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双华,孙蓉蓉
(1.荣成市靖海畜牧兽医站 山东威海 264300;2.威海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山东威海 264200)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 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肉种鸡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1]。健康鸡群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鼻炎和鼻窦炎症状,导致鸡群生长停滞,增加淘汰率;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明显下降,降幅可达10%~40%。副鸡嗜血杆菌共有A、B、C 三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力。我国目前用来预防鸡传染性鼻炎的疫苗主要为单价疫苗和A+C 型二价苗,但是随着B 型菌株的出现,现有疫苗无法产生交叉保护性,从而给该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2]。为使广大养殖户能够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掌握该病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对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广大家禽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分布多样,常呈球状或长杆状,无芽孢,无鞭毛,两级浓染,部分有毒力的菌株带有荚膜,不能运动。该病原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弱,在低温环境中相对稳定,不耐高温和干燥,对紫外线敏感,在环境温度45 ℃时6 min 内便可丧失活性,在寒冷的环境中可存活10 年[3]。对消毒剂敏感,大多数消毒剂对此病原菌有较好的灭杀效果,常规消毒剂如氢氧化钠、乙醚、氯仿、季铵盐类等均能快速将其灭活。
副鸡嗜血杆菌共有A、B、C 三个血清型,其中A 血清型和B 血清型致病力较强,能凝结鸡和豚鼠等动物的红细胞,C 血清型没有血凝性,致病力较弱。目前我国流行的优势菌群是A 型。各血清型之间不产生交叉保护性,或交叉保护能力较弱。
鸡传染性鼻炎主要感染鸡,其他禽类不易感。各个品种、年龄的鸡群均易感,其中以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率最高,4~8 周龄鸡群的感染率可达70%以上,13 周龄以上的育成鸡感染率甚至高达100%,3~5 日龄的雏鸡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4]。患病鸡和康复后带菌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鸡群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粪便将病原菌排出体外。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都可以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将其传染给其他健康鸡群。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冬季、初春等寒冷季节及季节更替阶段发病率最高。此外,当饲养管理不当,鸡舍内温差变化较大,通风不良、鸡群健康状况较差时也会诱发该病。通常情况下,该病的发病率高、病程长,但死亡率不高,且极易与鸡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等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病死率增加。
鸡传染性鼻炎感染鸡群后特征性临床表现为鼻炎和鼻窦炎症状,病鸡面部肿胀,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成年鸡患病初期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闭眼嗜睡、食欲下降,不愿走动,流水样清鼻涕。随着病情加重眼睑和脸部发生水肿,出现明显的鼻炎症状,鼻涕便黏稠,堵塞鼻孔,病鸡频频甩头,打喷嚏,眶下窦肿胀,眼结膜发炎。产蛋鸡发病后开产日龄推迟,产蛋量严重下降,一般下降25%左右,但是对鸡蛋的品质影响不大。种鸡感染后孵化率下降,雏鸡孵化后弱仔数增加。幼龄鸡群感染后表现为发病初期,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食欲和饮水减少,鸡冠、肉髯肿大苍白,部分病鸡出现腹泻症状,排黄绿色稀粪,消瘦,一般在发病3~5 d 内死亡,耐过鸡群发育不良,饲养价值不大,应及时淘汰,淘汰率约30%左右[5]。
对病死鸡只进行病理剖检,可见病灶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其他器官的病理表现不明显。气管、鼻腔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表面有大量浆液性、卡他性渗出物,鼻窦、眶下窦内蓄积大量的黄色干酪样物质,气管、支气管内含有大量的干酪样渗出物。部分病鸡出现肺炎和气囊炎症状。蛋鸡卵巢充血、水肿,萎缩,输卵管内有大量黄色干酪样分泌物,腹腔内残留有浆液性的卵黄物质,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公鸡睾丸萎缩。
通过患病鸡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但该病与鸡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禽霍乱及维生素A 缺乏等疾病的症状类似,且极易与其他细菌和病毒发生混合感染,因此仅仅依靠临床诊断准确度不高,要进行最终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技术。实验室常用的检测鸡传染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分离,血清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为保证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诊断前需要先制定合理的诊断方案,规范试验操作流程,最终结合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对于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临床主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部分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6]。此外,药物残留问题也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鸡传染性支气鼻炎前需要先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高度敏感药物,采用轮换用药或者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给药,同时严格遵循我国关于休药期的相关规定,避免药物残留现象的发生。有资料显示,部分中草药制剂对鸡传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广大养殖人员也可选择具有疏风散寒、宣肺通窍、燥湿利水作用的中草药,比如:麻黄、干姜、桂枝、辛夷、白芷、甘草、半夏、茯苓等进行该病的治疗。
1)疫苗免疫。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鸡传染性鼻炎疫苗主要是矿物油灭活菌苗,其中,多价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的防治效果良好[7]。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选用三价灭活疫苗(A 型+B 型+C 型)进行鸡群免疫。免疫程序为肉鸡25~40 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当鸡群生长到90 日龄左右时,进行二次免疫;蛋鸡或种鸡开产前30 d 左右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同时,为防止混合感染的发生,在接种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的同时,还需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免疫程序可参考当地的疫病流行状况,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
2)加强饲养管理。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应激及混合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当鸡舍内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寒冷潮湿、氨气味道重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时均可诱发该病。因此,要避免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首先要重视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保证鸡舍内饲养密度适中,温湿度适宜,昼夜温差不超过5 ℃,秋冬等寒冷季节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暖工作,密切关注外界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鸡舍通风参数,避免冷应激;此外,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鸡舍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鸡舍内粪便污物,保持舍内环境清洁,有效减少鸡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避免对鸡群呼吸道造成伤害。最后,要保证鸡群的饲料和饮水供应充足,营养全面,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提高鸡群的自身抵抗力。
3)生物安全防控。为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传播风险,阻断病原传播,广大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务必做好常规消毒工作。在养鸡场入口设置消毒设备,对所有进入养殖场内的车辆、物资、人员等按照洗消程序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定期对场区周边道路泼洒生石灰,生产、生活区定期进行喷雾消毒,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饲养员进入鸡舍时进行踩踏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物。鸡舍内每天按照消毒流程进行带鸡消毒,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可轮换使用消毒药物。空舍期间,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做好全面消毒,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最大限度减少鸡场环境中致病菌含量,降低发病率。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鼻炎作为我国养鸡场的常见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对于该病的防控,不能单纯依靠药物,需秉持“预防为主、养大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采取疫苗免疫结合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及高水平的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疫病防控效果,提高养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