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4-03-25 05:20:17赵佳鑫陆关珍蒋雪梅赵玉清马泳怡陈美倩
全科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应用程序心血管依从性

曹 葙,张 栗,赵佳鑫,陆关珍,蒋雪梅,唐 莉,赵玉清,朱 怡,马泳怡,陈美倩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31%,已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处于明显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人,是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的健康[2]。目前,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再入院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3]。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主要心脏事件,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主要包括药物和生活方式行为的改变等,但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对这些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且往往无法持续[4]。因此,找到一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需求的医疗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移动健康的兴起和发展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管理提供了新视角,并成为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改善整体心血管健康的辅助手段[5]。美国心脏协会指出,移动健康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行为和药物依从性。报告强调,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实施移动健康解决方案以改善患有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6]。目前,移动健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医疗工具,而国内对于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研究少见。因此,本文对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和普及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的管理提供参考。

1 移动健康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移动健康定义为通过移动和无线设备,包括移动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以及互联网等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7]。与此同时,通过各种移动应用设备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从而实现主动式、交互式的健康服务。

2 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形式

2.1 应用程序

目前有超过25万个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可供消费者使用,其中很多应用程序都是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监测和管理而设计的[8]。Cornet等[9]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设计和研发移动应用程序,包括药物使用、饮食和液体限制以及体育活动等,旨在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提供适用性强、可接受的应用程序。任德[10]研制的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药管家”移动App,其板块包括送药上门、每日用药提醒及私人管家医疗服务,可为老年人更好地提供服务及进行自我管理。

2.2 可穿戴设备

随着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加重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人们对于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指出,可穿戴设备在心血管健康筛查、诊断和监测方面有潜在效用[11]。田静[12]开发出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环且可与手机相连,可实时采集心率、运动状态及体温等数据。任庭苇[13]使用蓝牙运动手环,对老年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的心率、血压、每日步行数、步行距离等信息进行收集,并以此为基础对病人展开个性化的指导,促使其行为和运动发生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3 短信

短信是手机应用最广泛的干预手段[14]。研究证实,手机短信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15]。Ardo等[16]开发和验证一个短信数据库,主要包括教育、激励和目标改进反馈信息,旨在根据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偏好和技能提供更新和输入,从而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习惯。与应用程序相比,短信操作更加简便,更易被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所接受。

2.4 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是近年来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应用最多的移动设备之一。荣丽慧[17]通过让病人关注微信公众号,指导病人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对其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建立微信群,定期推送图文和视频,让病人了解冠心病的危害及服药治疗的重要性。

3 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3.1 提高用药依从性

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缺乏对疾病和用药安全的认识,无法正确认识到不规律用药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导致心血管疾病病人病情加重及恶化[18]。因此,亟须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用药依从性。研究显示,移动技术是提高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一种有效策略[19]。Park等[20]对28例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混合性定向研究,利用短信和移动应用程序对病人进行用药提醒,包括吃药提醒、跟踪和监测身体状况、图表记录用药历史和情绪。12个月的追踪随访后发现,基于有效的短信提醒和交互式移动应用程序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病人的用药依从性。Ni等[21]研究表明,干预组研究人员分别使用微信和Message Express向病人发送教育材料和服药提醒,3个月后其药物依从性明显提高,且在停止短信提醒后效果还能至少持续2个月。由此可见,具有用药提醒功能的智能手机程序,不但能够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还有助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自我管理。

3.2 早期识别症状

研究发现,可穿戴设备可为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数据监测、生命体征,有助于风险因素跟踪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22]。Gladstone等[23]在老年社区高血压病人中使用可穿戴的CECG监护仪进行心房颤动筛查,结果表明心房颤动检测率提高了10倍。因此,可充分发挥这一类服务的目的,帮助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早期识别危险,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

3.3 改变生活方式

移动设备可以通过提供提醒、增加身体活动来帮助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自我管理健康,并帮助其对日常生活或行为做出适当改变。Snoek等[24]对179例老年心脏康复病人实施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基于动机性访谈的远程监测和指导病人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对于提高病人的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效应。Bae等[25]对平均年龄为60岁的87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对干预组发送一个可访问网站和每周4条关于健康饮食、体育活动、戒烟等短信,持续6个月,研究结果发现改善了病人体育活动、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等,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并降低再次住院率。综上所述,移动健康在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生活方式有较大的潜力。

3.4 提高疾病相关知识

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会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杨学青等[26]采用移动医疗App及微信公众号向中老年冠心病病人推送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关于冠心病知识资料、防治视频、饮食指导等,可帮助病人获取健康知识、促进病人间相互交流、提高其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的积极性。Herring等[27]研究表明,通过短信支持的团体教育,可帮助冠心病病人提高对心脏康复的认识,有效促进其身体活动。移动健康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知识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未来可通过比较不同的移动健康技术及教学内容,探索适合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最佳健康教育方案。

3.5 降低再入院率

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和反复再入院率能够作为评估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预后的指标,也可以更好地反映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28]。Guo等[29]研究显示,与常规组相比,应用移动健康技术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减少了老年心房颤动病人脑卒中、血栓栓塞、全因死亡和再住院的发生风险。谢赫男等[30]在研究中纳入86例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移动健康管理模式在改善心绞痛、控制再入院危险因素方面要优于常规护理,并能提高病人自护能力。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可控制风险因素、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4 移动健康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挑战及展望

移动技术和公共需求的进步导致移动健康服务的出现。尽管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具有潜在优势,但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在使用时仍面临挑战和阻碍。

4.1 身体障碍

随着年龄的变化,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包括注意力、处理速度、执行功能、视觉运动技能和记忆力下降,对移动健康的使用产生负面影响,对给老年人实施移动健康带来了挑战[31]。与此同时,有研究指出由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老年人在使用移动健康App时经常会忘记操作步骤,这也是放弃使用移动健康App的主要原因[32]。因此,要聚焦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群体的运动灵活性、协调性及处理速度下降等特征,在产品设计时尽可能放大字幕、设置语音提醒等。

4.2 认知及动机不足

老年人认知上将移动健康App视为高科技的产物,需要全新的、庞大的、复杂的知识体系才能使用和操作,从而对移动健康App的接受和可用性形成障碍[33]。因此,未来可以设置一些具有简单明了的指令和页面以简化操作流程,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提供与之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从而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使用移动医疗App的意愿,并加强对移动健康App的宣传力度。

4.3 隐私及安全问题

目前,互联网连接的不确定性、用户数据传输的不稳定性和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使用移动健康程序的意愿[34]。对此,移动健康设备作为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加强移动健康App的隐私保护、提高信息安全水平至关重要,政府应建立针对移动健康App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健康信息市场,制订出一套详细的关于移动健康App监管的法律法规[35]。

4.4 设备不完善

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老年群体对移动医疗服务的使用偏好与需求,缺乏循证证据与系统化的理论支持,导致病人体验差、意见不统一、信息不实、持续性不高等问题。因此,为老年用户开发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必须考虑认知、动机、身体能力和感知等问题[36],进一步着手研发基于用户体验优化的设备与程序,充分发挥移动健康设备智能、便捷、人性化的优势。

5 小结

我国心血管疾病病人数量庞大,而医疗资源却十分有限。移动健康技术在解决资源、时间和距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新型传感和通信技术在监测、提示、鼓励和教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方面有广阔的前景[37],但目前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哪种类型的移动健康技术最有效,以及针对健康行为预期变化的具体干预成分尚不清楚。未来研究应弥补当前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评估对信息和通信技术有关的需求、障碍,缩小日益加剧的数字鸿沟,使移动健康技术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工具。

猜你喜欢
应用程序心血管依从性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电脑报(2019年12期)2019-09-10 05:08:20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miRNAs与心血管疾病
关闭应用程序更新提醒
电脑迷(2012年15期)2012-04-29 17: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