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汤兴华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南平 35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在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多见于男性,约75%患者属于20~40 岁人群。LDH 发病原因可能与腰椎组织退化、长期腰部姿势不当、外伤、遗传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受限、放射性疼痛[1]。LDH 具有发病缓慢特点,在病情发展期间施以干预,可缓解症状,阻止病情发展,若耽误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失自理能力,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西医治疗该病多以药物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为主,以减轻疼痛为主要目的,但疗效有限,复发率较高。中医学在治疗LDH 中历史悠久,认为该病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治疗方案选择性较多,如针灸、中药汤剂、中药外敷、正骨推拿等方法,其中针灸与正骨推拿方法较为常用,且临床疗效良好[3]。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正骨推拿则利用按、揉、推、捏等手法,同时结合关节整复,不仅可疏通经络,还可有效纠正关节位置[4]。鉴于此,本研究纳入LDH 患者施以针灸、正骨推拿联合治疗,以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于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 例LDH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22~53 岁,平均(39.45±4.28)岁;病程1~6 年,平均(3.36±1.02)年;病变位置L3~L416 例,L4~L524 例。观察组男30 例,女10 例;年龄21~55 岁,平均(39.10±4.08)岁;病程1~6 年,平均(3.27±1.23)年;病变位置L3~L415 例,L4~L5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经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9000109)。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5]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中医诊断标准,辨证为气滞血瘀型,主症:腰椎刺痛,日轻夜重,疼痛可放射至下肢,腰肌板滞等,次症:头痛目眩、干呕、短气等,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或弦紧;入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合并其他腰部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过敏体质;晕针;骨折;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正骨推拿治疗,方法如下:经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腰椎偏歪位置。(1)指导患者呈俯卧位,采用揉、捏、滚、拿、推等手法帮助患者放松腰腿部肌肉;使用肘压法按压病变腰椎,使用摇腿揉腰法转动腰椎后关节,以帮助腰椎关节沿着轴心纠正错位;针对腰椎侧弯或后凸的患者使用牵抖冲压法处理,以还原髓核。(2)指导患者呈端坐位,使用正骨理筋法进行关节复位,将左手肘部按在患者肩部,右手按压在患者臀部,沿反方向用力扭转腰部,出现明显阻力时加大力度,出现“咔嚓”声响时,提示复位完成,随后理顺腰部肌肉、韧带;使用手指弹拨股直肌、臀中,点按病变处肾俞、环跳、夹脊等穴位,2 次/d,10 d 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观察组予以正骨推拿(治疗方法同对照组)+针灸治疗,针灸方法如下:选取委中、夹脊、环跳、腰阳关、肾俞、秩边穴6 个主穴,其中夹脊与肾俞穴采取双侧穴位,其他穴位只取患侧,肿胀者加阴陵泉穴,疼痛甚者加血海穴。患者呈仰卧位,对施针处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毫针(0.35 mm×75 mm)针刺环跳、秩边穴,使用毫针(0.35 mm×40 mm)针刺委中、腰阳关、夹脊、肾俞穴,所有穴位使用直刺法,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并将点燃的艾条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2 cm),2 壮/穴,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变换位置,直至艾条燃烧结束,20 min/次,1 d/次,每周连续治疗5 d,停歇2 d,共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影像学检查显示体征恢复正常,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下降>70%,对日常生活活动完全无影响;有效:影像学检查显示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下降50%~70%,对日常生活活动有影响;无效:影像学检查显示体征无变化,证候积分下降<50%,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总有效=显效+有效。(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评估两组证候积分,包括主症、次症,如腰椎刺痛、腰肌板滞、头晕目眩、气短等,主症依据严重程度(轻、中、重)分别计分2 分、4 分、6 分,次症依据严重程度(轻、中、重)分别计分1 分、2 分、3 分,积分之和与症状程度为正相关。(3)腰椎功能:治疗前与治疗后,参照Oswestry 功能障碍(ODI)[7]指数进行评估,量表包含19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5 分计分方式,总和为95 分,得分与腰椎功能呈反比。(4)疼痛程度: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评估两组腰腿疼痛状况,根据疼痛等级可分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计分0分、1~3 分、4~6 分、7~10 分,总分为10 分,得分与疼痛呈正比。(5)炎症因子:分别抽取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6)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I-74)[9]进行评估,包含躯体、生理及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 个维度,总分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
2.3 两组ODI、VAS 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ODI、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ODI、VA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ODI、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后IL-2 水平比治疗前低,IL-10 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差异更大(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ml,)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
LDH 具有病程久、难治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主要指腰椎间盘组织退化或损伤,加之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受损,髓核组织凸出,从而刺激与压迫神经引发的多种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0]。目前,西医治疗该病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案,其中手术治疗起效快,因其属于创伤性治疗,故术后需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若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发生,影响预后。非手术治疗疗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临床尚未统一治疗方案。中医学在治疗腰部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已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因此,寻找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对LDH 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将LDH 归为“腰腿疼、痹症”等范畴中,主要根据患者症状采取辨证施治,气滞血瘀为该病常见证型。气滞血瘀主要由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凝滞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气滞、血瘀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前者可以导致后者,而后者必兼前者,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11]。此外,气机失调为引发气滞血瘀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认为治疗气滞血瘀型LDH 应以行气止痛、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原则。正骨推拿、针灸治疗均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起效快、依从性高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痹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ODI 及VAS 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更低,表明气滞血瘀型LDH 患者采用针灸、正骨推拿方法同时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究其原因为:(1)针灸委中穴可起到祛瘀消肿、强健腰膝之功;夹脊穴在调节脏腑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起到祛瘀止痛之功;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具有祛风除湿之功;腰阳关穴可发挥舒筋活络之功;肾俞穴可有效促进肾气修复;秩边穴具有舒筋通络、强壮腰膝之功,针对患者肿胀症状加阴陵泉穴可加强消肿止痛、健脾利湿之功;针对患者疼痛症状加血海穴可加强活血止痛之功。针灸上述穴位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12]。(2)正骨推拿直接作用机体表面,利用按揉、弹拨等手法放松肌肉,加快病变部位气血运行速度,具有舒筋活血之功,进而减轻疼痛。斜板复位可直接纠正错位的腰椎关节,促使椎间盘回纳,减少神经压迫,进而起到解痉止痛作用,促进腰椎功能康复[13]。因此,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更好地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关研究指出,无菌性炎症在LDH 疾病发生与发展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炎症因子水平失衡是导致腰椎间盘存在炎症反应的基础,若长期处于炎症反应状态,会加重腰椎间盘形态改变[14]。IL-2 属于促炎因子,其水平呈高表达时加重炎症反应,IL-10属于抑炎因子,其水平呈低表达时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IL-2 水平比治疗前低,IL-10 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差异更大,提示中医联合方案治疗气滞血瘀型LDH 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疾病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穴位可扩张血管、刺激神经兴奋、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抑制炎性渗出,而正骨推拿在起到舒筋活络的同时也可帮助消除炎症反应[15],但相关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分析。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更高,证实气滞血瘀型LDH 患者经中医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针灸与正骨推拿同时治疗气滞血瘀型LDH 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腿疼痛,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