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2024-03-22 05:37黄毅亮
家长·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科学

黄毅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日益显现出来。目前很多教师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课本知识的灌输,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多本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环节被教师取代。而且,部分教师不重视实验探究,不联系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地对物理失去学习兴趣。教育改革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和创新。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深刻的指导价值。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更高效的教学至关重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物理课程育人目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炼出了物理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课程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寄托于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观察事物,构建物理模型,使学生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在解释相关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创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在不断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二)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体现课程时代性

2022年版课标继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同时,也更加注重时代性,加强物理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在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凸显我国科技成就,进而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使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做中学”

新课标强调物理教学应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独特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教学资源等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课程实施中,2022年版课标提出倡导情境化教学、突出问题教学、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不断探索,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奇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也要努力通过丰富的实际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研究一些小课题,制作一些小模型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真正达到“做中学”“用中学”。同时,让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科的本质、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坚持德育为先,把物理教学与学生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能够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一直以来坚持贯彻和落实学以致用的要求,遵循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现阶段的初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度不高,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同时过于关注自身短板,导致出现学习自信心下降、学习品质下降和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为此,教师应制定相关的评价对策,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教学评价和鼓励。比如,教师可以从基础到实践、再到分析最后到复习这四个阶段进行科学的递进式评价,结合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进行科学评价,遵循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精神面貌等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以学习态度判定其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在实验过程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则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并在评价设计上遵循德育要点,尽量以德育的指标去制定评价标准。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阶段,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極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并将评价与结论进行结合,以加分的形式进行评价。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以复习效果和正确率为标准展开评价,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而实现更加全面且客观的评价。

这样的课堂评价设计能够提升教育效果,增强学科探索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认识,同时,对于培养核心素养中的育人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一)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成为物理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例如,对于原子的认识、分子运动理论的学习,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很难用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分子不停地运动以及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等,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课件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组成物质粒子的形状和运动情况。

丰富的多媒体材料既可以将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过程更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起来,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师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真实的实验操作,否则将不利于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还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有些学生甚至会感到厌烦。教师应该让多媒体起到辅助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目前,部分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觉得做实验麻烦,实验器材不完善,学生动手能力弱,容易损坏实验器材,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因而避开困难选择容易的教学方式。比如,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的视频来代替,甚至直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过程,然后直接给出实验结论,导致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缺少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缺乏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会造成学生对物理认知的匮乏,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再在原有压力、压强等知识积累下进行迁移,知道浮力其实是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并且让学生将一个正放着的碗慢慢压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存在。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让一个沉在水里的鸡蛋上浮?”要求学生回家探究,从而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课堂上,有进行实际探究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教师可以准备好弹簧测力计、石块、盛有水的烧杯和溢水杯等,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证明自己的猜想,从而顺利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本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结合实际改进实验,加强实验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包括测量类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它们互相关联、各有侧重,即测量类实验也可能含探究的要素,而探究类实验也需要测量。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去科学探究,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从而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富有创造性地学习,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成为学生思想交流的桥梁,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开发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熟练掌握科学探究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比如,在“电路的组成”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盏简单的小台灯,并探究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给出相应提示:1.需要的主要器材是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导线、支架、灯罩等。2.分组讨论自己想要制作的台灯。3.可做装饰品的台灯,既要实用又要美观。4.完成作品后在班级进行展示。5.制作时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

这样可以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展小制作和实验探究,在操作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还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勇于质疑,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再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照相机上相关的光学镜子,并对各种镜子进行建模,将其转化为透明玻璃状,从而引入课题。现场展示光经过透明玻璃状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物质理念。为了更好地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不同视角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突破三线共面的教学难点。

(四)以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展开探究学习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创新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入探索求知元素,让学生在现有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深入探究,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信心,使求知的欲望被放大,引导学生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富有新意的、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敢于“标新立异”,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观察“激光打靶”,感知光的反射现象。

2.提出问题:“当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时,如何判断反射光线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花泥或平整大塊的泡沫塑料和较长的竹签,模拟光的反射现象,初步建立光反射的物理模型。

3.利用自制教具,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反射面垂直,进而引入法线的概念。

4.以问题“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怎样?”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并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过程,科学设计教学步骤;重视开展综合实践,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探究,以新课标为教学指导,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创新、积累经验,如此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站好三尺讲台,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新课标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处处留心皆物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科学拔牙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