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芳
(作者单位:陕西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地方商业银行是服务于特定经济空间的商业银行的总称。在我国现代金融体系下,地方商业银行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作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金融力量,地方商业银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截至2022 年年末,我国地方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49.89 万亿元,同比增长10.69%,占银行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3.2%。随着部分地方商业银行的成功上市,地方商业银行的总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地方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和为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提供贷款与各类金融理财产品的能力不断提升,而普通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合作意愿也日渐提升。但需要看到,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发展起步较晚,在经营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产质量方面都难与大型商业银行抗衡,特别是在现代金融信贷服务门槛降低、放贷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地方商业银行由于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能力不足,银行信贷风险日益增加,并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地方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监管形势和市场形势均发生显著变化,这要求地方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经营过程中的信贷风险防控水平。但与此同时,地方商业银行由于信贷风险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理念和科学的信贷风险干预工具,其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难以有效提升[2]。为此,需要研究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的信贷风险特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信贷风险管理对策,以不断提升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第一,风险管理制度。新经济形势下,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更新,主要以《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市场风险管理制度》《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等为引领,根据不同信贷业务和客户类型分别进行风险管理[3]。
第二,风险管理组织。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多为纵向组织,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分担不同的管理职责。其中,决策层根据银行信贷业务规模和市场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管理人员负责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决策进行资源分配,包括人员调配和金融资源调配。基层部门(如风测部门、技术部门和综合核算部门)根据不同产品、客户进行具体的信贷风险管理,贯彻上层的风险管理决策和规章制度[4]。
第三,风险管理流程。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风险识别是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通常在贷款发放前进行。当前,地方商业银行风控人员主要通过查阅个人征信、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进行风险识别[5]。风险计量是量化信贷风险实际资产损失的过程,通过定量分析手段进行分析评价,以了解当前信贷风险的潜在影响。现阶段,地方商业银行主要使用专家打分评估和信用评分的方法进行信贷风险计量,但只能大致估算出借贷人的预期违约概率,无法精准测度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损失。在风险控制方面,目前地方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等常见方法进行信贷风险控制。
新经济形势主要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宏观经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为典型特点。为应对新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调金融在提振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受此影响,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出现如下新特性:
第一,更加注重统筹管理。新经济形势下,信贷市场提质增效,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双向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更要求地方商业银行与客户融入共同的风险价值体系中,通过信息共享和统筹管理动态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这对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信贷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升。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细分类型增加,这要求地方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提高精细化程度,以避免出现风险管理缺漏造成银行信贷资产贬值的问题[6]。在此过程中,对地方商业银行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地方商业银行需要构建更加科学且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信贷风险的新形态。
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集成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风险预警信息不健全、外部查询系统不完善等方面。例如,大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尚未针对贷前、贷后审查管理进行信息监控,并且未设定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定向管理,在使用计算机系统和大数据对贷款主体的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难以及时发现信贷业务风险;地方商业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尚未设立信息化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在信贷工作中往往依靠工作人员定期回访等方式对贷款主体的信用信息、经营状况进行识别和管理,导致信贷风险识别效率低下,无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质量。此外,由于地方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主要服务于当地企业和经济体,因此外围信息的查询渠道极为有限,银行信贷人员通常只能依靠央行征信系统和第三方企业信息软件来查询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与款项逾期风险。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的闭塞,地方商业银行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量化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因此也无法客观地评估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地方商业银行无法做到与当地政务部门信息披露系统的数据交换,这也直接导致信贷审核人员在查询借款人的工商、税务信息时面临诸多阻碍,导致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尽责审查是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决策的关键环节,负责尽责审查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独立性、专业性和主动性。这要求尽责审查人员对银行信贷业务规模、客户情况和市场发展变化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以便使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在信贷业务发起阶段便可通过审批前置、会商预审等方式介入关键项目,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参与能力。同时,尽责审查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以独立的职业形态从独立的视角进行审查。但是,从当前地方商业银行尽责审查人员的工作状况来看,部分尽责审查人员存在审查能力不足的情况,很多尽责审查人员从事银行信贷业务的年限较短,缺乏相关经验,对审查项目是否合规以及与银行经营现状的契合程度缺乏足够认知,同时对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存在较大偏差,导致尽责审查效率和质量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地方商业银行授信结构和信贷资产分布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地方商业银行受到金融市场资源分布不均的限制,普遍存在授信结构畸形的问题,特别是与传统行业(如房地产、能源化工领域)的合作密切,极易受到此类行业周期性发展波动的影响而出现资产质量波动率提高的情况。同时,在授信过程中,由于资信管理制度粗放,风险审查人员对地方政府项目的风险审查不够严格,对与地方国企合作的企业债务负担审查滞后,甚至因政策倾斜而放松信贷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加。由于大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资产质量风险评估机制,其忽视银行自身资产风险管理漏洞,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信贷风险管理难度。
地方商业银行需要从强化条线管理、建立信贷风险事后反馈机制等方面完善信贷风险管控体系。
第一,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思路,进行条线管理。新经济形势下,地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信贷风险管理思维也更加突出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遵循产品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信贷创新与风险管理不分离、便捷操作与风险管理不分离的基本原则,结合政策制度体系、管理要求和银行信贷业务规模,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到实践中,地方商业银行要合理开展机构转授权,一级分行要定期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与业务经营水平的匹配性,继而准确识别由资产质量和合规程度差所导致的信贷风险,并进行实时调整优化,以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建立信息化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地方商业银行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具为先导,通过智能研判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信贷风险的类型,进一步明确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次序。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智能化风险防控系统,根据信贷风险管理的不同阶段,围绕贷前、贷中、贷后设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并进行重点监控,对重点信贷产品、重点客户、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分级,针对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资金周转情况、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设定风险红线,以利用智能预警系统做到信贷风险动态监控、敏捷响应、智慧管理。
第一,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地方商业银行需要从根本上扭转信贷人员“重业务、轻管理”的传统风险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作用,形成保护银行资产安全、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地方商业银行可通过明确奖惩机制、制订培训计划等来加强对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管理,要求信贷人员严格按照风险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组织工作,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偏好,对借款人盲目扩张、价格投机和政策套利等行为进行打击。
第二,加强对各类借款人的分级审查。在信贷业务审查过程中,负责尽责调查的人员要重视业务模式分析和逻辑关系验证,据此提高尽责审查能力。例如,对中小规模借款人主营业务收入、借款人财务效益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不仅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细化梳理,还要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经营现场对借款企业的设备开工率、材料及半成品的库存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帮助银行做好信贷资产管理。
在需求多元化的信贷市场和强监管的政策高压下,地方商业银行要进一步优化信贷资产,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不断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紧跟金融政策形势,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地方商业银行要不断强化对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金融支持,加强普惠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光伏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连接,提高当地重要项目金融支持率。尤其要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民生消费和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良性循环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缓解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压力。
第二,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调整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地方商业银行要重视对重点行业信贷资产风险的综合研判,管控地方政府债务、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对客户项目本身的合规性和信用风险的审查,杜绝单纯以政府信用评估代替企业信用与项目评估的做法,严格信贷风险防控底线,杜绝虚假化债问题。此外,要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管理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关注地方信用环境变化,对政府信用和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慎评估,提高信贷资产安全管理能力。
新经济形势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金融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双循环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这要求地方商业银行遵循高质量、科学化的信贷发展思路,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金融稳定性,支持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建设。本文对地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地方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的新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