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柠伟
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循环训练法的有效运用
杨柠伟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网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要求,青少年网球运动强度相对较低,但青少年身心发育情况尚不完善,需要加强训练以适应运动要求,这使循环训练法等方式得到关注。本文首先给出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循环训练法的研究现状、有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循环训练法用于青少年网球训练的意义,以及青少年网球训练现存的问题,包括强度过高、不重视青少年个体差异、消耗的精力较多、过于重视专业训练等。最后研究基于循环训练法的青少年网球训练优化策略,就确定合理的训练强度、选用适当的方法、关注青少年差异性、拟定混合训练计划等措施做具体论述,服务未来青少年网球训练活动,进一步发挥循环训练法的积极价值。
青少年;网球训练;循环训练法;专业训练
网球是源于西方的球类运动项目,一般认为起源于法国、流行于英国、兴盛于美国,至20世纪中期已经形成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并在1988年正式纳入奥运会,作为比赛项目之一。网球运动在全球各地均有大批拥趸,我国亦然,青少年爱好者数目众多,也逐渐得到各地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的关注,在体育强国大背景下,各地以《青年体质锻炼指导意见》、《中国青少年网球体能训练指南》等文件,指导青少年运动、网球训练工作,各地均可一体遵行,收效良好。进一步分析又可发现,一方面我国网球运动的开展时间相对不长,训练工作以及管理活动缺乏经验,难以确定完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另一方面,青少年训练的理念和方法仍有不足之处,存在偏重专业训练、不考虑青少年个体差异等问题,不利于网球运动开展,也不利于青少年成长[1]。在此背景下,循环训练法等新模式得到了较多关注,就其应用意义、方法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循环训练法是健身运动训练方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重点关注健身效果,因内容明确、方法简练,得到运动员和普通健身爱好者的认同,也能作为辅助方式,应用于专业运动训练的初始阶段,以改善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协调性、肌肉强度,作为提升专业运动水平的基础和支持。
针对青少年网球训练、循环训练法的研究已经较多,不同学者的研究各有侧重。万祎祎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认为网球训练对青少年体能的要求较高,应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出发,为青少年拟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该学者主张以循环训练法为基础,结合青少年个体差异,出具具有持续性、长期性价值的训练方案[2]。
付辉等认为,网球训练目前多偏重专业知识的传递,然而很多青少年身体素质尚不完善,训练中急于求成,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增加青少年受伤的几率,该学者主张借助循环训练法等建立新的网球训练体系,服务青少年的训练活动,首先改善其身体素质,再寻求提升技术能力[3]。
张正通过对比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接受循环训练法训练的青少年,在身体素质方面拥有一定优势,在网球运动中的实际表现也更出色。该学者认为,循环训练法帮助青少年改善了身体素质,也使其能够形成更规范、科学的训练习惯,从而改善了专业训练的质量,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掌握网球技术,提升训练效果[4]。
张振坤针对青少年网球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很多学校的网球训练虽然常规开展,但缺乏深入性。大部分青少年无论基础水平、身体条件存在何种差异,均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方式接受训练。此方式虽然提升了训练效率,但没有充分结合青少年特点,训练的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水平[5]。
王子昊等研究发现,以改善青少年实战能力为目标,需要提升训练工作的综合性和覆盖面。该学者指出,循环训练法能够从心理、生理两个方面发挥作用,提升青少年的训练水平和意愿,进而改善其对专业训练的认同感和投入程度,改善专业能力,提升实战水平[6]。
黎俊杰等以数理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长期接受循环训练法的青少年,在网球运动方面往往拥有更突出的优势,其成绩稳定性更高,主动训练的比重也较大,与未能长期接受循环训练法的青少年相比,分别拥有10%、5%左右的优势。该学者主张全面推行循环训练法,以改善青少年网球训练现有模式[7]。
总体而言,不同学者均认同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循环训练法的积极价值,也均对当前网球训练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可通过循环训练法等模式予以改进,这为本文撰写提供了理论和思路上的支持。
将循环训练法用于青少年网球训练,直接意义在于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从生物学、运动健康角度出发,青少年仍处于身体发育期,在此过程中组织健康运动训练,可帮助其加快新陈代谢,尤其是脂肪消耗的速度明显加快,青少年身体各处肌肉发育得到刺激。同时,循环训练法关注多种方式联用,躯干、上肢、关节、下肢等部位,均可在此训练法下得到必要锻炼,使青少年身体的协调性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其运动能力提升,使其网球训练效果也得到延伸性的改善。
与其他的训练方法不同,循环训练法最大特点在于“循环性”,此模式下选用的训练方式较多,分别关注身体不同部位的功能改善,如引体向上关注上肢力量改善、后蹬重视提升下肢力量和协调性。简言之,循环训练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简单的练习方法,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同步改善。与复杂的运动方法、锻炼模式相比,青少年无需投入较多精力掌握运动技巧,通过简单实践练习,循环训练法下的各类运动方式即可得到掌握,对其精力的牵涉、消耗不多。简单的训练方式也意味着青少年的训练不必强调工具、设备、指导人员的专业帮助,可在多种环境下只有开展,有助保持青少年的训练兴趣和热情。
青少年网球训练以及运动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类伤病的袭扰,除磕碰导致的外伤外,肌肉拉伸、韧带拉伤、软组织损伤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成因上看,机体健壮的青少年往往较少受伤,训练不足的青少年则有较大的受伤可能。通过必要的循环训练,青少年受伤可能性得以降低。如肌肉拉伤的问题,循环训练模式下,青少年机体各部分均可得到锻炼,尤其是分布在躯干、上肢、下肢等处的小肌肉群,明显得到强化,可以有效提升机体素质,使一些爆发性的动作、发力方式,不会瞬时影响体内组织,减少拉伤可能。持续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也能帮助青少年适应网球运动强度,克服心理压力,有助于减少伤病隐患。
从分类上看,大部分运动的训练方式可分为两大种,即专业训练和基础训练,其中专业训练如网球运动接发球、旋转球、高速球等技巧性内容,基础训练则包括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方面。在青少年网球训练过程中,循环训练法主要用于基础训练环节,由于其难度不大、易于掌握,也能实现与专业训练的自然递进和衔接,进而保证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的衔接效果。如循环训练法下,青少年进行了上肢力量的练习,可自然过渡到发球练习环节,后者也关注以较强力量提升发球时的球速,对上肢力量要求较高。循环训练与专业训练递进应用,使青少年网球训练可以实现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的部分一体化,进而改善训练效率。
当前青少年网球训练的直接问题是强度过高,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类体育学校,是指体校为提升青少年成绩、训练效果,加大训练量的情况。如部分体校每周组织5次练习,每次练习3h或2.5h,单周训练总时间达到12.5到15h之前,而一般每周网球训练的时间在9h左右即可。从积极的角度上看,我国网球运动基础比较薄弱,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但强度过大的训练模式,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训练热情,使其认为网球训练过于辛苦,进而产生倦怠、疲劳心理。此外,过大的训练强度也会增加青少年伤病发生率。如持续进行体能训练,可能导致肌肉、韧带疲劳,导致青少年在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投入训练或比赛,受伤可能性因此增加。
青少年个体差异,是指其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不同,如部分青少年接受网球教育的时间较长,接受专业训练的时间也较长,其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也较理想,即便训练的强度较大也可接受。部分青少年年龄偏少,接触网球的时间不长,掌握的技术和训练效果不够理想,使其接受与其他青少年相同的训练内容、强度,可能导致其无法适应,不能充分通过训练提升自身能力。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存在网球训练泛化、对青少年个体差异关注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各类非体育类普通学校,将网球作为体育教学的科目之一纳入教育活动中,但受到教学资源配置、应考需要等因素影响,很少真正关注网球运动的普及效果,在训练中采用相同的训练方法,以保证教学效率为目标,不关注教学成果,青少年接受网球训练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水平。
消耗精力较多,是指青少年投入到网球训练中的精力较多,包括学习方面的消耗、体能方面的消耗、个人管理方面的消耗等等。部分体校为保证青少年青少年掌握多样的训练方法、技巧,会传递较多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方法等,青少年接受相关信息后,需要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要领,投入的学习精力较多。复杂的练习方案则要求青少年进行频繁实践,使青少年的体能消耗加剧。如网球旋转球的接发、速度控制等,青少年可能在反复实践中消耗过多体力,如果其此前没有通过必要训练保证体力水平,很可能丧失继续学习的意愿。
个人管理方面的精力消耗往往带有动态性,部分青少年在学习网球知识的同时,也关注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吸收,需要做好时间安排,才能同步掌握所有或大部分的训练内容、文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青少年在文化学习方面天资不高、天赋有限,如果网球运动训练内容过多,其文化学习时间、精力必然受到影响,使青少年在两个方面均无法给予足够投入,影响网球训练效果和个人成长质量。
网球训练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关注提升青少年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目前来看,部分学校的训练工作不够全面,偏重于改善青少年的网球专业能力,将专业技巧、理论作为重点,生成训练计划应用于训练活动。基础训练和心理训练等内容没有得到关注。如学校在训练青少年掌握网球技巧、知识时,将课堂时间大部分占用,青少年的基础训练内容,留待其通过课后自学等方式寻求掌握,此模式的优点在于提升了课堂训练的质量,使青少年能够在课堂阶段专注于网球专业知识练习,但其课下的基础练习不能得到充分指导,难以达到理想水平。部分青少年甚至出现懈怠、懒惰的情况,不再课后组织自我练习,基础训练强度不足,其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到位,难以保证网球训练的综合质量。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也存在类似问题,部分学生不将其作为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内容,由青少年自行摸索、寻求克服,效果同样难以保证。
循环训练法下,青少年网球训练的优化应重视强度控制,可采用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相结合方式,以课堂训练保证基本强度,以课后训练为青少年提供一定的补充,由青少年自行决定是否进行主动训练。
课堂阶段,可将循环训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将训练要求、方法、强调标准等信息传递给所有青少年。如俯卧撑的完成数、仰卧起坐的作用和标准知识等。要求以2、3个课时完成10-15个项目的传递,保证相关项目覆盖上下肢、躯干等处,提升循环训练的覆盖效应。第二部分为训练指导,要求青少年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练习,此阶段的练习不关注提升强度,以统一、规范的方式使青少年接受指导,达到一般训练强度即可。此阶段结束时,告知青少年进一步训练的要求,如课后可进一步完成的训练内容,以改善其身体素质,也避免青少年高强度训练。
由于网球训练也带有长期性,在课堂阶段的指导工作中,还应重视网球训练内容和循环训练内容的一致性。如出于锻炼上肢力量、促进肌肉群发展为目标,课堂阶段可采用侧卧摆哑铃训练方式,告知青少年向右侧卧,头部自然枕于右手处,以左手抓握哑铃、上臂贴于躯干一侧,持续进行弯举。为保证强度适当,所有青少年使用的哑铃不宜超过1.5kg,随着其训练深入再酌情增加。此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上肢力量,为其网球发球等训练提供辅助。
青少年身体情况、技术水平的差别,要求在应用循环训练法组织网球训练时,关注不同训练方案的拟定和推行,以保证训练强度得当、内容合理。
强度方面,可按4.1“确定合理的训练强度”部分所述方式获取思路,在此基础上根据青少年个体差别,具体确定强度标准。建议将青少年分为两个组别,接受网球训练超过6个月、接受基础训练超过3个月的青少年(男)为A组,其他青少年以及所有女性青少年为B组,A组训练内容见表1:
表1 A组训练内容
B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时间略逊于A组青少年,其训练内容见表2:
表2 B组训练内容
B组青少年接受网球训练时间达到6个月、基础训练超过3个月后可升入A组,改组女性青少年年龄达到16岁以上后也升入A组,训练内容方面也可适当进行调整,在侧卧摆哑铃、俯卧撑、定点返折跑等项目之外,可引入仰卧摆哑铃、抱头下蹲、单腿投放、伸臂坐转等项目,分别对上肢、躯干、下肢以及肢体协调性进行练习,主要强调同步提升网球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具体强度也应根据A组和B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训练强度可以满足其成长需要,不至于过低、无法帮助青少年进步。
方法的适当性,是提升青少年网球训练效果、发挥循环训练作用的关键要求之一,着眼点在于控制青少年精力消耗。目前部分学校采用的训练方法关注统一性,以提升训练效率为基本目标,未来可予以更改,在训练方法上强调3个基本原则,易用性,易学性,灵活性。
易用性是指教授给青少年的网球训练方法、循环训练法应比较明确、简练,便于青少年在多种环境下应用。如上文所述侧卧摆哑铃、仰卧摆哑铃、抱头下蹲、单腿投放、伸臂坐转等项目,只需要哑铃和卧具、坐具等简单用具即可,能够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也能持续为其网球专业练习提供辅助。易学性是指提供给青少年的训练方法应能够通过简单学习掌握,原则上训练内容、动作要领不能过于复杂,能够在单人练习模式下予以应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校还应借助数字化方式进行训练内容、方法等资源进行加工,以数字化资源的形式提供给青少年,使后者可通过智能手机、电子计算机快速、灵活的进行学习。灵活性是指教授给青少年的训练方法应能够灵活应用,不对器械、技术标准、场地等做非必要的限定。如定点返折跑、俯卧撑等训练方法,前者可在操场进行,后者在学生公寓、家庭中可灵活进行,便于青少年随时根据需要组织自我练习,进而发挥循环训练法的优势,减少其网球训练的精力消耗。
混合训练计划,即将展业训练内容和循环训练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能够在同一时间、空间范围内得到运用。循环训练法关注基础训练,但其与网球专业训练之间的递进性比较明显,这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思路。
以仰卧摆哑铃训练和网球发球训练的混合为例。训练开始后,首先组织青少年接受仰卧摆哑铃训练,持续完成4组后,立即组织发球训练,使青少年在身体相对疲惫(但应完成基本热身、拉伸等准备)的情况下,快速投入到专业训练中,以实现对比赛情况的模拟,即疲劳情况下如何保持高质量发球、如何维持较高的竞技水平。与此相似,定点返折跑练习完成后,可组织对青少年底线调动方面的练习,使其在肌肉记忆尚未消失的情况下,模拟网球比赛底线对发球、底线调动的比赛模式,改善训练的实践价值。原则上混合训练不宜过早应用,可在青少年接受循环训练、吸收理论知识超过1个月后,逐步引入到训练活动中,以保证训练的渐进性,也发挥循环训练的作用,提升青少年网球训练的最终成效。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循环训练法的运用具有积极作用,可应对当前网球训练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和推行。目前来看,循环训练法用于青少年网球训练的意义突出,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且消耗的精力不多,有助于减少青少年运动过程中的伤病情况,也能与网球专业训练递进应用,价值多样。当前青少年网球训练的问题包括强度过高、不重视青少年个体差异、消耗的精力较多、过于重视专业训练等方面,循环训练法的应用,可应对上述问题,具体工作中应通过如下方式发挥其作用:
确定合理的训练强度,避免青少年消耗过大甚至身体损伤;
选用适当的方法,以循环性较高的训练方法减少青少年精力投入;
关注青少年差异性,给予差异化的训练方案,提升训练针对性;
拟定混合训练计划,使专业训练和体能训练能够有效融合、共同开展。
上述措施的联用有助于发挥循环训练法的价值,提升青少年网球训练的成效,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 沈大海.循环训练法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3):43~44.
[2] 万祎祎. 循环训练法在大青少年软式网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 付 辉.青少年网球训练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4):160~161.
[4] 张 正.循环训练法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20(10):70~71.
[5] 张振坤.青少年网球教学中应用多球训练法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8):63~64.
[6] 王子昊.青少年网球教学中关于实战训练法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32~33.
[7] 黎俊杰,陆凌云.循环训练法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2):75~76+103.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Circuit Training in Juvenile Tennis Training
YANG Ningwei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Tennis is a common sports activity,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athletes has certain requirements, the intensity of juvenile tennis is relatively low, bu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is not perfect,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ports, which makes the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and other ways to get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lated concepts of the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in the youth tennis training. On this basis, i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used in the youth tennis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youth tennis training, including too high intensity,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 youth, consume too much energy, too much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 training.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juvenile tennis training based on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is studied, and measures such as determining reasonable training intensity, choosing appropriate method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teenagers and drawing up mixed training pla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so as to serve the future juvenile tennis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further exert the positive value of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Teenagers; Tennis training;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Professional training
G808.12
A
1007―6891(2024)01―0060―05
10.13932/j.cnki.sctykx.2024.01.12
2023-05-29
2023-06-12
杨柠伟,男,学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俱乐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