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的艰难“旅行”

2024-03-24 10:54赵秀坡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2期
关键词:张择端严嵩真迹

赵秀坡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它曾历经劫难,饱经沧桑,一路走来,写满了不容易。

张择端创作这幅画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正值宋徽宗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经过认真观察,精心作画,用了一年的时间,绘就了这幅传世名画。画作完成后,张择端将它献给宋徽宗。宋徽宗见画后,龙颜大悦,在画上亲笔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瘦金体字,并蓋上自己的双龙印章,他成为《清明上河图》第一位收藏者。

可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宋朝都城被金兵攻陷,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宫中宝物被洗劫一空,《清明上河图》和众多文物混在一起被拉出宫外,流落民间。直到北宋亡国六十年之后,这幅名画才在民间神秘地辗转出现。

公元1234年,金朝被元所灭,《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被献入皇宫。但它已经有些破损,被重新修复装裱。在宫中装裱时,有个装裱匠觊觎这幅名画,他瞅准机会,偷梁换柱,用临摹本把真本换出。几经辗转后,1351年真本被寓居北京的杨准购买并收藏。

《清明上河图》只在杨准的手里停留了14年,就成了静山周氏的藏品。到了明朝,它的行程依旧没有终止:宣德年间,被李贤收藏;弘治年间,被朱文征、徐文靖(徐溥)先后收藏 ;正德年间,被李东阳收纳;到了嘉靖年间,它又漂流到了陆完手里。

嘉靖朝有个权倾朝野的宰相——严嵩,他想得到《清明上河图》,于是四处打探。此时《清明上河图》正存于陆完家。严嵩费尽心机,几经周折,最终得到了此画。数年之后,严嵩家产被抄,财产充公,《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进入皇宫。

万历年间,《清明上河图》落入权势显赫的太监、东厂首领冯保的手里。

在接下来的200余年间,此画便下落不明。

直到清朝乾隆晚期,《清明上河图》才再次出现,先后被《四库全书》副总校官陆费墀和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最终被纳入宫廷,这已是《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了。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侵略者两次洗劫,但《清明上河图》都是有惊无险,没有被外国侵略者发现、掠走,实在是幸运之极。

1932年,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伪满洲国成立,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将《清明上河图》带到吉林长春。1945年8月19日,自觉大势已去的溥仪乘着小型军用飞机准备外逃至日本,在沈阳机场停留时被俘虏,所携带的珍宝字画也被收缴。这批珍宝字画被交给东北银行暂为保管,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但它的真实“身份”当时还不被人知。这幅历史名画在东北银行沉寂了近六年时间。

1951年初,东北银行暂时保管的这批字画被移交给东北博物馆(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东北博物馆开始着手整理、鉴定。由于仿制品太多,在进行清点时,《清明上河图》开始被误认为是赝品,被扔在了库房里。

后来参与鉴定的专家杨仁恺无意中看到了这幅绢画。尽管它有些破损,但画面上的景物仍然栩栩如生,令人震撼。凭着直觉,他觉得眼前的这幅画就是800多年前张择端的真迹——《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随后被调往北京,后来经过全国各权威专家的反复考证、鉴定,最终确认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历经沧桑,《清明上河图》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1955年,《清明上河图》重新“入住”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同时也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至今,这幅“中华第一神品”仍在默默向人们展示着北宋王朝的繁荣鼎盛。

猜你喜欢
张择端严嵩真迹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李绅和严嵩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严嵩父子的贪经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画错的牌局
明代权臣严嵩父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