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育肥期常见疾病防控管理

2024-03-25 14:21黎启红王军波郝明祥
畜禽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酸中毒精料瘤胃

杨 涛,黎启红,王军波,何 玲,杨 云,郝明祥

思南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思南 565100

0 引言

肉牛进入育肥期后除了通过加强管理来提升育肥水平外,还应重视疾病对生产的影响,尤其是具有传播性的疫病和对生长影响较大的疾病,可对牛场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对肉牛育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肺炎、瘤胃病、酸中毒和寄生虫病等几种疾病的防控措施进行论述。

1 传染性肺炎的防控

1.1 传染性肺炎及发病机理

传染性肺炎是由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导致肺部发炎的简称,常见病原包括支原体、肺炎球菌、流感病毒等,其中以支原体临床危害最大,也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病原。肉牛感染后以肺部发生变性、腐烂为特征,肺泡换氧功能下降,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升高,机体表现缺氧[1]。除了肺之外,支气管、气管、鼻道等炎性渗出也增强,病牛表现出咳嗽、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喘气粗粝、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有些发病时间久的肉牛因肺部腐败,病原菌的代谢产物随呼吸外排,使得呼出的气体恶臭难闻。当疾病发展至后期时,肺功能持续下降,胸腔疼痛明显,病牛开始有腹式呼吸的症状。

1.2 发病原因

对于育肥肉牛来讲,肺炎发病率最高的阶段为育肥前期,该期多数肉牛都是经过长途运输后到达育肥场,在环境、饲养人员和日粮结构改变的多重刺激下,加上运输应激的影响,肉牛的抵抗力会发生暂时性下降,为环境病原以及体内条件致病性病原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病原菌首先在呼吸道表面进行定植,之后利用机体营养进行扩增,此时主要表现气管炎、支气管炎症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病原体下行到达肺部,引发肺泡变性和坏死,表面纤维素性渗出,胸膜腔中充满液体,影响肺扩张的同时,肺泡氧交换能力下降,病牛表现呼吸困难和机体缺氧症状。

1.3 防控管理措施

防控肺炎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牛群3个方面着手。小牛运输前可肌注泰拉霉素、加米霉素或泰地罗新注射液进行药物预防,运输途中确保“快、平、稳”,到新场后在饲料中按照500 g/t拌入替米考星预混剂和麻杏石甘散,连续使用5~7 d。入场的前3 d不饲喂精料,可先用优质青干草进行调理,饮水供应要充足,运输距离大于1 500 km或运输时间长于24 h的可在饮水中按照1 kg/t和500 mL/t混入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口服液,帮助抵抗运输应激和提升免疫力。巡场过程中发现的病牛应在第一时间隔离,同群其他牛用替米考星大群拌料紧急预防。鉴于引发肺炎的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侵染,故务必加强舍内通风,确保带牛消毒1~2次/d,严控养殖密度,育肥前期每头牛活动面积不低于10 m2/头,育肥中期控制在15 m2/头左右,育肥后期不低于18 m2/头。外来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后再进入,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应激因素对牛群的影响,饲料变更须逐渐过度,每批次牛应固定饲养员,禁止随意变更,夏季采取降温措施防热应激,天气突变前饲喂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微生态制剂等进行预防。

2 瘤胃疾病的防控

2.1 瘤胃疾病发病机理

瘤胃是牛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一个通过发酵作用将日粮中的大分子营养素进行分解和消化的器官,民间称其为可移动的“生物发酵罐”。进入育肥期的肉牛瘤胃体积膨大,能占据整个左侧腹腔的70%以上,并处于持续蠕动状态。瘤胃内容物中大量的有益菌、纤毛虫等可分泌多种消化酶,帮助对粗饲料中的粗纤维以及精料中的淀粉、蛋白等营养物进行消化。当瘤胃因多种疾病因素影响而出现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蠕动迟缓、食物积滞不下、异常发酵产气、消化不良等疾病,故而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胀气、瘤胃机能障碍等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瘤胃疾病类型,也是影响育肥牛生长发育的重要疾病。

2.2 发病原因

引发瘤胃疾病的原因较多,包括日粮结构、饲喂方式、管理机制、应激反应、食物中毒、滥用药物等方面。日粮结构配比不当容易导致饲料在胃腔中积滞,如精料比例过大,粗料占比较低时,粗纤维对瘤胃壁的刺激减弱,造成瘤胃蠕动力下降而对食物消化速度降低,导致积食发生。饲喂不规律或管理机制紊乱时,瘤胃液的理化特征经常处于变动之中,造成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动幅度较大,最终影响日粮的消化。应激反应条件下动物免疫力会出现暂时性下降,从而诱发多种疾病,间接影响瘤胃机能,还有些应激可以直接刺激瘤胃,如冬季饮冰碴水,过度使役,单次食入过量食物等,都会加剧瘤胃积食的风险,而积食会引发食物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导致瘤胃臌胀。食物中毒常见为重金属中毒、食盐中毒、棉籽饼中毒等,毒素可直接导致瘤胃发生机能障碍。滥用药物临床最常见的为口服抗生素,因瘤胃液是一个微生态环境,里面的有益菌达数百种,抗生素口服后很容易对部分菌产生抑杀,从而导致微生态失衡。

2.3 防控管理措施

瘤胃疾病重在预防,建议日粮根据肉牛生长阶段和发育状况进行适时调整,从育肥早期到中后期,日粮中蛋白水平应从14%逐步降低至11%,能量从60%逐步提升至70%~75%,钙磷比从2.5:1降至1.5:1。育肥早期可从骨架期开始计算,育肥中期主要为蛋白质沉积过程,体质量一般为400 kg以上,到达育肥后期时便进入脂肪沉积期,应提升日粮中能量物质比例,同时做到定时定量饲喂。粗饲料以优质青干草为主,也可使用青贮或黄贮秸秆,前期采用“少喂勤添”的方式加料,待肉牛适应后可逐步减少喂料次数,改为饲喂2~3次/d。采取措施降低应激的影响,不要随意更换饲养员,不可出现断水断料现象,天气突变前在饲料中按照0.1%~0.3%比例加入微生态制剂,用以调节瘤胃菌群,长途运输前后应注重黄芪多糖、电解多维及有益菌的补充。变质的饲料禁止采购,食盐用量应严格控制,一般总添加量不高于总日粮的1.5%。抗生素禁止口服使用,尤其是对瘤胃菌群有明显伤害作用的品类,若必须使用,则首选过瘤胃包被型制剂,如过瘤胃包被金霉素、过瘤胃替米考星微丸等。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病牛,兽医人员务必第一时间给予治疗。

3 酸中毒病的防控

3.1 酸中毒的发病机理

酸中毒是育肥肉牛后期常见的中毒性疾病,由于牛的解剖结构和其他非反刍动物有着较大区别,是通过将瘤胃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降解为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再经吸收入血,通过糖异生作用合成自身糖原或能量物质的过程。当受特定因素影响产酸过多,大于机体消耗时,或者机体转化过少小于酸的产出时,便会导致酸性物质在瘤胃中积累,一部分有机酸经胃壁直接吸收入血,还有一部分随食糜进入肠道中吸收入血,在血液中消耗体内的碱储,并通过刺激神经使牛表现出相应的中毒症状。

3.2 发病原因

酸中毒病发病原因与酸性饲料摄入过多、精料采食量过大、瘤胃机能发生障碍以及饲料原料质量差有关[2]。肉牛有潜在性消化道疾病时也可继发该病。酸性饲料生产中常见青贮或黄贮饲料,因贮存过程中需要进行厌氧发酵,其中的乳酸菌类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虽然改善了饲料口感,抑制了杂菌繁殖,但饲喂过多会造成体内碱储被大量中和,从而发生酸中毒病。精料成分主要为碳水化合物淀粉,进入瘤胃后可降解为小分子有机酸被吸收。另外,精料过多时粗纤维饲料的占比就会下降,对瘤胃蠕动的刺激性减弱,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食物积滞,有机酸大量在瘤胃中产生而出现酸中毒。

3.3 防控管理措施

日粮结构和酸中毒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精料饲喂过多时,其中的淀粉类物质会被快速降解为有机酸,一方面产酸速度过快,另一方面产酸的量过大,二者相加就导致酸中毒出现。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某头牛跑出圈后,进入料房一次性偷吃大量玉米,最终导致酸中毒而死亡,因此,生产中务必严格控制精料的饲喂量。通常来讲,架子期精料占比控制在体质量的0.6%~0.8%,育肥前期控制在0.8%~1.0%,育肥后期控制在1.0%~1.2%即可。除了精饲料外,酸性的青贮饲料、黄贮饲料、酒糟等也应严格控制用量。

饲喂方式和酸中毒的发生有着间接关系,饲喂规律的牛场由于在饲喂时间上能做到定时,在饲喂量上也能根据牛的生长阶段做到定量,长期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机体也会在整个条件反射的带动下有规律地进行饲料消化,每到饲喂时间体内的日粮基本能消化完毕,肉牛也会产生饥饿感,胃肠道消化酶分泌量增多,为食入饲料做准备。不规律的饲喂方式一方面容易形成瘤胃积食,另一方面会使瘤胃液中的菌群不稳定,从而导致抵抗力水平下降。

4 寄生虫病及防控

4.1 寄生虫病及影响

寄生虫病是影响育肥的关键因素之一,寄生虫大致分为原虫和蠕动2大类。肉牛养殖中,原虫类以球虫、梨形虫、滴虫等最常见,虫体体积较小,有的寄生在组织中,有的寄生在细胞内,对机体危害较大。蠕虫类分为节肢动物、绦虫、线虫和吸虫4大类,主要寄居在组织外、体腔和皮肤表面。

寄生虫对育肥的影响包括3个方面。一是寄生虫的繁殖、代谢和活动是一个耗能过程,这些能量直接由机体提供,最终来源于饲料,长期受寄生虫影响的肉牛会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料肉比上升,对养殖场而言饲养报酬下降[3];二是寄生虫的活动会对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其分泌的代谢产物、排出的粪便等也能刺激局部发炎,不但影响牛的行为,还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三是寄生虫会引发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部分虫体具有人畜共患特征,如果驱除不彻底,很容易残留在组织中进而感染消费者。

4.2 发病原因

寄生虫病在生产中通常不以个例形式出现,通常发现一头肉牛感染时,同舍的其他牛很大概率也有潜在感染,只是还处于潜伏期或者虫体与机体处于共生平衡状态。寄生虫视虫种不同感染方式也有区别,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体表类以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为主,极个别可经呼吸道侵染,由于分布广泛,驱虫已经成为常见的保健程序之一。牛场多因引种不慎或后期管理过程中对外来人员和车辆把控不严而感染。另外,有些虫体可感染的靶动物不止一种,当牛场饲喂有其他靶动物时也会发生相互间交叉感染的情况。

4.3 防控管理措施

寄生虫病务必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原则。

首先,育肥牛场无论管理水平高低,卫生状况好坏,每年都必须统一驱虫2~4次。尤其是卫生状况差的牛场需每季度驱虫1次,1年不低于4次。驱虫以药物驱杀为主,优选抗虫谱广的药物品类(如伊维菌阿苯达唑粉),每次驱虫至少用药2次,中间间隔1周左右。原虫类寄生虫通常具有季节流行性(如血虫)和年龄敏感性(如球虫)的特点,建议在流行季到来时提前用药,或者依敏感日龄期进行程序性预防。

其次,寄生虫病多发于环境卫生差的养殖场,主要是寄生虫卵或幼虫常以环境中的粪便、垃圾、尘土等为载体进行扩散,故强化卫生管理能最大程度降低发病率。圈舍和活动场地粪便必须做到一日一清理,场内卫生至少每周打扫2次,尤其是人流、物流和粪污流道路,地面应常撒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

再次,管理者应持续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引种时做到严格把关,不引入带虫个体,进场后应在1个月内进行统一驱虫。定期进行寄生虫病监测,包括定期采集粪便化验,对肉牛行为勤观察,关注体质量等生长指标,留意病死牛内脏剖检病变等。每日清理的牛粪需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利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热将其中的虫体或虫卵杀灭。病死牛尸体应做深埋或焚毁处理,确保虫体不再扩散。

5 结束语

肉牛育肥过程中还包含多种其他疾病,这些病有些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具有传播力,有些虽不传染,但受管理、应激、环境等因素影响也常表现群发,危害较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疾病,牛场一定秉承“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防控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将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促使育肥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酸中毒精料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羊瘤胃臌气的发生及防治
如何防治牛的瘤胃积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