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白芥子临床外用特点分析

2024-03-25 01:23陈科旭李秀敏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芥子延胡索剂型

陈科旭 李秀敏 苗明三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辛,入肺、胃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痛消肿等功效[1]。临床中,白芥子除内服可治疗各种炎症,缓解各种疼痛等外,还可外压治疗近视,在天灸疗法中作为发泡药物,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此疗法有着安全、便利、经济可靠等多种优势[2-3]。清代的吴师机提倡外治疗法,认为内外治疗,理同法异,强调膏药可以统治百病。白芥子外用穴位贴敷通过对皮肤的引赤发泡作用从而更加促进了药物的快速渗透吸收[4]。目前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白芥子可外用,但并无具体的外用功能及其用法介绍[5],同时白芥子的临床外用日益增多,但对其外用配伍规律却缺乏系统性统计分析研究。因此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对白芥子的临床外用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并对其外用配伍规律、剂型、用法、主治疾病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此为今后更好地完善白芥子临床外用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高级搜索界面进行检索,文献来源为“全部期刊”。

1.2 检索策略 以“外用”或“外治”为“主题词”且全文含有“白芥子”,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的期刊文章。

1.3 纳入标准 一次文献中明确含有白芥子的临床外用处方,治疗方法为组方外用。

1.4 排除标准 复方组成不完全不明确的文献;综述类实验类文献。

1.5 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1.5.1 数据库的建立 按上述标准共筛选出107篇文献,得到111首方剂。应用Excel 2021软件对各方剂中中药(性味归经、频次、分类)、剂型、用法及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录入分析。

1.5.2 数据的规范 将数据库中所包含的中药名称、分类、性味归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1]及《中药学》[6]进行统一,如“杏仁”统一为“苦杏仁”,“草决明”统一为“决明子”等。

1.6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21软件将各数据整理构图,采用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Apriori建模进一步挖掘潜在药物组合,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5%,置信度为100%,指定前项中包含的最大项目数为5,提升度≥1;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频数≥10次的高频出现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使用情况 将筛选所得111首中药组方中的药物全部录入,得到总计187味中药。其中频数≥10次的中药共有21味。除白芥子外,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有细辛(52次,46.85%)、附子(42次,37.84%)、延胡索(30次,27.03%)。见表1。

表1 与白芥子配伍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数

2.2 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分布 结果显示,使用频数≥10次的与白芥子配伍的20味外用中药,药性以温性(271次,97.83%)为主;药味以辛味(384次,62.95%)、苦味(127次,20.82%)和甘味(97次,15.90%)为主;归经多集中于肺经(299次,24.19%)、心经(245次,21.72%)和脾经(209次,18.53%)。功效分类以温里药(141次,34.39%)、活血化瘀药(107次,26.10%)和解表药(67次,16.34%)为主。见图1~2。

图1 白芥子配伍的单味中药性味归经统计分布

图2 与白芥子配伍功效分类统计分布

2.3 主治疾病 纳入标准的111首方剂共治疗46种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炎性疾病等,而出现类似疾病次数>2的共有16种,并以哮喘[16次(小儿哮喘10次),14.41%]和关节炎[11次(膝骨性关节炎8次),9.91%]为多。见图3。

图3 白芥子外用方剂主治疾病

2.4 剂型及用法 白芥子临床外用剂型以糊剂(30次,27.03%)使用最多,其次是饼剂(19次,17.12%)、水煎液(16次,14.41%)、硬膏剂(13次,11.71%)、软膏剂(12次,10.81%)和散剂(10次,9.01%)使用较多,且尚有酒剂、药贴、酊剂、浸膏少量应用。见图4。在给药方式上,以穴位贴敷(50次,45.05%)和外敷(25次,22.52%)为主,此外,还有熏洗、热敷、离子导入等多种疗法。见图5。

图4 白芥子外用方剂所用剂型分布

图5 白芥子外用方剂不同用法分析

在不同剂型与疗法的配合上,饼剂-穴位贴敷使用最多(16次,14.41%),其次是糊剂-穴位贴敷(15次,13.51%)、糊剂-外敷(14次,12.61%)、水煎液-熏洗(10次,9.01%)应用较多。见表2。

表2 白芥子外用方剂剂型-疗法应用频次

2.5 配伍规律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主要选取出现频次≥10的药物,以此来分析探究白芥子临床外用药物组合规律,Apriori算法处理结果显示白芥子外用配伍的核心组合12个,其中最常见且与白芥子关联度较高的配伍中药分别有细辛、延胡索、附子等。见表3,图6。

图6 白芥子外用与配伍中药的关联网络

表3 白芥子外用配伍关联规则分析(%)

2.6 高频药物因子分析 统计检验结果得到KMO检验值为0.538>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χ2值为460.136,自由度为210,P<0.001,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得到8个成分,即8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62.601%,将各药物纳入贡献值最高的公因子内,最终提取到了8个公因子,其中白芥子与没药、乳香、附子的因子贡献率最高,表明在马齿苋临床外用中与没药、乳香、附子相关性较高,且在应用中常与甘遂、细辛、延胡索、肉桂共同配伍。见表4,图7。

图7 高频药物(频数≥10)因子分析成分图

表4 白芥子外用配伍中药因子分析

2.7 白芥子外用配伍聚类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软件中瓦尔德法的聚类分析方法,共得到5类。类1:乳香、没药。类2:威灵仙、羌活、透骨草、桂枝、花椒、冰片。类3:肉桂、半夏、麻黄。类4:红花、干姜、川芎、当归、白芷、附子。类5:延胡索、细辛、甘遂。见图8。

图8 白芥子临床外用配伍聚类分析图

3 讨论

从频数分析上看白芥子配伍应用的高频中药包括细辛、附子、延胡索、麻黄、甘遂等;功效分类主要为温里药,包含细辛、附子、肉桂、干姜等,活血化瘀药类包括延胡索、乳香、没药等以及解表药麻黄、白芷等;药味以辛和苦为主,药性多为温性,归经多集中于肺经、心经和脾经;白芥子临床外用采用多种剂型和用法,主要以饼剂或糊剂的穴位贴敷法为主。白芥子外用治疗的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炎性疾病包括哮喘、关节炎、肺炎、鼻炎、癌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白芥子临床多外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因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而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极易引发伏痰,导致哮喘等肺系疾病的发作且多为急性,而白芥子在外用治疗上,因其具有较强的辛温刺激之性,能快速的促进药物的渗入,儿童因其具有肌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表浅等特点,使其更加容易吸收敷贴药物,从而疗效也更为显著。此外,敷贴疗法因其安全便捷等优势,尤其适合儿童使用[7-10]。

《本草纲目》中提到白芥子有辛温发散之性,可温肺豁痰利气,祛邪止痛之功等[11]。故与温里药配伍温中散寒、与活血化瘀药配伍通络止痛、与解表药配伍解表散寒,同时在外用治疗方法上以穴位贴敷为主,穴位贴敷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选择合适的人体穴位,并贴敷中药剂来刺激人体经络穴位,从而达到调理脏器、疏通气血的目的[12]。而白芥子等药物辛香发散刺激性强,易促进药物的穴位渗入与传导。在理论指导上,传统中医的“经络”“天人相应”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学说理论对白芥子的外用穴位贴敷治疗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13],因白芥子及其配伍外用药多为辛散温通类,故在时令选择上,以三伏、三九天应用较多,如三伏贴、三九贴等,能更彻底地祛除体内阴寒之气,提升人体内的阳气,起到抵抗外寒的能力等。

白芥子外用配伍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到核心组合12个,支持度较高的有白芥子-细辛(化痰止咳药-温里药)、白芥子-延胡索(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白芥子-附子(化痰止咳药-温里药)、白芥子-麻黄(化痰止咳药-解表药)等,可见白芥子在临床外用时常与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配伍使用。

白芥子临床外用配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药物大致分为5类,分别为类1:乳香、没药。类2:威灵仙、羌活、透骨草、桂枝、花椒、冰片。类3:肉桂、半夏、麻黄。类4:红花、干姜、川芎、当归、白芷、附子。类5:甘遂、延胡索、细辛。其中类1中乳香,没药这一组药对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功效明显,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二药等分为末外用则具有较好的消肿散瘀止痛、去腐生肌、拔毒收口作用,常用以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者[14]。类3中白芥子配伍麻黄、肉桂为阳和汤中主祛邪类的药物,阳和汤是外科治疗阴疽证的常用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等功效。针对该方温阳养血化痰的功效,现代医家多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应用于临床多科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如在内科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许多医家在阳和汤的基础上加入法半夏这一味中药来增强其燥湿化痰之功[15]。类5中白芥子配伍延胡索、甘遂、细辛为三伏贴的基础方,白芥子配伍细辛能温肺化痰、散寒通络,再加入具有通经络、泻水饮的甘遂、延胡索,使水行而痰消[16]。多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等疾病。其结果与关联规分析则大致相同。

总体而言,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白芥子临床外用药物搭配规律、剂型用法、主治疾病等整理分析研究,可发现白芥子临床外用广泛,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炎性疾病等,且多以三伏贴中的药物为基础方加减并配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白芥子现代临床外用和开发提供依据,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白芥子延胡索剂型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治咳嗽痰喘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HPLC法测定三香健脾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