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传播传承新路径

2024-03-24 06:00:03秦懿
轻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

秦懿

[摘 要] 中国的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中国人民的艺术智慧,积淀着深厚的民俗风貌,能带给人们以独特的审美体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音乐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加之外来音乐的冲击、听众的迭代等问题,民间音乐的传播传承受阻。一些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丧失了生存的土壤。2022年,《新民乐国风夜》横空出世,这对民乐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大有益处,该节目让民乐“出圈”,为民乐传播传承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 民间音乐;传播传承;《新民乐国风夜》;“新乐府”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060-03

一、民族音乐发展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舞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通常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民间歌曲、民族器乐、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国民间音乐自汉而始延续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然而我国民族音乐市场化进场却很缓慢,就音乐类节目来看,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远没有以国内外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受年轻观众欢迎,这也直接导致在收视率为王,重流量、轻艺术,重娱乐、轻音乐的浮躁环境下,传统民族音乐所占市场份额较小。[1]在当前更加多元的音乐环境下,民族音乐人应变换思路,思考如何推动民族音乐向前发展,纵观现有的民族音乐类节目,更强调音乐跨界,要求在形式上融合、在内容上创新,打破了以往的“表演者在台上唱,听众在台下听”的模式,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更加入了讲解、互动等环节,传播更精准、定位更明确。《新民乐国风夜》为民乐在新时代传播传承提供了优秀范例。

二、《新民乐国风夜》SWOT分析

(一)优势

1.嘉宾阵容实力强大

嘉宾阵容组合上《新民乐国风夜》主打“去流量化”+“大师化”。邀请来自中央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乐团与高校知名90后演奏家组成的“新乐府民乐气氛组”担任班底乐队,由冯满天、陈力宝、赵晓霞等民乐大师倾情加盟。《新民乐国风夜》邀请了知名艺人龚琳娜、刘惜君、赵文卓等与民乐队同台演绎,此外,还召集了如美国、哥伦比亚、赞比亚等多个国家的音乐人参演,更具国际化视野,更好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事实证明,“去流量化”+“大师化”策略效果明显,“学院实力派”的加盟能够让观众更纯粹的感受民乐之美、国风之魂,能够欣赏到更高水准的民乐作品,确保《新民乐国风夜》的节目品质。

2.节目内容开发合理

《新民乐国风夜》在节目内容的开发上的成功也得益于音乐厂牌“新乐府”的强大制作能力,“新乐府”对于节目的创新编创贡献出了大量的新想法,奠定了整台晚会的节目基调。“新乐府”是十三月文化经过多年音乐创作经验积淀,吸取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打造出的世界音乐厂牌,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致力用世界音乐语言发扬中国文化。[2]“新乐府”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不是对某一传统剧目的完整改编,也不是融入部分传统戏曲元素的“中国风”,而是借用戏曲的唱腔、唱段,在伴奏、舞台效果等方面加以现代元素实现创新,这种创新“美其形”但又不“失其魂”。“电子昆曲”也是“新乐府”最受欢迎的创新之一,这些不同于传统戏曲的电子昆曲片段,会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和国风音乐爱好者,能带领他们体会传统音乐与现代风尚交融的魅力。

3.晚会元素安排巧妙

《新民乐国风夜》的整体结构以新民乐为主,共有15个节目,涉及15种国风乐器演奏,节目中呈现了包括琵琶、古筝、竹笛、葫芦丝、二胡、唢呐以及中阮、冬不拉、羯鼓等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在以民乐为核心的演奏基调上,与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音乐形式相结合,搭配嘻哈、流行、民谣、电子等曲风,营造出新鲜、独特的国风场景。“新乐府”将南海醒狮、南音、越剧、评弹等多种非遗文化和流行文化相结合,尝试流行、民谣、嘻哈、电子等多种风格音乐,与武术、现代舞、舞狮等舞台表演形式相映成趣,辅以电影化的视觉表达。其中,不少节目的唱词都是由传统诗词构成的,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新民乐国风夜》的舞美也備受好评,舞台与虚拟背景层次分明、前后呼应,营造出国风氛围,能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以上种种安排最终呈现出一台具有新世代审美的民乐跨界晚会。

4.多平台宣传推广

《新民乐国风夜》由优酷、河南卫视、虾米音乐联合打造,集结视频平台、著名卫视和音乐APP三重资源,在河南卫视、优酷台网平台播出。以上的联手合作不仅可以依托河南卫视前期推出的“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的成熟制作班底,还能通过此次尝试来更新音乐市场对于民乐的认知,更是民乐迈向新市场的崭新一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新民乐国风夜》于1月25日晚首播时,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达到2.58%,到了1月26日,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不降反升,达到2.6%。据微博平台的数据显示,1月25日12时—1月26日12时的综艺话题榜日榜中,《新民乐国风夜》排在第二位。根据调查,各大音乐APP例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中已经收录《新民乐国风夜》中的演出节目整理成歌单,并且均为已授权的音乐作品。音乐厂牌“新乐府”也在各大音乐APP中入驻,拥有自己的专门账号进行宣传推广,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听众、加深听众对作品的理解,主创还会在评论区普及灵感来源、作品特点等。

5.节目定位精准

《新民乐国风夜》的“破圈”与节目制作团队的精心策划是分不开的。节目设计既有历史的还原,还通过当今的科技展望了未来。整个节目的审美取向、价值传达虽然锁定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通过文化遗产、考古、文学、艺术、礼仪、人文风雅等多领域,让每一类人群在节目中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兴趣点,所以形成了覆盖各群体受众的状态。总体来看,受众年轻用户相对较多,女性较男性更加突出。但通过追踪节目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量跟用户构成后发现,《新民乐国风夜》已处于一个泛用户的状态,不仅有年轻化的用户,也有30-40岁的男性等其他用户,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共通性和归属感、自豪感使得年龄层的区别不大。

(二)劣势

盈利途径单一。《新民乐国风夜》的盈利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广告投放。在文化经济阶段,音乐综艺节目凝聚批量受众,通过节目出售给广告商,而此时观众则扮演着“商品化后的观众”的角色,实现文化经济的整个过程无非是广告商投资节目,节目再将观众培养为广告所推出商品的消费者,在这两种途径中,文化经济更具有整体性的倾向,不通过广告盈利多数音乐综艺节目将失去主要的收益来源。由于盈利途径单一,节目在进行过程中必然需要配合广告植入,难免要满足广告商要求,长此以往沦为广告的附庸。[3]

(三)机遇

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但也要警惕为了改编而改编的倾向。湖南卫视推出的民歌竞唱综艺《春天花会开》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节目预告一经推出,民歌爱好者们就对这档节目即将呈现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并且对节目初衷和创意给出了高度评价,但节目中部分作品的改编尝试却引起了相关学者的不满。由于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先天条件不同”,从编曲到配乐再到演唱方式存在差异。民族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往往与流行音乐所营造的氛围大相径庭。这就需要音乐制作人与音乐演绎者拥有由表及里、抽丝剥茧的能力与耐心,不能简单粗暴地在形式上生拼硬凑,而是要恰如其分的平衡与架构,用最贴近民族歌曲想要表达内涵的流行乐器、音乐风格与编曲来衬托与呈现,这样的改编才能真正被大众认可。

(四)威胁

同类型节目竞争激烈,各种音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各大卫视纷纷创办民族音乐综艺节目,例如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湖南卫视《春天花会开》等。经历一次又一次花样繁多的推陈出新后,由于创意资源有限、创新难度较高,多数音乐综艺节目存在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现象,节目内容同质化,能出圈的节目越来越少,观众的口味也逐渐变得苛刻,这对于《新民乐国风夜》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三、《新民乐国风夜》对民乐传承传播的作用

《新民乐国风夜》对民乐传承传播的作用一是拓宽民乐的受众群体。此前,民乐活跃在人们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今民乐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更多的是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主动了解民乐的群体更是少之又少。通过音乐节目的方式可以简单快速地将民乐推送到观众面前,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另外,收看节目的年轻群体往往对音乐节目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喜欢追热点、好奇心强并且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分享生活、寻找同好,青年人彼此之间的传播交流“安利”速度飞快,这能产生口耳相传的传播效应,以“自来水”的迅速扩张来扩大民歌的受众群体,让不听民乐的人开始关注民乐,让关注民乐的人更爱民乐。

二是扩大受众有关民乐的了解范围。在每个节目开始之前都会有传统知识小贴士帮助未接触过民乐的观众加深理解,为更好地欣赏节目做出铺垫。在节目演出后还会由表演者为观众普及一些文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进一步加深观众对民乐的兴趣,扩大观众对民乐的了解范围,这种“吸引观众-培养观众-留住观众”的形式对于民乐乃至传统民间音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新时代,民歌更应该走近听众,贴近群众生活,这就需要无数音乐从业者的努力,将民乐融入更能被年轻一代接受的音乐元素,更符合当下的艺术审美的跨界设计,“老歌新唱,旧曲新弹”。

四、民族音乐传播传承对策建议

(一)进行多元商业融合,打造IP

音乐制作人应与多方平台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实现规模效应,发挥资源利用最大化。保持目前强势发展的势头,进一步与视频平台、卫视的资源打通,实现网台联手、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让相关节目、音乐作品更符合受众的期待和认可并实现传播最大化。音乐人、音乐厂牌要吸取商业经营的优秀范式,参考故宫淘宝IP打造的现实经验,要明确自身定位,讲好音乐故事,打造音乐IP,通过商业融合和IP打造,向外输出价值观,产出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听众,实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互利共赢,通过音乐跨界,在传统、专业、创新和流量之间,找到密码,开辟一条更宽阔的发展之路。

(二)做好新媒体传播,拓宽目标受众

尽管有着充足的讨论度与关注度,但我国的民族音乐创新传播还处于一个较为初步的阶段。要想使跨界音乐向前向好发展,除了足够的宣传渠道与资源,必不可少的就是充足的受众群体。如何拓宽目标受众是当前跨界音乐发展的重要议题和难点。因此,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工具和手段,提高营销宣传的敏锐度,努力拓展目标受众,充分挖掘潜在观众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需要音樂人努力解决的。

(三)利用新科技,探寻民乐新发展

小到《新民乐国风夜》,大到整个音乐行业,如何利用新科技为节目、行业促成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河南卫视前期推出的“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用传统的节目表演形式与新科技巧妙结合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能带来巨大的热度和讨论量。节目采用AR技术,赋予节目十足的科技感,增强观众的体验。这种将节目与新科技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挖掘了传统文化内涵。

(四)立足文化自信,守正创新

纵观如今的时代变幻,能将民乐与流行音乐进行跨界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国潮就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在未来,国乐将展现出更丰富的音乐生态、更国际化的表达,和更鲜活的表现形式,通过不断的跨界音乐融合,在保证跨界音乐听觉效果的同时还能彰显我国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外输出提供新思路。我们要坚决拒绝“劣币驱逐良币”,用作品说话,用好评为作品代言。优化音乐人创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出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作品,让作品既能走进大众又能走出国门。

结   语

本文以民乐传承传播新路径为切入点,以《新民乐国风夜》为例,探讨了民族音乐传播传承对策建议。崭新的时代培育了不同以往审美需求的观众,而《新民乐国风夜》的魅力就在于其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又与传统民乐的载体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给予观众心灵上的滋养。

参考文献:

[1] 董婕.浅析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影响[J].文化月刊,2022(08):54-56.

[2] 王义彬,刘子硕.“乐府新声”——民族音乐学视阈下“新乐府”的创新探究[J].黄河之声,2019(24):20-21.

[3] 王伟.我国音乐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艺术,2022(04):37-42.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
探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现状及保护对策
论东北赫哲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2:56:26
宜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民间禅宗音乐的作用初探
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2:45:34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44:50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20:30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8:58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0:49:41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戏剧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 10:51:23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0:42: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比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