胃病基本病机多是在脾胃虚弱基础上夹杂湿、痰、热、寒、食积等因素致病,属本虚夹标实之证。由于饮食因素,脾胃病症状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数发展为慢性迁延性(如泄泻等病),一般普通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往往需反复多次服用,易出现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依从性不佳等缺点。

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多数膏方中补虚与祛邪药物混合使用,比例上难分伯仲,更有以祛邪为主的膏方;而在邪盛、正不太虚的情况下侧重祛邪,同样可“使邪去正自复”,达到“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的目的[3]。膏方为滋腻之品,若要奏效,则全赖脾土运化,故用膏方调治慢性脾胃病疗效明确。

2 治疗特色

洪师认为,慢性脾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恶性肿瘤术后等)虽病情复杂,但病机主要以脾胃亏虚为本,后期可合并肝肾亏虚;气机升降失常,气滞湿热食积痰凝瘀阻等为标实。治疗上应根据邪正盛衰,辨证论治,在健脾益胃、滋补肝肾基础上,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再辅以燥湿止泻、清热化瘀、散结消积、活血通络等方法选取不同药物而成膏方。如洪师常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白芍、枸杞子、菟丝子、牛膝、杜仲、红景天、山萸肉等滋补肝肾,柴胡、枳壳、陈皮、香附、木香等行气疏肝,茯苓、米仁、扁豆、砂仁等化湿,葛根、防风、莲肉、芡实等止泻,黄芩、蒲公英、竹茹等清热,山楂、谷芽、麦芽、六神曲等消食积,丹参、当归、川芎等活血祛瘀,组成洪师调治慢性脾胃病证膏方基础方。

2.1 肝脾同治:肝属中焦,主疏泄,调畅全身之气,与脾胃协同促进消化功能,又能促进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以使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之间保持相对的协调平衡。自《黄帝内经》始即有记载,如后世薛己所云:“凡脾之得疾,必先察其肝。盖肝者脾之贼。”故脾胃病证从肝论治是洪师临床上十分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具体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疏肝祛寒、疏肝化湿、抑肝扶脾、柔肝养阴、补肝升脾、温肝暖脾等八法[4]。而膏方之中运用此法可使土安木顺。

2.2 调节升降:洪师认为中焦气机是关键,需调升降,重枢机。洪师崇李东垣脾胃之论,特别强调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脏腑之枢机。正所谓“脾胃居中焦,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而叶天士因东垣“详于治脾(升),略于治胃(降)”,又突出了降胃的重要性,补充完善了升降理论。而事实上临床所见脾胃病证,除本虚外也多病于升降。洪师遵仲景调少阳少阴枢机之法,选方中多见大、小柴胡汤与四逆散加减进退。洪师常用柴胡、半夏配伍白芍、枳实、黄芩,白术配枳实、鸡内金,桔梗配枳壳,陈皮配竹茹,黄连配干姜等调节升降互补。又以黄芪配党参、升麻配柴胡等助升气,丁香配柿蒂、苏梗配旋覆花等助降气。膏方调治脾胃病更需重视气机升降,使补而不滞,防止纯补闭门留寇之弊。

2.3 不忘补肾:补肾之法在洪师辨治慢性脾胃病患者有集中体现。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两脏相互资生促进。慢性脾胃病患者往往出现脾肾两虚之象,治疗上不但要健脾运,更应温肾阳;故“虚则常补脾肾”,更可用膏方一并调补之。洪师常用方有黄芪建中汤、理中丸、四神汤等。值得一提的是,洪师会同时兼施固涩之法,与补肾相辅相成,而治中后期久病慢性脾胃病患者,如加入莲肉、芡实、五倍子、五味子、肉豆蔻、诃子、石榴皮、赤石脂等药物健脾补肾固涩,其中洪师最喜石榴皮,性味酸、涩、温,归胃、大肠经,有涩肠止泻之功。脾虚配四君子汤等,气脱下陷加黄芪、升麻等;阳虚加炮姜等;久痢湿热未净者配黄芩、黄连等。按上述配伍多奏良效。

2.4 重视“开路药”:洪师相当重视在开膏方前使用“开路药方”,其目的有二。一为清障:湿困中焦、脾胃功能减退者,宜先服开路药以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如遇感冒、咳嗽等小恙也宜服“开路药”,先行处理,清除障碍。二为探路:对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先服调补汤药,作为膏滋药的雏形以作探路,可为后续膏方作借鉴。

3 验案举隅

孙某,女,57 岁。初诊:2007 年12 月3 日。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平素时感上腹胀痛,程度不剧,可自行缓解,但时有反复。刻下症:乏力,头晕,大便偏溏,遇冷易泻,苔薄、舌偏红,脉细弦。辨为“气虚脾弱,肝郁脾虚”证,拟益气健脾柔肝之剂调治。药用:潞党参300g,炒白术150g,云茯苓150g,广陈皮90g,淮山药300g,炒米仁300g,莲肉150g,炒扁豆150g,广木香60g,杭白芍150g,防风60g,干姜30g,补骨脂100g,炙五味子60g,女贞子150g,北黄芪200g,桔梗90g,芡实300g,明天麻150g,升麻60g,煨葛根300g,焦山楂300g,清甘草50g,津大枣50枚。上药煎取浓汁,文火熬糊,纳朝白参50g、西洋参(另煎取汁)30g、真阿胶(黄酒烊化)100g、麦芽糖500g,溶化收膏,每晨起、卧前各1 匙。2008 年12月1 日二诊:服膏方后,自觉乏力已消,神振,体质有改善,便溏稍好转,但怕冷,腰酸,脚易抽筋。苔薄,脉细。今再以原法调之。药用:前方去桔梗,焦山楂;加川牛膝、怀牛膝各150g,鸡血藤300g;另加紫河车粉30g(另煎取汁),制膏及服法同上。2009 年11 月30 日三诊:服膏方后,感冒频率减少,便溏等症也有好转,但未愈,腰酸,尿频,眼花,记忆力减退。苔薄,脉细。再以益气健脾补肝肾之剂调治。药用:潞党参300g,炒白术200g,云茯苓200g,广陈皮100g,淮山药300g,炒米仁300g,广木香60g,杭白芍200g,防风90g,北黄芪300g,淡干姜30g,补骨脂100g,炙五味子90g,女贞子150g,枸杞子200g,芡实300g,益智仁100g,菟丝子150g,杜仲150g,潼蒺藜150g,怀牛膝150g,明天麻150g,清甘草50g,朝白参90g,紫河车粉(另煎取汁)45g、龟甲胶(黄酒烊化)120g。制膏及服法同上。

按语:本案中患者主要以大便溏薄,遇冷即泻,上腹胀痛、怕冷、乏力等症为主,洪师认为此“胃痛”“泄泻”之疾皆从脾气虚弱、肝脾不和、脾虚肝郁之病机。对此,洪师主张“肝脾同治”,常以益气健脾疏肝为基本治法,故予益气健脾之“参苓白术散”合补脾柔肝之“痛泻要方”为主方治之,党参、生黄芪、山药、茯苓、米仁、莲肉、扁豆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陈皮、白术、白芍、防风四药共用,补脾燥湿、柔肝缓急而止便溏腹泻。木香、升麻等药入肝经脾经而奏效,寓洪师“调节升降”之意;因患者泄泻较重,酌加五味子、补骨脂、芡实等固涩收敛,暗合洪师“不忘补肾”之法。前二诊中患者脾虚为主,肝郁为次,肝脾不调,兼见肾虚,以此立法组方,症状基本缓解,体质渐复。至三诊时患者腰酸、尿频、眼花、记忆力减退等肾虚症状明显,故再加用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牛膝等补肾而得良效。纵观本案,理法方药均集中体现了洪师“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的膏方思想。

4 小结

脾胃病证患者往往病情复杂,病机错综,需要多法并举而治,膏方在治疗脾胃病中可大展身手。洪师使用膏方调治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等思想,调整气机升降为要,辨病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攻补兼施,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调治益气健膏方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
三因制宜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