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虹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70多年来,由20世纪50年代单一的“教书育人”发展为“三全育人”,再到“五育并举”,为了更好实现育人目标,高校构建了以课程、科研、实践、管理、组织、服务、文化、网络、心理和资助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育人目标任务更明确,内涵不断扩充,体系愈加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要把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党建工作要融入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等育人工作中,以支部结对共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协同发展,实现“结对共建、协同育人”,助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构筑协同联动、一体推进的育人大格局。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探索
为构建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格局,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各高校基层党组织纷纷主动出击,积极探索结对共建模式。
(一)校企深度融合,让党建“面”更广
通过与企业开展组织工作联创,找准切合点和双方需求开展共建,既能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攻关,推动合作迈上新高度,又能加强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推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上深度融合,助力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多元化共建,党建“超链接”促发展
跨校与同学科的基层党支部以结对共建为载体,共享党支部建设经验,在相互沟通中找到双方党建工作的共同点和发展的共赢点,常态化开展业务交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业务上相互学习,工作上相互比拼,困难上相互帮助,双向促进高质量发展和进步。
(三)发挥机关、教辅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立德树人”落实到位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机关、图书馆、后勤等作为高校服务保障单位,承担着管理、服务、组织、文化、实践、网络育人等职责。通过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立足双方实际和特点,有利于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双融双育”活动成效。
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长效性对策
笔者在南昌航空大学开展了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师生党员。共收到问卷465份,其中教职工占比15%,支部书记和支委占比28%。通过问卷分析发现,30%表示所在支部已经实行结对共建,82%觉得成效很好。83%愿意参加结对共建,17%不愿意参加,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或认为人多难以管理或效果不佳浪费时间。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由浅层次共建走向深层次共建,如何精准寻找共建单位、如何推动结对共建长效可持续方面发力,达到“1+1>2”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一)构建多方协同保障机制,实现结对共建系统化
结对共建是以系统化思维为基础的一种交互开放、协调合作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强调基层党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协调、同频共振、达成共识。双方主体要坚持协同发展理念,从系统思维出发进行高效的协作和交流,建立组织运行协同机制,让共建实现系统化运行。第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合理的共建机制,如组织领导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业务促进机制等,使结对共建工作能有序进行并长效性开展。第二,打造阵地建设。阵地建设呈现方式可以线上、线下或两者融合。内容设计可以包括党的制度,文化建设,尤其是红色文化,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场馆,聆听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第三,树立目标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结合各支部的特色亮点,制定共建协议。通过开展共建活动,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激发党员队伍正能量,营造“比、学、赶、超”的正向氛围,辐射带动全体党员学典型、学先进,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提升支部党建品牌内涵,实现双赢共建目标。
(二)深化党建共建、队伍共建、业务共建,推进结对共建多元化深度融合
1.多措并举,凝聚各方力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依托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度融合,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第一,邀请结对共建的企业、相关科研机构、专家、知名校友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尤其是毕业生就业目标制订。第二,建立共同培养合作机制,激励行业企业参与本科实践课程建设,含实习实践和创新实践,参加师生党团日活动,也让师生参加企业开放日党建活动,将理论讲授、工作经验分享、合作研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师生视野,及时了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行业发展趋势,有助于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校内外、课内外、线上线下多维并举的思政教育新生态,全面塑造学生品行。第三,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和社会评价调查,形成优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體系。
2.规范科教融合、校企联合共建,以“四全”模式推动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培养人才。高校要进一步规范校社、校企结对共建,合作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由个体关系转为共体关系,创新思路,明确职责,建立深层次的战略联盟体系。以全方位的科教融通方略将科研势能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以全过程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成才的内生动力,以全体系科研创新实践强化学生科创能力,以全维度产教协同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真正打造出以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产业协同为支撑,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
(三)推动“共享化”结对共建模式,实现良性互动
树立党建“大资源”理念,包括文献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阵地资源等。共建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原则,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化合理利用。
1.共享经验。基层党组织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在某个领域遇到问题或者有个性化需求时能及时沟通,定期与不定期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联合开展工作调研,共同商讨党建或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出解决办法,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2.共享人才。人才共享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可以推动双方优秀人才良性互动,建立校企“人才互聘、技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依托学校、科研平台、企业联合引进高端人才,不仅能解决双方在人才欠缺方面的困难,还可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5:124-125.
[2]张宇,李雨.高校政行企校联动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12):181-183.
【课题项目】“十大育人”体系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共建助推育人新模式研究——以图书馆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为例NCHUDJ-202216。
(作者系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