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余 艳
农艺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目标出发,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探讨了基于乡村振兴的农艺技术推广及应用优化策略,包括创新农艺技术推广方式、建立健全农艺技术推广体系、聚焦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应用、打造示范应用平台等,希望能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效益。这一过程还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增加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助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发展[1]。
通过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安全化发展来说,农业技术推广同样能够发挥不俗作用,这不仅能够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能够更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2]。
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农民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改良探索,真正形成农民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这一过程可显著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农民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
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同样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由此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形成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农村的就业和收入,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可顺利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的进步也能够获得积极影响,而通过增强农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美丽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推进。
为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各地区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农艺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创新农艺技术推广方式、建立健全农艺技术推广体系、聚焦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应用、打造示范应用平台,具体要点如下。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和农民素质,而农艺技术的推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创新农艺技术推广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农艺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将不同的农艺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和优化,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条件的综合技术方案,可显著提高农艺技术的应用效果。具体实践应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生产主体之间的协作,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和评价,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同时,需要加强农艺技术的动态更新和优化,根据农业生产的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技术方案,提高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加强农艺技术的信息化推广。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将农艺技术的知识、方法、案例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使农民或农业企业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学习农艺技术,可显著提高农艺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率。该实践应建立和完善农艺技术的信息库及服务平台,包括网站、微信、APP等,提供丰富的农艺技术内容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并加强农艺技术的互动和反馈,通过在线咨询、问答、评价等方式,增强农艺技术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农艺技术的效果和质量。具体实践可建设远程农艺咨询平台,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远程农艺咨询服务,农民通过智能手机或计算机即可接入平台,获取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业建议。在平台应用中,农民通过注册账号并上传其农田的基本信息,如土壤类型、种植历史、气候条件等。平台利用算法分析农民上传的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农艺建议,包括最佳播种时间、肥料使用量、病虫害预防,同时农民可通过平台与农业专家直接沟通,解决特定问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专家的经验传播优化、农艺技术传播的地域限制降低均可由此实现,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能享受到平台提供的专业指导[4]。
农艺技术推广体系是涉及各种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资金、政策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属于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基础及保障。建立健全农艺技术推广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应明确农艺技术推广的主体责任,加强农业部门和农技推广机构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工作机制。各地区需要针对性制定农艺技术推广的标准规范,规范农艺技术推广的行为和流程,并加强对农艺技术推广的监督评估,建立农艺技术推广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不断提高农艺技术推广水平。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农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农艺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可打造专业化、多元化、高效化的农艺技术推广队伍。这一过程需要加强农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农艺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设法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优化设施设备和资金保障。各地还应加大农艺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艺技术推广的实验室、示范基地、信息平台等设施,提高农艺技术推广的科技支撑能力。这一过程需要聚焦农艺技术推广的设备更新,针对性配备相关仪器、设备、车辆,同时增加农艺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落实财政支持政策,拓展农艺技术推广的社会化融资渠道,满足农艺技术推广的资金需求。
农机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效率及效益,而通过优化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应用,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因地制宜的技术推广。以四川省为例,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保证技术推广做到因地制宜。如在四川盆地的稻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水稻机械化种植,在山区推广小型化、多功能的农用机械,适应地形复杂的种植环境。此外,还应考虑四川省部分地区的生态保护要求,推广低碳排放的农机设备和生态农艺技术,如有机耕作、生物防治等,助力当地绿色农业发展。
第二,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研发创新。为适应不同地区的多样化农业需求,应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研发。具体可考虑开发适合不同作物种植的精准播种机、智能喷药机,提高作物种植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可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农艺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和智能喷药,这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及管理水平。
第三,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和教育。为进一步优化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应用,各地还应组织农机操作和农艺知识培训,如通过举办农机操作培训班、农艺技术讲座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此外,还应设法建立健全农机购置补贴、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体系,降低农民使用现代农机的成本和门槛,增强农民群体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示范应用平台是农艺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属于展示农艺技术效果、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引导农民科学种养的重要窗口。打造示范应用平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需求导向。示范应用平台的建设应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查和分析农民的生产问题和技术需求,选择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农艺技术,满足农民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例如,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作物、病虫害等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耕作方式、施肥方法、灌溉技术、植保技术。同时,应根据农民的收入水平、市场需求、消费偏好等因素,选择具有高效益、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第二,科技支撑。科技创新需要成为平台建设的动力和保障,以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艺技术的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水平。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监测、预警、决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模拟化、可视化等技术,构建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模拟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
第三,示范引领。通过充分展示农艺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可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采用先进农艺技术。具体实践可通过设置对比试验、开展现场观摩、组织技术培训、发布技术资料等方式,让农民直观感受和认识农艺技术的优势,激发农民的学习和模仿欲望。同时,还应该通过提供奖励机制、扶持政策、服务体系等措施,为农民采用农艺技术提供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增强农民应用新农艺技术的信心和动力。
第四,协同推进。协同机制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也需要充分发挥,保证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方深入参与其中,这一过程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资源共享、利益联结、风险分担的协同机制,形成农艺技术推广合力。其中,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农艺技术推广的规划、政策、标准、监督等工作,为农艺技术推广提供法律、制度、环境等保障。科研院所、高校负责开展农艺技术的研发、创新、转化等工作,为农艺技术推广提供技术、人才、知识等支撑。企业负责生产和供应农艺技术的产品、设备、服务等,为农艺技术推广提供物资、资金、市场等保障。农民合作社负责组织和协调农民的生产、学习、合作等活动,为农艺技术推广提供平台、网络、组织等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可由此获得强劲动力。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展望未来,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变化,持续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和集成,优化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服务,做好农业技术的协作和共享,方可更好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贡献,这需要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