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芳 贡晓军 王 旭
①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②西安开放大学财务处
产教融合的教育体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培育更多社会需要的新时代财会专业人才。本文以财会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基点,重点研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表明,财会专业的进一步改造提升虽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从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性教师团队建设、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入手,深入贯彻“产教融合”的理念,促进协同育人的实现,培养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财会专业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创新驱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财会专业进一步发展对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传统财会专业在教学方式上与人才需求脱节,现有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缺乏创造性,传统财会专业教学模式专业过于细化等。所以,现有的会计及会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财会专业迫切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视角的指导下进行改造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要“深化产教融合”这一新的教育改革措施。本文以财会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基点,重点研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欧阳河和戴春桃(2019)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其基本标志是产生新的产教融合体。产教融合因为融合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与虚假融合[1]。张虎等(2022)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阐述了高层次产教融合中产业、学科及双方融合的核心特征,总结出高层次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2]。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Li Jiao(2021)认为应构建“互通、融合、推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共建之路,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3]。陈婧(2022)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自身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混合式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从另一个角度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4]。
关于产教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系的研究,覃川(2020)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将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旨在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5]。Jing Yang等(2021)首先介绍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然后分析了高校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6]。
从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来看,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既不规范,也不合理,而且知识内容相对滞后,与目前的教育模式不相适应。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由于与企业的合作机会较少,加之没有足够的经费,未能在短期内建立起一个比较合适的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距离创业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可能会导致部分人才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或无法发挥其最大优势,会造成创新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各高校与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式的合作与培养,也不利于我国新一代年轻人才的保护与培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来源仅有40%左右来源于校外专家兼任与校外合作企业引进,60%是从学校到学校,这部分教师由于与实践联系较少,存在对所学理论认识不深入、对理论发展不很关注、实践操作水平不够高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实际工作的实践,对典型案例的认识不足,而且在实践中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实用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们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产业和教育融合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教师是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的。
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原因有很多,从学校而言,一是对创新创业政策、意义宣传不够,对学生创新创业没有形成激励的氛围;二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占比不大,造成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三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不是不切实际,就是方案很好但未落到实处,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1)进一步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通用性,即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类、社会、环境和国家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操守;具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国际适应性;能够自主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还必须坚持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特性,即掌握“实验归纳”能力、“模型推演”能力、“仿真模拟”能力、“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用融合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较多的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方法。
(2)丰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参加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参加企业、单位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企业单位的科研活动,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增加学生的市场意识。参加企业科研项目既是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企业科研活动,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系统,既能反映出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程实施与管理上的缺陷,从而促进课程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确保评价的真实、有效,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多样化。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要把量化、定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课程评价的准确性,并根据评价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课程的教学。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解决当前创新教育中教师的创新实践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是制定适当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政策,通过资金支持、奖励和职称评定相结合,鼓励单师型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二是制定政策,通过资金支持、奖励和职称评定相结合办法,要求“双师型”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实习或调研、参加科研项目,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聘请专家教师和企业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讲座、参与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指导学生的创新综合实践训练。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应该从几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应该真正提高对创新创业意义的认识,意识到创新创业对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保持学校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学校要认真制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方案,方案要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三是学校应该认真执行制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方案,切实落实奖惩措施。只有认真执行方案,切实落实奖惩措施,才能切实发挥方案系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作用。
本文以国内外各个学者对“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阐释为理论基础,分析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仍需完善、专业性教师团队建设仍需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仍需培养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一是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系统;二是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要制定适当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政策,培养“双师型”教师;要聘请专家教师和企业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讲座、参与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鼓励、要求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参加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三是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从几方面进行:首先要真正提高对创新创业意义的认识;其次要制定科学、先进、可操作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方案;最后要认真执行制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方案,切实落实奖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