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华
(孟村回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沧州 061400)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多伴有咳嗽、高热症状。因其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故而需及时应用防治技术改善羊群养殖环境,以期在养羊户的充分防控下抑制疫病传播,亦能提升养羊产业发展质量。对此,养羊户需在兽医的规范化指导下加大防治力度,便于取得满意的养殖收入。
根据对病羊发病规律的归纳,剖解可见病羊胸部以及胸腔处均流出淡黄色脓液,肝脏切面呈现大理石粗糙状态,附有黄白纤维素,其心包和胸膜可见粘连,存在心包积液现象。胆肾组织有出血点与肿胀表现。按照病变特征的分析,可进一步明确发病特点,即三岁以下的山羊为易感羊群,且四季均可发病,其他年龄的羊群同样存在患病风险,其中早春与冬季发病率略高。因羊群在该季节里易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应激反应,且营养水平不佳,难以获得充足的新鲜青草。同时,面对需要长途运输或者转运到其他羊舍中的羊群而言,也会因水土不服引发此病,最终造成严重的致死后果。
通过对病羊发病特点的综合分析以及发病期病症表现的总结,可将其确定为三种常见类型,其病症存在一定差异性:慢性症状,该病通常具有5~28 d 的潜伏期,且慢性病症病羊常在夏季发病,其中存在明显的发热症状,毛发光泽无光并杂乱,时常出现流鼻涕、咳嗽、腹泻等现象,呈现易复发、病情进展复杂等特点;急性症状,该类属于诸多病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即发病后出现发热、短促的咳嗽症状。在持续发病4~5 d 后,会从浆性鼻涕变为铁锈色脓性鼻涕,容易出现不进食(少食)、呻吟声、眼睛有分泌物、头颈伸直,口腔溃疡以及嘴唇疱疹等病症,多数病羊持续发病1~2 周左右,最长病程可至1 个月,具有由急性向慢性病转变趋势。若病羊为母羊,则70%病羊会出现流产后果;最急性症状,初期发病时可发热至41~42 ℃,可见血性鼻涕以及肺部浊音。发病0.5 ~1.5 d 时间后,将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抽动、眼膜充血、眼神无光病症,最多不到5 d 就会病亡,甚至最短可在12 h 内就死亡,属于较为难治的类型,兽医以及养羊户需依据发病特点和症状表现予以早期防治,以便保障羊群健康。
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现有防治技术应用成果分析,多存在以下问题:①区域流行性发病。结合学者李忠军等[1]的研究成果,在对西安地区山羊染病情况予以分析时,西安闵良区支原体感染率为21.17%,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感染率16.56%,总阳性率22.21%,表示该疾病存在流行性病原发展情况,且当地常见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支原体感染病羊常见流鼻涕、发热、咳嗽等病症,据了解:现有支原体已超出160 种,且该病诱发的支原体类别复杂,四川、青海等地都为高发地区,为控制整体患病水平,需加强普遍性防治;②环境管控不到位。当前养羊户多以羊群体重与羊舍安全为管理重点,忽视了羊舍环境的舒适度,导致羊群在环境刺激下削弱防治效果;③病羊处理不当。在处理病羊时,多将其扔到垃圾场或埋于地下,其粪便多用作有机肥用途,未妥善消除病原体;④羊群免疫力不达标。羊群只有具备较强的免疫力,才能降低患病率。而现下侧重于饲养管理,未给羊群补充额外养分,致使羊群抗病能力较差;⑤对症药效较单一。养羊户用药时未准确分析药效,仅依据经验法随机用药,导致整体救治成功率不高,理应依据上述现状难题找到技术突破方向。
在防治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期间,需充分应用疫苗定期接种,同时,还需注重外来羊群安全引入,即购买的羊群不宜来自疾病高发地区,并使用专用运输车辆时,需在车厢底部铺设一层秸秆或干燥沙土,提前评估路况,而且需要保证两只羊之间至少留取一只羊的占地空间,以免在相互挤压下引发应激反应。另外,运输前若为远程运输(6~24 h),无需过饱喂食,若为超远程运输(>24 h),需按照2~3 次/d 喂草频率,2 次/d 以上喂水次数维护羊群运输安全。卸车前需饮水为先,进食在后。此外,对于尚未接种过疫苗的运输而来的羊群,需为其安排科学的接种计划,始终结合免疫接种手册安全使用疫苗。通常情况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接种时机多选择在四月份,针对6 月龄以上的羊群,应按照5 mL/只的剂量以肌注、皮下注射方式注射疫苗,其余需将疫苗注射量控制在3 mL左右,疫苗接种后2 周内将产生抗体,可持续一年时间降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病风险。针对异地运输的羊群需要选择在其颈部肩胛骨远端位置补种疫苗[2]。
此外,还可接种山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3 mL,10 个月免疫期。在养羊户应用疫苗防治传染病时,还需注重疫苗妥善保存,多将其贮藏于2~8 ℃的温度环境下,并在注射前摇匀使用,需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疫苗,不可将其冷冻保存,以免因接种的疫苗质量不达标干扰抗病效果。
针对该病还可以运用羊舍消毒管理技术,为羊群建立安全且舒适的养殖环境,从而清除病原体。首先,为实现羊舍环境的有效管理,在初期建设羊舍地址时,需要以通风性好,透光性强,且不潮湿,不脏乱的场所为最优建址地点。同时,为了防止建设的羊舍间隔较近加剧疾病传染风险,故而可将其建成“楼层式羊舍”,即距地1.2 m 的位置设置羊群睡觉的地方,并且按照5 cm 或6 cm 宽度,间隔2~2.5 cm 小木条搭设睡床。为了提高自然光与自然风的有效利用率,还需依据长1 m,宽1.2 m 的尺寸开设窗体结构,帮助羊群在标准的羊舍内安然成长;其次,养殖户需优选消毒用品,并控制好消毒频率,保证羊群在良好的羊舍环境下免遭支原体感染[3]。一般而言,适宜用于羊舍消毒场景的消毒用品多为甲酚皂(3%)、氢氧化钠溶液(2%)、石灰乳(10%)等,需以1 次/周或2 次/月的频率合理消毒。尤其是进入羊舍前养羊户尽量身穿防护服,并清理鞋底,以免携带病菌传播疾病;最后,养羊户需重点对已发病病羊原居住羊舍进行消毒,多以熟石灰为首选消毒剂,以喷洒等形式大范围消毒,其饲料槽、饮水槽等局部角落处都要细致消毒,便于促进病羊早期康复,亦能预防其它羊群染病。
如在贵州国荣乡某建于1 965 m 海拔高度的羊舍中,自十只外来引入羊群被顺利转运到羊舍后,时值下雨之际,在8 ℃左右的环境下,有一只羊出现咳嗽和流鼻涕等疑似病症,而后养羊户为其测量体温后,发现超出40 ℃,且病羊存在呻吟现象,经兽医诊断有肺部摩擦音,继而督促养羊户快速将病羊转运到隔离区,而后使用熟石灰对羊舍予以消毒,联合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羊舍外栏杆等外部区域,使用30%替米考星注射液治疗,仅在10 d 后康复,且未见其它羊群患病情况,表明羊舍消毒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疾病防治作用。
在防治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时,需充分应用无公害处理技术,预防区域流行性发病事件。其中无公害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病羊尸体、被污染的饲料以及羊粪方面,因此类污染物携带病菌,若进行无公害处理,将彻底性消灭病原体。
于羊粪无公害处理过程中,还需运用发酵技术以及干燥处理技术,借此对羊粪中残留病菌予以妥善处理。此外,还可借助沼气发酵技术,对经过厌氧密封处理后得到净化的粪便进行回收利用,将其用作种植业肥料,借此帮助养羊户额外增收。如对某病羊排泄的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可利用自然堆制发酵技术,将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与秸秆进行混合,其中要求碳氮比在20:1 到30:1 之间,配制的水分含量宜在50%~70%,而后将该混合物放入被泥土覆盖的封闭空间内,直到30 d 后对其进行翻耕处理,之后继续放置15~30d,此时发酵而成的物质可用于肥料。而且还可采取袋装发酵技术,将其放在透气的编织袋内,通过投放复合菌液,实现45~60 d自然发酵。
至于病羊尸体,因其携带多个病原体,故此为了防止传染其它健康羊群,可对其进行合理销毁。比如可以将其放入专用焚烧炉内,并在脱硫抑尘技术辅助下净化尸体燃烧后的污染气体。当无法满足焚烧处理要求时,还可在距离羊舍较远地区搭建至少3 m 深,直径在1 m 以上的混凝土安全填埋井,将病羊尸体投放井内以后,需对井口实施封盖处理,平铺10 cm 厚度以上的熟石灰,而后以黏土予以封存。又或是建设至少2 m 深度的坑洞,用于埋设病羊尸体,同样做好周边消毒工作,以此在无公害处理技术保障下,抑制疾病扩散,有利于养羊户获得显著的防范成果。
关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防治,还可以通过日常保健管理技术,切实增强羊群免疫力,进而降低染病风险。比如增加赖氨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效改善羊群氨基酸平衡,提升羊群免疫力,并且每两个月可进行一次营养喂料。此外,为了帮助羊群补充所需元素,还可以在羊舍饲料槽周边放置含有丰富微量元素成分的舔砖,用于提高羊群营养水平。另外,可以根据羊群体质强弱情况适量应用保健品,也可应用益生素类产品,经过保健管理即可适当改善羊群体质。
实际上,无论是散养羊还是圈养羊,都需要养殖户为其制定科学的喂食计划。特别是圈养羊,需以粗饲料、精饲料联合管理技术,促使羊群积极补充营养物质。如含有秸秆、胡萝卜、干牧草等物质的粗饲料,需每日每只喂食3 kg,遵循日喂3 次的标准,最佳喂食时间为晨间七时,下午一时与夜间七时。至于掺杂玉米等营养物质的精饲料,可每日喂料7~9 g/只,也可将豆粕、玉米以17:80 质量比作为精饲料喂养羊群,每日喂料2 次,必要时还可每日喂服3 次盐分。经过养羊户日常保健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能进一步防范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除了需要应用上述多项技术预防疾病外,还需在病羊发病后积极采用药物精准治疗技术实施高效治疗,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羊养殖量。养羊户需从多个高效治疗方案中择优而选:
方案一:替米考星注射液(30%,0.1 mL/kg·bw)+青霉素80 万~800 万IU+链霉素50万~400万IU+黄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bw),混合注射给药,1 次/d,连续用药2~3 d。
方案二:荆防败毒散(10~60 g)+清肺散(10~60 g,冬季使用麻杏石甘散),以灌服用药方式,将药物混合到39~40 ℃温水内,1~2次/d,坚持用药2~3 d。
此外,还可以按照0.5 mL/kg·bw 的标准使用泰乐菌素药物,搭配氟苯尼考(10%),1 次/d,也能产生显著疗效。
此外,结合徐强[4]开设的对比实验结果,还可使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以5 mg/kg·bw,1 次/d,持续3 d 进行雾化治疗,最终与肌内注射给药组别对比,发现该雾化疗法下病羊支原体平均感染强度可在7 d 后降至22.73%,证实该疗法确实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可靠疗效。
传卫军[5]则从中草药疗效方面予以研究,遵从“千金方”为病羊配制中药处方,称取桃仁、冬瓜仁、薏苡仁各15 g,丝瓜络、蒲公英、瓜子金以及桔梗各20 g,外加芦根25 g,砂锅煎煮后喂服病羊中药液,1服/d,坚持灌服4 d,其病症将得到大幅度改善。而后可增加金银花和贝母各20 g,生甘草15 g,促使病羊在中药疗法下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多具有鲜明的发病特点,具体包含急性、慢性、最急性三种常见类型。为进一步优化防治技术应用效果,需找到现有防治问题,并通过疫苗定期接种、羊舍消毒管理、无公害处理、日常保健管理、药物精准治疗等诸多防治技术,降低整体羊群患病率,促使羊群在规范的防治管理技术下拥有良好的健康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羊群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