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暖通设计及系统优化措施

2024-03-20 20:07:15李俊凯
建材发展导向 2024年3期
关键词:暖通设计供热通风

李俊凯

(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建筑暖通设计在现代建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合理的暖通系统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然而,由于建筑特性和气候差异的存在,建筑暖通设计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本文将探讨建筑暖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些系统优化的措施,以促进建筑暖通设计与系统的不断改进与创新。

1 建筑暖通设计的概念

建筑暖通设计是指在建筑物中对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安装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舒适度达到预期的要求,同时尽可能节约能源和资源。建筑暖通设计涵盖以下5个方面:1)供热系统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例如锅炉、热泵等)、管道布局和散热器安装,以提供合适的室内温度;2)通风系统设计:确保建筑物内部的新鲜空气供应和有害气体排出,以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通风系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结合的方式;3)空调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例如冷暖空调、风冷式或水冷式空调等)以及管道布局,以提供恒温、恒湿或可调节的环境;4)管道设计:包括供水、排水和通风管道的规划和布置,确保供水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并符合卫生和环境要求;5)控制系统设计:使用自动控制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监测和调节,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在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外界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的热性能以及建筑内部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

2 建筑暖通设计的原则

建筑暖通设计的原则主要涉及以下5个方面:1)节能性原则:通过优化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合理选择建筑材料、隔热材料和设备,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和效率,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室内舒适性原则:确保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等参数达到舒适的标准,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考虑建筑物朝向、外界气候条件以及建筑内部热负荷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热负荷计算和传热分析,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3)可持续性原则: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环保型的供热、通风和空调设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优化系统的循环利用和能源回收,增加建筑的生命周期价值;4)安全性原则:确保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安全,防止火灾、中毒和细菌感染等安全隐患。设计合理的防排烟系统和通风系统,采用安全可靠的设备和材料,设置必要的报警和监测装置;5)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管道布局和控制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建筑暖通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舒适性、节能性、可持续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创造宜居、健康、环保的建筑环境。

3 当前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不合理的热负荷计算:有些项目在热负荷计算上存在误差或简化处理,导致供热设备和系统容量选择不准确,影响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2)能耗管理不足:一些建筑在运行阶段缺乏有效的能耗监测和管理措施,无法及时识别和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缺乏监控手段的建筑暖通系统可能没有适当地响应系统环境变化的需求,导致能源浪费;3)风口和风道设计不合理:风口和风道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气流分布不均匀、房间内温度差异大。此外,风口和风道的位置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4)通风换气不足:一些建筑物在通风设计上存在不足,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密闭空间或高污染环境下,需要更加重视通风系统的设计;5)系统不智能化:缺乏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无法实现精确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控制。这可能导致能源浪费和人体舒适性问题。

4 建筑暖通设计及系统优化措施

4.1 热负荷计算准确性

热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对于建筑暖通设计至关重要。为了确定合理的供热设备和系统容量,需要进行详细的热负荷计算,并考虑以下因素:建筑本身的特点、朝向、外部太阳辐射、建筑材料等。首先,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类型、建筑形状、楼层高度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和内部热源,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进行独立的热负荷计算。其次,建筑的朝向会影响太阳辐射的接收情况。北面、南面、东面和西面的建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太阳辐射,这在热负荷计算中需要加以考虑。建筑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也是热负荷计算中的重要因素。墙体、屋顶、地板以及窗户等不同材料的传热系数不同,因此需要对建筑各部分进行分别考虑,确保准确的计算结果[1]。在进行热负荷计算时,还应考虑建筑内部的热源,如照明设备、人员活动、电器设备等,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热负荷。最后,在进行热负荷计算后,还需要进行实际测量验证。通过安装临时计量设备或利用已有的建筑能源监测系统,对实际的热负荷进行监测和记录。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需要调整设计参数或重新计算。总之,通过对建筑进行详细的热负荷计算,并综合考虑建筑特点、朝向、外部太阳辐射、建筑材料以及内部热源等因素,可以确定合理的供热设备和系统容量。同时,进行实际测量验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实现高效节能的建筑暖通设计。

4.2 高效设备和技术

在建筑暖通设计中,选择高效设备和采用节能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选择能耗低、效率高的供热、通风和空调设备。例如,可以使用高效热泵系统作为供热或制冷设备,它们利用地热或空气中的热能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另外,选择高效燃气锅炉或燃气热水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消耗并提高供热和热水的效率。此外,使用高效的换热器可以实现余热回收,将废热转化为有用的热能,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采用节能技术来减少能源浪费。热回收装置是一种常用的节能技术,可以捕获和利用建筑内部的废热,如通风系统中的排风热量或空调系统中的冷凝热量,用于预热新鲜空气或供暖水[2]。此外,采用变频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智能地调节设备的运行工况,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总之,选择能耗低、效率高的供热、通风和空调设备,并采用节能技术如热回收装置和变频控制等,可以显著提高建筑暖通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4.3 风口和风道设计优化

风口和风道设计优化在建筑暖通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气流分布均匀,减少能量损失和温度差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通过合理的风口位置设置来促进良好的气流分布。风口应根据室内空间布局和需求确定最佳位置,以达到均匀的空气供应。例如,在供冷系统中,风口应设置在室内的高温区域,将冷空气有效地输送到需要冷却的区域。在供暖系统中,风口则应设置在低温区域,将热空气输送到需要加热的区域。其次,风道布置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风道应尽量缩短且直线布置,减少压力损失和能量消耗。使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可以进行风道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模拟空气流动和压力分布,确定最佳的风道尺寸、形状和布置方式。这种优化设计可以确保气流的均匀性和流通效果,提高通风效果并最大程度减少能量损失。另外,还可以采用调节装置,如风阀、风门等来控制气流量和方向,使空气供应更加精确和可调。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通风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3]。通过合理的风口位置设置和风道布置,以及利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实现建筑暖通系统的风口和风道的优化。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气流分布均匀,减少能量损失和温度差异,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和舒适性,同时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4.4 通风换气改善

通风换气改善是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并减少污染物的积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增加新风量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通过增加新风量,可以有效地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稀释和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颗粒物等污染物。可以根据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新风量的设计标准,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和舒适性。其次,采用智能化通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CO2浓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通风量,以满足室内环境需求。通过传感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判断空气质量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并相应地调整通风量。这种智能化的控制方式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通风或不足通风的情况发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可以考虑使用高效的空气过滤器,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和净化,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空气过滤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细颗粒物、花粉、细菌等污染物,保护居民的健康与舒适。通过增加新风量、采用智能化通风系统以及使用高效的空气过滤器等措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积累,并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保障居民的健康,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5 智能化控制系统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建筑暖通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人员活动等参数,自动调节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实现精确控制和能源节约。首先,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实时调整供暖和制冷系统的运行。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会自动启动供暖设备,并通过智能化算法控制供热设备的运行时间和温度,以达到舒适的室内温度。相反,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制冷设备,实现室内温度的控制。其次,智能化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室内外湿度进行调节。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测室内湿度水平,系统可以自动控制空气加湿或除湿设备的运行,以保持室内湿度在舒适范围内。这种精确的湿度控制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并增强居住者的舒适感。此外,智能化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人员活动情况进行智能调节。通过人体传感器或智能识别技术,系统可以感知到室内人员的存在和活动程度。在无人或较少人员活动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降低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运行强度,实现节能效果。而在人员密集活动期间,系统则可以相应地增加设备运行,以满足舒适性和需求[4]。综上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根据室内外温湿度、人员活动等参数进行智能调节,实现对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能源节约。这种先进的技术能够提高室内舒适性,减少能源浪费,并使建筑更加智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4.6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结合建筑特点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以采用太阳能集热板或地源热泵等技术,实现供热和制冷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太阳能集热板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可以用于供热和热水生产。通过在建筑屋顶或立面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可以把收集到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这些热能可以用于供暖系统或热水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的供热需求。其次,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来实现供热和制冷的技术。通过埋设地埋管或井孔,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温度进行换热,将地热能转化为建筑所需的供热或制冷能源。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此外,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也可以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益。例如,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和窗户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进行被动式供暖和降温,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外立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供电或储存,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自足[5]。综上所述,结合建筑特点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集热板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可以实现建筑供热和制冷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并在建筑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

4.7 隔热和保温

隔热和保温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增加墙体、屋顶和地板的隔热性能,可以减少能量流失,降低供热负荷。首先,选择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是关键。例如,使用保温性能较好的外墙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或玻璃棉板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墙体热量传导和热桥现象。此外,在屋顶和地板的设计中,也可采用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岩棉板,以减少能量的散失。其次,增加墙体、屋顶和地板的隔热层厚度可以提高保温效果。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隔热层,可以形成阻挡热量传导的屏障,减少热量的损失。同时,保温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的保温效果。此外,采用双层窗户和低辐射玻璃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流失。双层窗户通过2层玻璃之间形成的空气层提供隔热效果,阻挡室内外热量的传导。低辐射玻璃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可以减少夏季热量的进入和冬季热量的散失[6]。此外,合理设计建筑的气密性也是重要的。通过减少建筑结构的漏风现象,可避免室内热量的流失和室外环境的进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综上所述,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增加墙体、屋顶和地板的隔热性能,以及采用双层窗户、低辐射玻璃和优化建筑的气密性等措施,可以有效隔离热量的传导和散失,减少能量流失,降低供热负荷。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4.8 采用地暖或风暖系统

采用地暖或风暖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暖通设计优化措施。地暖系统利用地板辐射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室内空间,而风暖系统则通过送风设备将预热的热空气送入室内。地暖系统通过在楼板下铺设热水管道或电热膜来实现供暖。热能通过地板传导到室内空间,从而提供舒适的辐射式供暖效果。这种系统可以使室内空气温度均匀分布,避免了传统散热器或空调系统可能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此外,地暖系统能够降低对空气的热量流失,因为热量主要通过地板辐射传递,减少了热空气向上流动带来的传热损失。风暖系统则通过送风装置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入室内。热空气通过合理布局的送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提供快速且均匀的供暖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暖气片系统,风暖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空气的循环和混合,使室内空气温度更为均衡。同时,风暖系统也能减少对空气的热量流失,因为热空气直接送入室内,减少了传统散热器通常存在的热量散失和空气流动导致的能量浪费。地暖和风暖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的具体需求、结构条件和预算等因素来进行权衡。无论选择哪种系统,都需要合理设计管路或送风系统,并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的温度调节和室内舒适环境的维护[7]。

4.9 建筑外墙绿化

建筑外墙绿化是一种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通过在建筑外墙或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形成绿色隔热层,可以提供自然的隔热和降温效果,减少空调负荷。建筑外墙绿化通过在建筑物外立面或屋顶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绿色植物,实现了自然的隔热和降温效果。这些绿色植物在夏季可以通过蒸发作用释放水分,吸收和消耗辐射热,并提供阴凉的微气候,从而降低了建筑物表面的温度。同时,它们还能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绿色植物所形成的绿色隔热层可以减少建筑物表面受到的日射热量,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这对于在炎热夏季减轻空调负荷、降低能源消耗非常有益。此外,绿色植物还具有一定的吸音效果,能够减少室内外的噪音传递,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绿化建筑外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建筑外墙面布置垂直绿化系统,利用支架或藤蔓等方式让植物在建筑墙面上生长。同时,可以在屋顶设置绿化景观,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屋顶的隔热性能,并营造宜人的视觉环境。总之,建筑外墙绿化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在建筑表面形成绿色隔热层,实现了自然的隔热和降温效果,减少了空调负荷。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还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外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5 结语

建筑暖通设计及系统优化措施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暖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可以实现建筑暖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暖通设计及系统优化措施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猜你喜欢
暖通设计供热通风
烧炉取暖要注意通风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煤气与热力(2022年3期)2022-03-29 07:49:02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住宅建筑工程的暖通设计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食品(2016年14期)2016-04-28 08:10:47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
PPP模式应用于城市供热项目分析
风电供热之路该如何走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