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温斌
“我们的节日—陇州社火过大年”暨全省民间社火展演现场 张社生 摄
震天的锣鼓声中,数十万游客和当地群众齐聚陇县,一睹古老的社火风采……“我们的节日—陇州社火过大年”暨全省民间社火展演2 月22 日(农历正月十三)在陇县举行。
“社火”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英气逼人的杨门女将社火游演 龙剑辉 摄
△骑竹马、扭秧歌社火游演 宋剑摄
△高跷社火展演诙谐有趣—顶着寒冒着雪,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 时文海 摄
骑着高头大马、手执青龙偃月刀的关羽,身材魁梧、怒目圆睁的张飞,悬浮在空中、英气逼人的杨门女将……展演现场省内10 余支社火代表队个个精神抖擞,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安康市汉滨区的鲁家村火龙表演,二十多名身强力壮的男子,踩着鼓点节奏,舞起了传统火龙;汉中市南郑区协税街社火高跷“吹鼓手招亲”惊险刺激、妙趣横生,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榆林市子洲的秧歌表演者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用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展现了陕北秧歌的独特魅力;渭南市富平老鼓鼓点密集、节奏紧张、昂扬激越,似千军万马破冰而来,势不可挡。陇县地台社火一上场就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伴随着锣鼓的节奏,兵对兵、将对将走舞对打,一招一式灵活有力,将地台社火这一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西安市高陵区药惠村药惠竹马、眉县的威风战鼓、铜川市王益区的竹马排灯舞、延安市延川秧歌·小场子和高台芯子、商洛市丹凤县高台芯子轮番上阵进行展演,精彩纷呈……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精粹,彰显民间社火艺术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
▷全省民间社火展演情醉陇州 杨晓东 摄
▽古今结合的“风雪丽人”社火游演陇县城 郭燕华 摄
△身穿剧装,面部有“搭脸”,手握“把子”,骑着头挂红花的高头大马游演的马社火 陈皓 摄
△瑞雪迎春,龙年吉祥—社火队游演乡间,为银装素裹的农村增添了祥和的氛围 程建红 摄
◁战风雪,闹社火 杨晓东 摄
陇州社火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陇县就有每年正月耍社火的风俗习惯。明清时期,当地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村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逐渐形成了村村“赛社火”的风习。陇州社火表演内容多取材于神话、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故事,寄托着人们降妖驱魔、辟邪镇宅、祈福求祥的美好期盼,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重现古战场刀光剑影的马社火,粗犷彪悍的背社火,双脚踩蹬、玄妙精彩的高芯社火,还有抬社火、高跷社火、车社火等20 多种类型,不一而足。除高跷社火、步社火配唱曲调及表演外,陇州社火绝大多数属于造型艺术,主要靠社火表演者繁复夸张、色彩鲜明的服化道具来体现,其中最为重要、最有当地特色的要数社火脸谱。陇州社火因其色彩浓烈、笔触细腻的脸谱和原汁原味、丰富多样的表演等特色,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春节期间,陇县从农村到县城、从白天到夜晚,随处可见社火走村串户、过街入巷游演的身影。
△大雪中游演的社火,人潮涌动 陈皓 摄
全省民间社火展演结束后,各队并未停歇,而是与陇县当地的装扮的百面旗林、百面鼓队、马社火、百人少儿锣鼓、百人少儿社火、百人地台社火和特色社火、车社火、高芯社火队一起,进行了一场盛大的县城巡游。马社火威武霸气,背社火粗犷豪放,高芯社火惊险刺激……街道两旁人头攒动,游客与当地群众热情高涨,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共同领略这一古老艺术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为了使陇州社火这一民间文化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陇县做了很多探索——特别是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陇县近年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之一。
陇州社火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历经千年传承,流传演变到现在,成为一个金灿灿的文化招牌。
以粗犷彪悍著称的北坡村挈社火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皓 摄
看社火—记录住这美好的时刻 陈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