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霆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非遗泥塑馆。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馆里有好多人在捏泥塑,师傅是一位矮矮的老人家,头发和胡须都已花白,手粗糙得像松树皮。他一会儿指导这个,一会儿指导那个,稍有空闲时,就潜心制作自己的作品。
我看到师傅将泥模慢慢拔高,拔得像杯子一样,然后轻轻用力,慢慢缩小瓶口,最终塑成了一个线条流畅的小花瓶。师傅在瓶口处用指甲来回摩挲着,瓶口渐渐呈现出美丽的花边。我痴迷地盯着,短短几分钟,一块杯子状的软泥就变成了一个美丽而精巧的小花瓶。师傅用热风机把刚刚成型的花瓶吹硬,然后熟练地用小刀削去花瓶上的凹凸不平,再用蘸水的海绵打磨干净,慢慢将花瓶送到窑里。美丽的炉火兴奋地跳动着,他盯着炉火,若有所思地说:“泥瓶必须经历1300度以上的烧烤,才能成为一件像样的瓷器。”
经不起诱惑,我和妈妈也跃跃欲试,打算做两个最简单的泥塑碗。
按照师傅的要求,我打开转盘,用手掌心轻轻地摩挲着泥坯。它很乖,细腻地从掌心划过,像海绵一样软,又不失弹性,和从花盆里掏出来的泥土完全不一样。师傅告诉我,泥是从景德镇运来的,富含矿物质,细腻而瓷实。我点点头,先用手掌心把泥坯拔高,再小心地把它按低,汗水从我的额头悄然滑落。
经过几次失败后,我和妈妈的泥坯终于捏成了实心的碗状。现在开始掏洞了。我感觉快要成功了,不禁有点飘飘然,师傅指导的话也不当回事了,很自信地将大拇指伸进了泥碗。里面顿时变空了,我正感叹自己天资聪慧时,泥模居然破了,又重新变成了一摊。师傅在一旁嘿嘿地笑:“小同学,你要认真听啊!”我不服氣,又试了一次。这次,泥模不仅破了,还甩了我一身。我气得把泥坯一丢,想和妈妈诉苦,结果一回头,看到妈妈正聚精会神、十分沉稳地做着泥塑。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认真地捏了起来。看上去容易的事情,往往实际上并不容易。这一次,我耐心地按照讲解,一点点摸索着。原来,在用大拇指掏洞的时候,只能掏半个关节深,底部必须留有厚度,不然泥碗就立不起来!
当我把成型的泥塑碗交给师傅的时候,师傅笑了,妈妈也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也笑了,因为我懂得了成功的秘诀是汗水、努力和认真。
(指导老师:张新文)
点评
小作者巧用动词,把师傅和自己如何泥塑的过程介绍得非常清楚。在记事文中,特别是手工制作类作文,要想读者“看清”整个过程,就要把笼统的“塑”这个大过程拆分成具有先后顺序的小步骤,用准确的动词描述清楚。如小作者写师傅的泥塑过程,他抓住了“拔”“收”“摩挲”“吹”“削”“打磨”“烧”几个动词,把如何制作花瓶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如果小作者在描写制作过程中,把“收”和“烧”两个动作添补上就更完整了。从篇章安排上看,如果小作者把失败前的步骤写简略些,失败后“掏半个指节深”的过程写详细些,会更能突出“成功的秘诀是汗水、努力和认真”的主题哦!
(肖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