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4-03-24 06:00侯鸣樨孟晓
当代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钢琴曲思政教育

侯鸣樨 孟晓

[摘 要] 红色钢琴音乐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直抵人心的旋律和温暖人心的故事,为育人提供了增知、共情、促行的重要价值。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运用红色音乐的艺术形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深远影响。在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中,红色音乐成为有效载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增进学生对传统红色音乐文化的热爱。在我国红色钢琴音乐中,钢琴组曲《洪湖水,浪打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展现了红色文化的精髓。通过运用钢琴演奏的方式来诠释红色文化的内容,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旨在从红色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演奏中对于思政元素的诠释。

[关键词] 红色钢琴音乐;思政教育;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040-03

一、红色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概述

《洪湖水,浪打浪》原是湖北的一首红色经典艺术歌曲,后被瞿维改编成钢琴作品。作品中所涉及的红色革命背景、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鲜明的“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的主题思想。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与地主恶霸、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较量。[1]他们将这段英雄的事迹编进了声乐套曲中,使这部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起来,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瞿维,原名瞿世雄,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成就卓著。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用音乐作为武器,积极响应党的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瞿维是一位革命音乐作曲家,从抗日救亡的思想角度出发进行音乐创作,以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和顽强斗争精神为目的,创作了大量以戏曲、交响音乐和钢琴作品为主的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是革命性和抒情性的结合,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元素、音乐题材与音乐体裁。在歌剧方面,著有传承至今的歌舞剧《白毛女》,取材于陕北地区的民间传说,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受到压迫、地位低下的现实。在交响乐创作方面,著有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创作背景,结合西方奏鸣曲式,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革命血性和为祖国的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在钢琴音乐方面,他写了8首钢琴作品,其中包含《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作品是《洪湖赤卫队幻想曲》中的乐章,属于改编作品。[2]

瞿维的音乐理念源于对革命文艺价值观的深入解读和严格遵循。[3]他认为,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情感与理想,而且能够传达出一种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以工农兵为重点的价值取向。他认为“音乐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能够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这一理论观点又被贯穿于其一生的创作之中。瞿维对各种音乐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受到了文艺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指导了瞿维自身音乐创作思想的形成和实践。

瞿维追求音乐民族化的动机,源于他从幼年时期就被地方戏曲所滋养,其中蕴含着民族音乐的精华。也来自那一批处于时代大背景中的音乐家身上独特而浓厚的历史与民族责任感。在瞿维看来创造新型民族音乐,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必须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于是,这种带有精神气质的民族音樂风格,就成了瞿维创作音乐的美学依据,也成了他开始构思作品的出发点。

二、红色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

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传承中华革命精神

《洪湖水,浪打浪》的创作是为反对封建地主专制制度,描写了在党的领导下被压迫的贫苦人民群众与地主恶霸以及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消灭了地主恶霸。通过音乐的表达,可以感受到作品的两种情感状态,前一部分描绘出洪湖丰饶的物产、富足的生活、安居的百姓、满意而归的喜悦心情和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4]后部分抒发对国家和党的歌颂和赞扬,凸显了作品所要表现的红色主题,还诉说了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珍惜和感慨。作品中所刻画的革命者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以工农兵为重点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各个高校的学生们在学习和演奏红色音乐的同时,能够与音乐作品中高亢激昂的旋律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心底的爱国情怀。巧妙地运用红色钢琴音乐的德育和美育功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红色精神力量的鼓舞,让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熏陶,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和影响也更加深远。也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了解红色革命事迹,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顽强奋斗、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意志。

(二)传播传统音乐文化

《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曲调融合了湖北音乐特点,将洪湖的音乐特色融入其中,蕴含着民族音乐的精华和浓厚的历史与民族责任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主题段中每个乐句的演奏音量和力度都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使主题段旋律呈现出俏皮而积极的风格,歌唱性表现得像湖北的辣妹子,个性略显泼辣,也从侧面表达出、洪湖儿女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传递人民幸福的情感。红色音乐内容来源于民众,情感来源于民众,力量来源于民众。红色音乐作品是民众生活的写照,是民众情绪情感的表达和呈现。

《洪湖水,浪打浪》中用钢琴再现了原歌剧作品中的二重唱,充分体现出传统音乐极具歌唱性的特点,在其传播中能增加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认可和喜爱,培养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积淀深厚,将红色经典钢琴曲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还可以提升民族凝聚力。《洪湖水,浪打浪》作为历史和文化的交融之作,红色钢琴音乐将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思想和民族精神融入音乐艺术之中,是政治、艺术和思想的高度凝聚,蕴含着传统民族精神和美好奋斗的精髓,是富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新时代下,应充分发挥红色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将经典红色钢琴作品与思政教育课堂相融合,运用音乐艺术的手段提升红色精神的感染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使烦琐复杂的书面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使学生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将情感投注到音乐中,胜过枯燥抽象的说教。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洪湖水,浪打浪》塑造了宁死不屈抗击地主、恶霸的英勇形象,传递着敢为人先、不畏艰辛、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信念。是洪湖赤卫队英勇斗争的生动写照,体现出革命先烈在艰难困苦中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革命胆略与英雄气概。不仅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且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大学生正值思想铸魂的关键阶段,又面临着各种负面文化的诱惑和挑战。从红色音乐的旋律中提取正能量,并将其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学生思想进步、价值观的建构具有关键作用。《洪湖水,浪打浪》的独特旋律,能触及人的情感深处,使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更易接受。将《洪湖水,浪打浪》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促使学生沉浸于聆听红色音乐,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价值观,引发情感共鸣、内心激荡。也能够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解决学习的难题上、生活的困难中以及对于中国未来的建设中。《洪湖水,浪打浪》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影响着人民群众,曲调中体现出的奋勇拼搏、顽强坚韧、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红色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

演奏中思政元素的诠释

在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改编中,瞿维选取了原歌剧《序曲》《赤卫队队歌》和《洪湖水,浪打浪》三段,作为主题音调的素材。[5]作曲家通过对作品旋律形态、曲式布局等方面的处理,将民族音乐风格融入其中。运用中西合璧的创作结构思想,将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性思维为主导的独特风格融汇于西方传统规范和逻辑的编曲理论体系之中。在复调手法上也是如此,将两种不同风格、技法的作品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得到了创作者的充分尊重,这使得钢琴音乐更能够表现出中国音乐所独有的抒情和革命性。

钢琴独奏曲《洪湖水,浪打浪》由两个主题构成,整首曲子包括引子、主部、中部、尾声。结构工整,段落清晰,引子、连接和尾声相互交织,令人陶醉。乐曲由两个自由节拍的华彩性引子作为开始,描绘出洪湖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景象。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洪湖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和鱼米之乡的富饶和平。第一主题由两个乐句组成,抒发了雄壮豪迈的情感,并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细腻而又贴近人民的生活。中间部分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二主题,连接与再现。由原歌剧的旋律改编而成,将革命志士对故乡人民的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歌曲的革命主旨直接展露无遗。

在引子创作中,存在着自由节奏的应用,旋律上保持着原民歌的特点,中间由两个低音部组成一个大三度音程,然后在第一小节中再加上高音部和第二声部。乐曲由两个自由节拍的华彩性引子作为开始,第一部分引子高声部引用原歌剧音乐材料,以中等强度弹奏,中间分两个半乐章,两段采用不同的音型来表现。后以三十二分音符左、右手相间模进发展,以极弱之力弹奏,节奏恰当,后三音模入,且強度逐渐增强。第二部分引子内容为前文引子升华,左手伴双震音,右手增加装饰音高8度反复旋律,通过力量的强弱来奏响旋律,让音乐情绪产生一种带动感,后半部也引用原歌剧音乐材料,演奏技巧和心情与第一段一样。第三、四段则运用复调音乐手法表现湖水平静,波光粼粼、水鸟嬉戏的画面,以及湖水涨落之间的节奏变换,表达出大自然美丽风光及湖光水色之美。描绘洪湖自然风景,湖面景色变幻无穷,不仅有鱼满舱,还有稻谷香等种种劳动人民的生活常态,深刻表达出对洪湖的赞美。

进入主题部分,如歌的行板,声音慢而不急,前面两个小节通过连奏琶音过度和衔接,两小节旋律一致。作品第一主题以和弦琶音为左手伴奏,以原歌剧旋律为右手主旋律,呈现出洪湖地区山水相依、风光旖旎的自然风光,调性极具绮丽之美。在这段旋律的律动中,运用了一系列十六分音符,并反复运用切分音节奏类型,表达了湖水荡漾的景象,同时也唤起了歌剧中韩英这一人物内心的兴奋和高昂情绪,使人沉浸在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之中,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

作品第二主题部分的旋律,是第一主题旋律的延展,在原歌剧中这段演唱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瞿维写这一段的时候改原歌剧的二重唱,保留了歌曲的重要旋律,在右手高音声部。右手应该突出旋律,左手低音清晰稳定。由于低音和伴奏的跨度很大,它不能仅仅依靠手指来保持时值,必须正确使用必要的踏板,使音乐连贯起来。当双手在主要部分演奏旋律时,旋律和主要部分重叠,手指可以尽可能保持音的当前时值,使音乐更饱满。把人物内心做了升华,不再是赞美家乡,而是赞美共产党的恩情,露出一种国家情怀,揭示出歌曲的革命主题。

中间的华彩过渡句,从四拍每小节的流畅节奏向自由节奏过渡。循环叠加,力度和情绪不断加强,以紧张而激动的气氛展开。仿佛置身于洪湖之中,从波光粼粼的湖水,到水花绚烂的湖面,构成一段变幻无穷的旋律变奏。琶音极其微弱,只有微微的颤音,仿佛湖面又一次归于寂静。当演奏长颤音时,力量集中于手掌关节,让手指变得更灵活,手臂和手腕要放松,从强到弱,减弱减慢。

第一主题的再现,旋律仍然在右手,具有歌唱性,中声部采用复调旋律,承上启下,将中间段元素巧妙地烘托在旋律之下。表现出对党的感激之情,低音部分以长距离分解和弦伴奏为主,呈现出轻快的节奏和浓郁的和声,仿佛流水般的韵律。描写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与地主、反动势力、恶霸勇敢斗争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劳苦大众的一片真情,是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关键。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革命所做出的贡献。

尾声两小节的华彩,减少左手停顿,右手颤音逐渐缓慢减弱,自由延长,直至声音消失。好像是小船渐行渐远,歌声回响在耳畔。通过这首寄托着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的作品可以看出作曲家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为我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发自肺腑的热爱。

结   语

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承载着无数革命志士顽强奋斗、英勇抗争的故事,具有增强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功能。红色音乐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中始终高举着民族精神的旗帜,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激励人们矢志不渝地投身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激励着人们自力更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发愤图强。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幸福生活的今天,红色音乐都从不同的角度诉说着人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谱写着革命战争的艰难与伟大,歌颂着革命英雄的坚韧和光荣,始终鼓舞和鞭策着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感受鲜明音乐主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现状感悟党的领导、坚持党的信念,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钢琴曲《洪湖水,浪打浪》是极富革命色彩的钢琴作品,特殊的时代造就了该作品具备思政教育价值的特性。该作品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将红色革命的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周芷锘.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音乐与演唱分析[J].北方音乐,2014(10):43-44.

[2] 刘扬.瞿维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与教学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8.

[3] 袁月.瞿维钢琴音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4] 徐琪.瞿维《洪湖水,浪打浪》钢琴曲创作与演奏心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5] 同[3].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钢琴曲思政教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