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以“好玩的泥巴”为例

2024-03-23 08:02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挖土泥人泥巴

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幼儿园 管 蔚

“好玩的泥巴”活动为什么要放在小班开展?为什么要以美术主题的形式在区域游戏中推进?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立足价值判断,把握生成契机

小一班的孩子们最近掀起了一股泥巴热——早上来园、晨间游戏时,孩子们总会在班级门口的泥巴地里停留许久,摸摸土、玩玩土。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小一班老师们的思考:关于泥巴要不要做主题式推进?对此我们进行了前期审议。

这块泥巴地原来是一块草地,但因为背阴,小草逐渐消失了,而恰恰是这块不毛之地成了孩子们玩泥巴的天然场所。大自然能够为幼儿提供非常丰富的自然材料,使幼儿直观充分地感受和探索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首先,我们认为泥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其次,泥巴的可塑性让幼儿可以边玩边创作,因为幼儿更在意游戏过程中的艺术体验。在此基础上,我班教师达成共识,就这样美术主题游戏“好玩的泥巴”由此生发。

教师有效支持,助力游戏推进

最近,我们一直追随幼儿的兴趣,泥巴游戏经历了从兴趣推动到支持探秘,最后到艺术创想的过程。而游戏一直伴随其中,看来它既是一种形式,又是一种策略。

基于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题行径的着力点始终落在“好玩”上,第一指向幼儿的游戏状态,第二指向“玩泥巴”这一游戏内容,第三指向游戏形式,最终达成幼儿经验的螺旋式上升。游戏中,幼儿不仅与大自然真实地亲密接触,深层次地感受玩泥巴的无穷乐趣,而且不断地发问和思考,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表1.主题游戏实施过程中的探究点

在“兴趣推动”阶段,我们重温了绘本《小泥人》,帮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浓厚的游戏兴趣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在兴趣推动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为幼儿提供很多工具,而是抛出“我们怎么挖土”“在哪里挖土最合适”等问题,幼儿便开始想办法从大自然中取物,比如粗粗的树枝、坚硬的树皮,甚至扁平的石头等。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积极在幼儿园里寻找挖土工具,随后探索出最适合的挖土工具,并和小伙伴们组成一个个小团体,自主选择一个认为适宜的地方进行了挖土实践。

在“支持探秘”阶段,幼儿通过不断尝试,调整水与土的正确比例以达到泥巴成团的目的。我们看见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挖土坑、和泥巴的经验。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适时给予其游戏支持,比如,借助照片和视频进行问题导向式讨论。

从讨论结果来看,不断的尝试与合作促使幼儿发现并成功解决了问题。幼儿找到了泥与水的正确比例并塑形成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幼儿较强的合作意识,大家互相帮忙才能取得成功。由此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有效支持是助推幼儿游戏走向深入的关键。这一点在“艺术创作”阶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首先,我们支持幼儿用记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游戏的快乐瞬间,以调查幼儿的持续兴趣,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其次,从幼儿的游戏日记中不难看出,第一次和泥土近距离接触,幼儿既兴奋又快乐,特别是对与同伴一起搓的泥巴汤圆念念不忘。最后,我们将户外泥巴场搬进了室内,并将幼儿收集到的各种泥经过处理投放到了美工区——创设美工区环境,支持幼儿进行更为丰富的艺术创作。

梳理支持策略,解析成长增值点

“好玩的泥巴”是我班美术主题游戏的一次初尝试。活动开展期间,我班教师在幼儿园教研组的支持下坚持“前有准备、中有思辩、后有跟进”这一行动指南,不断挑战幼儿新的最近发展区。

在主题推进的过程中,考虑到艺术类游戏的特征,我们用的比较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作品取样分析。作品取样分析很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能不能看到点上?看到了会不会进行分析解读?我们取样分析了幼儿的立体泥塑作品,由此教师看见了幼儿基于认知经验的多元表征。一开始幼儿的作品走不出平面造型的困境,我们做策略研究,同步分析教师游戏过程中评价导向的适宜性。

而从幼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泥的塑造非常感兴趣,但由于玩泥经验的不足以及塑造技巧的缺乏,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受到束缚,导致作品以平面居多。当幼儿萌生新想法想要突破平面作品转而制作立体作品的时候,又因为技能限制而遭遇瓶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我考虑采用借形塑造这一手法,帮助幼儿突破立体塑造的难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感悟就是幼儿在成长、在发展。透过幼儿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他们合作、创造、想象、表征等多元能力的发展。当然幼儿的成长是因为教师前期充分的观察,随着观察的持续跟进,教师逐渐读懂了幼儿的需求,之后教师便能用适宜的支架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与引导。这些支持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是不一样的,表现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比如在捏泥人时,家贤尝试把两个圆形土块黏在泥人脸上做眼睛,再把花生米放在眼睛上做眼球,但土块放好了之后,再放花生米就会一起滚下来,一直没有成功。当他第三次拿起花生米粘上去后,我说:“圆的东西很难粘住,总会滚下来,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虽然遭遇困难,家贤仍然坚持要做好小泥人的眼睛。我该如何帮助他保持创作兴趣,使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

我们引导家贤观察为什么圆的东西很难粘住:“你认为这些圆形的东西为什么这么难粘住呢?”“你想,如果我们在圆形的土块上抹一点水,再把花生米按上去,会不会有用?”操作时我和家贤就如何才能克服困难提供了材料——水,以此来支持幼儿的操作与探索。

在走近幼儿的过程中,教师的经验在增长,幼儿的能力也在同步发展。在主题游戏后的审议环节,教师与幼儿对“泥巴地怎么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一话题展开了思考:绘本故事《小泥人》给了我们灵感——小泥人的身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那我们的泥巴地怎么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呢?泥巴地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聚焦种植活动,幼儿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呢?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与探索。

猜你喜欢
挖土泥人泥巴
我是“泥人罗”
走!去月球挖土!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小泥巴变变变
捏泥人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泥巴怪
泥人刘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