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探究

2024-03-19 12:42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凯悦
办公室业务 2024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文/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凯悦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思想、政治与道德为核心输出内容,对客体对象施加影响,这些内容即意识形态。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变迁,只要阶级社会存在并且某阶级占据物质生产资料的主导权,该阶级必然需要把控思想生产分配环节,使之服务于主导经济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被用来激发思想生产动力、促进思想科学分配,培养受教育者统治群体的思维、利益趋向。

意识形态安全的含义截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可以归纳出三种主流阐释:第一种含义侧重于状态,强调当下社会意识形态并未遭遇其他危险因素的威胁,处于安全的、稳定的状态;第二种含义侧重于结构,强调思想安全隶属于国家安全体系,自身同样具有缜密的结构,体现在主导思想、理想信心、民族精神与道德标准四大安全领域上;第三种含义侧重于成因,强调传递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具有的安全性。综上,意识形态安全是针对处于一定经济条件下适应国家发展根基的主导思想观念体系而出现的概念,该思想观念体系就是意识形态。它具备社会话语的主导权,拥有较为稳固的体系,以丰富多样的功能为支持,保护自身不受具有危险性社会思潮的威胁,使自身长期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强度。在国内生产结构相对稳定、政治环境较为安定的条件下,意识形态处于稳定状态,此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对意识形态安全进行保护并提高其安全性。1.提供多元的内容生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为精神领域做出贡献来保障其安全,首要工作任务便是内容生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紧跟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科学理论研究与生产时具有天然优势。处于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为了维护或说明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迫切需要理论支撑。教育充当桥梁作用,促使理论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主导思想,鼓励他们积极研究、发布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实施方略的规划与生产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实施方略的出台让意识形态展现出与社会现实相关联的重要倾向性,帮助安全开展观念的落实工作。2.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意识形态传播环节将主导意识形态的内容向现实社会输送,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人们在思想领域无法判定何种精神属于社会主流,何种属于支流,长此以往,将陷入迷茫与空虚;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充斥着混沌的价值取向,社会思想安全面临的内生性危险必然大大增加。思想教育通过政治方向的指引、社会运行的稳固、公民行为的规范为思想安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3.筑牢广泛的民意根基。认同环节需要将前两个环节提供的导向性内容真正植入思想,使人们从观念上理解并赞许当下的主导意识形态,形成社会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特有的中介作用以形成认同。它依据大众的思维结构变迁,建构与大众思维结构相匹配的意识形态观念;它立足于大众在主体客体维度生发的心理感受,为大众提供既符合需要又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感受;它鼓励大众自主践行社会倡导的意识形态,实现社会成员从“这样想”到“这样做”的飞跃式转变,广泛汇聚认同并维持坚实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

(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过渡。在国内生产方式进行调整、政治任务发生转变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沟通功能,使人们理解并接受这些变动,实现不同历史阶段的顺利过渡。1.建国初期,促进“革命型”意识形态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人民政权的诞生,国家意识亟待实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具有典型的新旧质变特征,因此称之为“革命型”意识形态,此时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两大社会交替任务。性质上,思想政治教育既具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观念,又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思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帮助处于交替时期的社会实现主导意识形态的紧密衔接;功能上,思想政治教育着重维护政治。教育者在服务政权的目标下将思想辐射到国家各个领域,通过引导各领域的政治导向为思想过渡提供助力;对象上,我国的党员干部承担骨干作用,与承担具体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一起成为重点教育对象。党和国家开展一系列活动改造骨干思维,并向知识分子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革命型”意识形态的主体性。2.改革开放时期,促进“建设型”意识形态的过渡。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的先进与落后不再是关注焦点,取而代之的是思想如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表现为:首先,它为意识形态安全举旗定向,将四项基本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旗帜鲜明地与资本主义制度划清界限;其次,它在宣传市场经济重要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精神文化引导与社会道德的巩固;最后,它的视角由宏观向微观转移,努力让每位成员的多样魅力拥有表现空间,使人们呈现符合时代精神与自身需求的阐释与内化,实现了意识形态主题从革命到建设的过渡。3.新时代下,促进“全局型”意识形态的过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的领会已经具备相当的实践基础与思维厚度,因此该时期的建设重心在于运用整体性观念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上开展并巩固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思想安全中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它突出思想层面的党建,不断宣传党的领导优势。新时代的中国,信息愈加多样,人们易产生迷茫。党利用思想教育在多方面具体而细微地展现党的领导,如新媒体、社会舆论等,这些就是党在思想领域领导权的生动展现。思想上的“党管一切”为思想安全提供了定海神针,人们在思想冲击中就不会迷失。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文化传承,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基因,教育强调其魅力,是为了让全社会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闪光点。思想教育以转化发展优秀文化的途径,对内对外全方位展现了新征程下思想从传统中汲取的生命力,给思想打上独特的中国印记,有力凝聚了国家认同,保护思想安全。第三,它善于使用网络工具,灵活实施斗争策略。互联网技术为社会个体拉近思想距离、深入社会肌理提供了便利,令社会成员借助虚拟工具构筑起新时代的思想大厦,已然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第一线。思想教育也乘着网络的便利升级工作策略,运用技术打造精品线上课程,借助自媒体开展价值宣传,让社会看到我们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思想意识安全的决心。

三、意识形态安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意识形态安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关系到社会性质、国家发展道路等基础性、关键性问题,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影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思想动摇则思想教育混乱,丧失前进方向。在社会主义中国,方向性体现在党、国家与社会三方面的形象上。1.党的形象。党的形象自革命年代、改革开放再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逐渐丰富。党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党正面、高大的形象,坚决维护形象底线,批评和纠正一切诋毁党的形象的行为。(1)安全的意识形态要求正面的政党形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展示党的高大形象,让人民在宣传中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用坚定的信念塑造党的光辉形象,不可损毁破坏。(2)安全的意识形态要求树立党的权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用语言描述与表达党的权威性,还在实际活动中让大家切实体会党的权威,达成理论实践的双向配合,令党的权威成为扎根落地的有效力量。(3)安全的意识形态要求教育者坚守党的思想底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针对学生,教育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以身作则,坚守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这条红线,做好自我教育与反思,规范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行为,时刻将意识形态安全挂在心上。2.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不仅包括民族自我认知,更包括国际社会全体国家对该国的多样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身份之一便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执行者,必须大力推动展示国家形象,强化人民心中的国家形象。第一,国家形象的展示需要教育者具备热爱祖国的充沛情感,坚决抵制贬低国家英烈、虚化国家历史的错误行为。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家国本一体,有国才有家的道理。第二,国家形象的展示需要受教育者学会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发展。只有从历史中自主生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国家的优越性,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真正展示国家形象。第三,国家形象的展示需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主体在全过程中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时代理论的指引下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强国事业中。3.社会形象。社会形象可以理解为:社会各群体间不断开展两个或多主体交织的庞大交互运动,交互产生的各种信息在社会成员心中逐渐构成一幅结构稳定的、逻辑自洽的、涵盖社会印象与观点的具象化认知图景,即一个社会对内对外展现的精神风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做好社会形象的展示工作,凝聚真实、正面的社会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向全社会传播热爱社会的正面思想,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客观的前提下引领积极的社会形象,宣传主流思想,让大家充分感受社会形象主体的美好与光明。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与渗透,让社会成员时时刻刻浸润在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社会成员塑造正面的社会形象,通过实际行动不断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意识形态安全反映了社会性质的稳定性,它一旦受到威胁,首先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继而决定教育方向。意识形态安全以建设活动为依托,而建设活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实践活动,包括理论的灌输、宣传与创新环节。在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下,整个意识形态会发生全局性变化,意识形态的建设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一方面,灌输与宣传环节关联着思想教育的工作难度。要进行思想教育,丰富且正面的社会氛围是不可缺少的,氛围的塑造尤其需要思想的输入。党的二十大用科学理论指出了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诡谲难测的态势,越发重视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归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传输功能,在宏观的经济、政治各领域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实践活动,提高公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理论创新关联着思想教育的实践升级。理论创新是社会成员以实践为前提、以时代为坐标,采用扬弃的观点对前人的思想理论实施修正、扩容与发展的创造性活动。理论越先进,教育工作就越需要更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水平。在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顺利进行需要该理论具备源头活水一般的更新速度,紧跟世界潮流、概括时代特征、体现国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则下的社会时代思维体系完全满足这些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理论创新落实工作中一定要看到社会变迁给理论创新带来的变化,不能让理论创新流于形式、成为教条,要在工作中为新思想开辟出更加合理、新颖、令群众满意的实施路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提升有效性。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自身功能为意识形态进行构建与维稳工作,意识形态的保障性问题落脚于安全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既具有一致的目标导向,又具备影响彼此的特质。在对双方基本概念的阐释前提之下可得出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无论意识形态建设稳定与否,思想政治教育均在各种状况下发生效力,意识形态安全反过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并增加效能。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巩固新时代国家的思想安全壁垒,促进主导思想意识与思想教育事业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