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03-21 19:50李阳凡孙新凯党艺歌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设备管理

李阳凡 孙新凯 党艺歌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引言

在机械制造管理中,设备管理是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推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企业设立了独立的管理机构,以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机械制造设备管理,可有效地改善其应用效果,满足发展的需要[1]。然而,由于一些企业设备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等原因,使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经营的效益,不能适应行业的运行和发展需求。因此,在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不断地改善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 机械制造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意义

①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在不断更新进步,施工企业使用机械设备的数量一直增长,从而影响了工程机械在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机械设备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其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有效避免因购置机械设备数量多,设备管理人员不会操作,造成严重浪费问题。②机械设备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会呈现出结构复杂化、机电一体化、施工功能多样化、技术性能高级化、操作自动化等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对机械设备实行现代化管理方式。③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是机械设备的完好状态与先进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道路建设都是依据原定的施工目标计划和已定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一旦施工过程中主要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停工状况。

2 机械制造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管理方式方法滞后

企业设备管理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系统的要求,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开展。目前,部分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方式方法滞后、不科学等问题。例如,企业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对于人的依赖性较强,很多管理工作必须依靠人为操作方可实现,这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明显存在滞后性[2]。而且,随着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在人员素质无法及时跟进提升的情况下,人工操作的管理方式必然会给设备管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何做好管理设备技术提升与人员素质相匹配的问题,是优化设备管理方式方法的重要课题。另外,还有些企业管理手册过于陈旧,其中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多是以往管理经验积累的成果,很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信息化和智能化背景下设备管理的时代需要。有些企业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的不够充分,对于设备运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过多地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信息化的设施设备配备比例较低,不仅降低了设备运行的效率,而且也增加了人为因素的操作失误等问题存在。

2.2 设备管理意识不到位

企业设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其管理理念和方式要区别于普通企业设备管理。然而,从目前实践分析,很多企业对于设备管理的理念存在偏差,设备管理意识不到位,将设备管理与普通设备管理混为一谈,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建设、财力物力投入等各个方面并未体现出企业设备的特殊性。采用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管理理念,保障设备的完好运行成为大部分企业设备管理的主流理念,进而造成设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很多设备的细微工作不扎实、不到位,微小元器件在保养过程中被忽视,检修日期随意改动,检修保养程序未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实施等。由于企业对于设备管理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碎片化、条块式的管理理念,使得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无不折射出企业设备管理意识不到位的问题。

2.3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企业设备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得设备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目前,很多企业虽然重视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但由于行业发展速度过快,很多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速度跟不上设备更新速度,造成管理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尤其是在当前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很多设备管理人员机械式的操作设备,缺乏对设备运行原理和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机械设备的内部构造掌握不够全面,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或风险不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处置,造成事故扩大、风险加剧。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让企业设备管理人员更好地适应管理环境的变化,是所有企业所面临的一项共同课题。

2.4 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工作脱节

企业在对机械制造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定人定机的管理策略。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具有固定性的制造设备来说,企业会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负责。但有部分企业在实际保养时,依然采取定人定期维护的方式,然而却并没有将这种维护方式看作是一种硬性要求,并没有要求有关人员必须实施,因此出现了维护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在机械制造设备出现问题时,很难从根源上追究个人责任。这一现状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质量,降低生产效果,导致保养工作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大大增加。

3 解决机械制造设备管理维护问题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在机械制造设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有关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的管理机制有助于从根源上提升机械制造设备管理的总体水平,进而保障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4]。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这一管理机制所具备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需要对这一机制的实施提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提升企业内部高管人员的管理思维革新,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扶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企业生产制造的各个流程开展管理与监督。一旦发现有员工违规使用机械制造设备,需要及时阻止。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应当增强企业各单位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有助于开展合理的经验交流。此外,在机械制造设备施工时,应当依照具体的应用原则,有效提升设备运作的实际效果。

3.2 促进管理规范化

在机械制造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当保障管理过程标准化与规范化开展。一方面有关人员应当不断完善登记部分,对企业内所有设备的类型和规格等进行明确的登记。同时,也需要了解这些设备当前的使用状态,对设备的维修记录进行记录。有关人员应当依据设备使用情况撰写健全的设备信息档案,有助于管理人员与使用者清晰地获知设备的使用状态。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制造设备对应的管理人员时,应当重视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考察和培养,让对应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了解并运用与设备维护管理有关的基础知识。当前,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还应当保障管理过程的整体效率与规范化改良,这能够有效提高实际的管理效果与管理质量,能够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3.3 设备管理信息化,保障设备管理的质效

由于企业设备管理的特殊性,在日常的数据处理中,经常会遇到诸如信息化之类的问题。为此,在企业设备的管理中,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设备的管理质量。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做好企业设备的维护,把设备的维护内容和维护计划,有效地记录在维护表格中[5]。为了避免工作上的疏忽,设备管理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对维护卡进行预防,并将维护日期设定为“备忘”,避免因间隔过长而造成遗忘,从而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效率。企业设备管理组成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设备的变动中,会对单价或定额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关的调整或变化资料要及时加以修正。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可以迅速地查询价格等,并进行库存的对比,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计划。同时,要实现备品库存的衔接,有效地掌握消耗情况,根据维修需要进行调整,确定备品的数量和成本,形成立体化、实时化的管理架构。因此,在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根据电脑、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备品储备,以保证设备发生故障后能够及时进行替换,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4 加工数据采集及机械维护中的应用

想要快速达成机械设计发展目标,并将设计成果有效应用到生产环节之中,那么此过程中往往会生产数量更多、更复杂的数据信息。上述信息的产生,对于调整机械设计方案,乃至优化设计方案细节,均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当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去开展信息记录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借助自动化生产设备上所携带的信息采集功能,自动采集机械设计产品在加工期间所产生的各项数据信息,并融合企业当前的机械生产及加工条件,针对现场设计方案做出优化,包括在生产环节的优化、在制造环节的优化等,借此为自动化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发挥促进作用。此外,在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执行期间,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于机械设计安全管理以及标准化管控等工作中,可以很好地预防由于加工或是生产环节中因为客观因素的存在,而导致的成品效果不足问题,最终保障本次所设计得出的机械化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加工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

3.5 强化设备维修技能

目前的发展阶段,设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很多零部件出现了问题,部件很容易受到损坏,随着时间的延长,损坏的程度会更多,这就会导致设备在运行的阶段产生了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在运行阶段,也会出现各种不良故障现象,这就导致设备不能准确地应用于生产中,降低了设备运行功能,影响了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阻碍了工作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如果在设备上出现了这样异常的情况,就应该第一时间采用合理的维护计划,企业需要做到重视,安排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出合乎实际的计划,让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渐升高,在规划的阶段,保证设备部件得到管理,推动正常的维修工作进行[6]。另外,还要对设备维修管理内容进行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检查修护的质量也要做到有效的制约,确保设备在生产阶段,整体运行状态是安全和稳定的,管理人员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出有效的维修方案,保证设备在规范的时间内得到保养,同时,也要制定出预备方案,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因技术人员水平差异而带来的质量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出全面化的人员考核机制,促进考核内容更加接近工作效果,保障设备维修工作趋于合理的管理水平。

3.6 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机械制造设备是否能够稳定、高效地运作,与使用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息息相关,企业员工的实践能力能够对制造设备的运行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应当不断增强对维护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员工主动参加企业开展的培训活动,学习现代化设备的维护知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保证制造设备的稳定工作,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7]。不仅如此,管理人员同样也应当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安全实操规范,确定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认识与思维,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规避安全隐患,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有效提升制造设备的工作效率。为此,企业还可以定期举行知识竞赛或技术保养竞赛,让员工在竞赛的帮助与刺激下,不断学习并复习与制造设备有关的知识。此外,企业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在有关部门播放设备保养与维护的影像资料,有组织地安排操作人员参与其中,能够在员工中形成学技术、比技术与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

4 结束语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加强对机械制造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企业需要使用科学的方式来处理管理保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问题,不断提高管理与保养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完善保养与维护工作,保障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开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设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