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3-19 04:41:28张燕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余村农业

张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漸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从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2024年全国两会,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不断清晰。

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预期目标为1.3万亿斤以上。这是自2021年以来,年度粮食产量目标第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为何如此重视粮食产量?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确保粮食面积、产量不掉下来,供给、市场不出问题,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对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遭遇了频繁、极端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有关地方部门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我国粮食产量的数字真实可靠、完全可信。

如何抓好今年粮食生产?唐仁健介绍,重点抓好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等工作。今年要努力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集成组装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继续抓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实现全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是稳粮兴粮。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他们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大伙儿种粮的积极性才能保持高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说道。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关键在于发挥好科技的引领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皖平建议,要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各地政府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鼓励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联合家庭农场、合作社、创业园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返乡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同时鼓励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扶持新农人创业,快速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积极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产业兴则乡村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后劲。

过去一年,我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升级。农业农村部支持新建了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黑龙江大豆产业集群、江苏小龙虾产业集群、浙江湖羊产业集群……各地产业呈现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的趋势,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加速器。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位于皖南山区腹地,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霄坑绿茶生长创造了条件。2018年,霄坑村6家茶叶企业联合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改良茶叶生产制作、统一产品品牌包装,将“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安徽乃至全国。如今,霄坑绿茶的茶园面积已达到近6000亩,年产量14万斤,产值近600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近3万元,小小一片茶,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天然融合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每个区域里都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地理优势,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是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千万工程”实施20 年来,余村由“靠山吃山”、污染严重的小山村转型发展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生态、富裕乡村。

霄坑村的产业升级路径是各地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国范围内,去年农业农村部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推介199个产值超10亿元镇和306个产值超亿元村。

2023年,“村超”“村BA”“村排”等一系列乡村赛事接连火爆“出圈”,体育产业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助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汤越强对媒体分享了一组数据:去年一年,“村BA”举办地台江县接待游客289.14万人次,同比增长74.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3亿元,同比增长94.66%;“村超”举办地榕江县接待游客760.85万人次,同比增长52.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89亿元,同比增长73.94%。

“‘村BA‘村超已发展为‘体育打头、文化助阵、经济唱戏的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发展新引擎。”汤越强对媒体表示,“村BA”“村超”的持续“出圈”,带来了线上线下的巨大流量,加快了文体旅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步伐,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的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依山而建的房屋随坡就势呈梯形布局,穿插在翠绿层叠的竹海中,如画美景让人流连忘返。20年前,“千万工程”开启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余村也脱去旧貌换上了新颜,“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这里的村容村貌,也探索出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2年,余村推出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并联动周边3个乡镇一起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现在,一大批有创造力的青年和优质项目来到余村,也让村子变得更年轻、时尚了。截至目前,共吸引50多个合伙人项目落地,1000多名青年常态化驻地办公,涌现出70余处新场景、新业态。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2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7.1万元。

“稳得住、能致富,才能扎下根。余村能够实现绿色转型,重要一点就是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找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汪玉成表示,这些年,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余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让村民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开农家乐、搞生态采摘等产业,乡村旅游红火。持续深化“两入股三收益”机制,提高村集体收入的同时,村民也能增收。

在汪玉成看来,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各地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因此要避免生搬硬套、搞“一刀切”,要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同时,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面下足功夫。

“我们村是个纯农业村,但是我们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有条件开发康养、医养、旅居养老。将康养小镇打造成特色产业。”谈到未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小成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金莲充满期待。过去一年,小成村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可容纳80位老人的小成村养老院,开垦500亩撂荒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农业园区,村里修起新马路,绿化和人居环境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村收入首次突破了100万元。

在马金莲看来,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要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入手。在让环境好起来、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农村养老的痛点和短板。对此她建议,加大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的支持,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和技术人才从事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对农村公益性半公益性质的农村养老机构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积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将农村参保人群纳入该保险范畴。同时,加快养老护理人才的培養,鼓励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增设养老失能评估、护理保健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培训专业人才。

编辑:孙晓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编:孟凡婷

猜你喜欢
余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浙江余村体育服务营创设规划与市场分析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基于创新设计视角下安吉余村文创品牌建构策略研究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安徽余村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潜力分析
矿产勘查(2020年3期)2020-12-28 00:26:40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安吉余村讲解员:如何讲述“两山论”新故事
南方周末(2020-01-02)2020-01-02 1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