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视角下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讨

2024-03-24 10:34万红霞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分配

万红霞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225)

共同富裕包括“富裕”与“共同”的双重语义,既要“共建”也要“共享”,既要“做大做好蛋糕”,也要对“蛋糕”进行合理分配,二者缺一不可。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和全面小康的建成,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备更加良好的条件,继续“做大分好蛋糕”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相对富裕基础上的“共享富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收入分配调节与共同富裕实现之间的关系再次进入了人们的理论视野。基于此,本文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出发,研究收入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现状与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目标的不匹配之处,进而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角度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路径选择。

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了经济循环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生产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说明了新时代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首先必须要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民众的分配成果才会丰富,才能达到“富裕”的要求。在“有物可分”的背景下,“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才具备实现的基础。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表明分配是否公平会对经济循环的畅通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影响着社会再生产的进行和社会财富的累积。而贫富差距过大既是分配不公的表现,也会造成经济运转不良。因此,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富裕”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共同”的必要条件。社会生产与收入分配二者的相互关系说明,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仅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来调节人们的利益分配,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同时逐步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在明确了实现经济发展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明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最为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现象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工人阶级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背景下的工人阶级看似是在为自己挣取工资,实际上是在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表面上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实际上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远少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按资分配在带给资产阶级极端富有的同时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用按劳分配取代按资分配。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最终在1956年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确定保证了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指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在我国,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我国就不会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更不会走向严重的两极分化。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3〕。除了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还必须要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初次分配是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分配方式,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之下,各生产要素提供者通过参与社会生产获得相应报酬。初次分配主要遵循效率原则,由市场评价贡献和决定报酬。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而言,初次分配具有基础性作用〔4〕。初次分配的效率高低决定了社会财富积累的多寡,高效率的财富积累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物质前提,满足“富裕”的要求。同时,初次分配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初次分配之后形成的收入差距成为了再次分配的“起跑线”,起跑差距过大必然影响再次分配的作用发挥。再次分配是由政府主导的分配,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的“效率有余而公平不足”的缺陷,促进财富在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流动。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再次分配有利于“共同”的实现,能够对初次分配形成的过大收入差距进行有效纠正,更好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三次分配主要通过公益捐赠和志愿服务的方式进行,体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在共同富裕的推动进程中,第三次分配主要通过发挥道德力量起作用。作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形式,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促进财富和资源在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流动,而且能够塑造人们共生共存的意识。我国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5〕。

二、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

经过多次改革,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上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提供了分配方面的制度支撑。与此同时,我国“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6〕的问题影响着民众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相比较,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等问题。新时代对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构建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一)解决初次分配不公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

在三次分配中,初次分配对民众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影响是更加直接和更加明显的。合理的初次分配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体现为分配结果既能够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保证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现实情况来看,与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初次分配结果呈现“高效率、低公平”的状态,重点体现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的问题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初次分配的效率,而且造成了初次分配过程中公平性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发挥初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的分配原则。从理论上看,只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我国就不可能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但是从目前的分配结果来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主要表现为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7〕。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较低、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并不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并增加了再次分配调节居民收入的难度。除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较低的问题,我国初次分配领域还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待提高的问题。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各种生产要素存在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承认,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拓宽民众的收入渠道。在生产要素有效参与分配方面,经过多次改革,我国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不断健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生产要素领域的发展距离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8〕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公平性不够直接影响了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不利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扎实推动。

(二)处理再次分配对收入差距调节力度不够的问题

与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相比,由政府起主要作用的再次分配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能够有效弥补初次分配公平性不够的缺陷。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是再次分配的三个重要工具。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完善再分配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9〕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再分配领域主要存在调节力度不够和精准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税收未能实现对收入差距的有效调节、居民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享受不均、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的问题。

税收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调整居民财产存量的关键手段。我国目前对个人和企业征收了直接税和间接税,对居民收入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税收领域依然存在税收累退性高、种类不健全的问题。税收累退性高主要是因为税收结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税收对中低收入群体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导致我国居民收入越低者生活水平越容易受到征税的影响,税收对财政调节、收入调整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影响了共同富裕的推进。在税收方面,除了税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外,我国还面临着税收种类不够健全的问题。除了税收以外,社会保障的健全和完善程度也对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是衡量共同富裕实现进程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地区、城乡和人群差异,发达地区拥有更高水平、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实现均等化的目标任重道远。此外,我国政府试图通过转移支付促进地区、城乡、群体的均衡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转移支付领域存在着转移支付改革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衔接不够、转移支付力度不够、转移支付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转移支付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三)改变第三次分配动力不足且规范性不强的现状

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第三次分配在法律制度和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也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这为第三次分配助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为例,2021年,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为2.22亿人,较2020年增长15.63%〔10〕。但是,与“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的要求相比,我国存在慈善捐赠规模不高、慈善组织数量不够、社会志愿服务人数不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既和部分民众对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存在误读、部分民众的慈善意识较为淡薄有关,也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不够规范有关。具体表现为:首先,部分先富者“致富思源”的意识不强,其在完成财富积累后并不愿意主动回报社会。而且部分先富者对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到位,产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会采取“劫富济贫”的方式进行的错误理解。其次,第三次分配助推共同富裕的良好舆论环境尚未形成,人们的慈善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存在慈善和志愿服务主要是先富者任务的观点等。最后,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规范性有待提高,某些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公信力的丧失使第三次分配助推共同富裕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人们对自己的慈善行为和志愿服务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存疑。

三、构建合理收入分配格局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正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初次分配不公导致民众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再次分配调节力度不够和精准性不高、第三次分配动力不足且规范性不强的问题。在正视收入分配领域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格局优化来缩小民众收入差距。为了更好地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我国既要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3〕,实现三种分配方式的协调联动。

(一)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为主要目标,构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初次分配

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初次分配不仅要提高效率,也要促进公平,既要有高效的财富创造,也要避免过大的财富差距。只有构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初次分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才不至于给再次分配造成过大的调节压力。构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初次分配制度,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想方设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并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改善初次分配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解决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的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需要劳资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劳资双方关系中,劳动者经常处于弱势地位。要提高劳动报酬,首先要改变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的改变既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就业环境的优化,更依赖于劳动者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的健全、最低工资标准的完善、工资指导线机制的形成等让劳动者在获取报酬方面有更多发言权和更高的主导性。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3〕,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增强民众的致富本领。我国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既要通过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等来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又需要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来促进劳动者的勤劳创新劳动。

改善初次分配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还需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于参与初次分配的各生产要素而言,实现效益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标。而初次分配领域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要促进各生产要素主体创收,就必须遵循市场运作规律。解决初次分配中生产要素存在的问题,既要继续完善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同时也需要健全要素市场治理,加强对要素市场的监管和治理。以“数据”要素为例,促进要素参与分配,“既需要承认数据在推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11〕,让一切生产要素能够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提高劳动者报酬和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都需要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了提高初次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必须通过市场体系的完善来打破行业、部门垄断和地区差别,促进所有市场竞争参与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中进行市场竞争。

(二)以提高调节度和精准性为重点,发挥再次分配对收入差距调整的关键性作用

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利用好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性工具,要通过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来发挥再次分配对收入差距调整的重要作用。在再次分配的三个政策性工具中,税收对于居民收入调节的作用是最大的。要发挥好税收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关键是要促进税收结构的调整和税收种类的健全。社会保障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兜底,发挥好社会保障的作用,要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促进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发展。此外,我国还要通过转移支付的完善来支援困难地区的发展和促进贫困人群的进步。

提高再次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要促进税收结构的调整和税收种类的健全。税收在我国的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同时税收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当前,税收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既与税制结构不合理有关,也和税收种类不健全有关。提高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从税制和税种两个方面入手。在税制结构方面,我国要在降低对劳动所得征税比例的同时提高对资本、财产等的征税比例,要提高直接税在税收中的占比。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既要削减征税级次,降低综合所得最高边际税率,同时要扩大税基〔12〕,将更多财产性收入、资本性收入纳入累进税率体系。在税收种类方面,为了应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代际固化现象,我国要试验并逐步完善遗产税、财产赠与税、房产税等税收的种类和征收方式,以减少财富代际传递和增加财富的流动性。

提高再次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要在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努力提高其均等化程度。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社会保障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兜底。社会保障的底线是要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公平性和普惠性,保证民众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一个都不落下”。同时,社会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发挥社会保障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关键还是要降低社会保障的差异化程度,降低民众在享受社会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促进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发展。提高社会保障的均等化程度,既需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同时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均等化,既要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因城乡户口差异问题而存在的制度性歧视,同时要加强资源配置横向流动,促进不同区域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

提高再次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要提高转移支付的调节度和精准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社会福利支出,其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地区和群体的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当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转移支付力度不够、主体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有效发挥转移支付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倾斜程度。其次,为了做到权责清晰,要严格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的原则深化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促进权责配置更加合理化。再次,促进转移支付作用有效发挥要加强对地方财政的运行监测,要对地方财政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置。最后,要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优化转移支付的监督评价体系〔13〕,强化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

(三)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引导和规范,发挥第三次分配对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扎实推动不仅要发挥好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和再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要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发挥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作用,“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2〕。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第三次分配作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有益补充被纳入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有益于弥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不足并形成先富帮带后富的良好氛围。

发挥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首先要澄清人民群众对第三次分配的各种模糊和错误认知,在澄清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人民树立慈善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帮助人民群众形成对第三次分配的正确认识,要说明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并不是将共同富裕与“劫富济贫”划上等号,同时也要反对将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无限拔高的提法。其次,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激励和正面引导。第三次分配主要依靠道德伦理发挥作用,因而不能使用强制手段而只能依靠有效激励。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既需要教育塑造,也需要氛围营造,既需要精神鼓励,也需要物质刺激。对于第三次分配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要加强对其的物质嘉奖和精神鼓励。为了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共同富裕的推进作用,要加强对先富者“致富思源”的教育,帮助其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要做好宣传工作,使更多社会成员参与慈善事业和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也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先富帮带后富”的良好氛围。此外,第三次分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组织的健全。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需要增加慈善捐赠管理的规范度和透明度,做好相关信息公示。要创新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提供方式,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来提高慈善事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要有效应对和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从改善收入分配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推进需要构建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有效联动的格局。在初次分配方面,要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来努力构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要注意有效弥补初次分配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调节度及精准性来确保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与此同时,要注意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以激励为主的体制机制的健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等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分配
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社会保障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