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3-19 12:42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雷莹
办公室业务 2024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学院高职

文/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雷莹

一、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内涵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是由高职院校参与就业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结合学生自身个性特点、职业定位及专业领域,通过开设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举办就业创业讲座提供一对多或一对一服务等方式构建的就业工作体系。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必须遵循“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顺应当前党和国家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精准就业这一基本要求。

二、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但因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做好统筹规划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就业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1.就业指导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机电学院参与日常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主要有就业处工作人员、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就业专干及辅导员。而就业指导人员仍然由就业服务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根据高校毕业生“四个到位”的规定,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应在1∶500以上,学校就业专职人员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比例。学校招就处人员不足,许多就业工作都下放到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都配备一名就业干事,主要负责就业信息发布、组织招聘、就业统计和就业指导等工作。但这名干事同时也是学生工作的干事,需要负责学生管理的工作,身兼数职,无法将工作做细做精,势必会影响到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的质量与成效。2.就业服务制度不规范。目前,机电学院的就业服务制度并不完善,主要为针对就业工作的要求和考核细则,缺乏对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的过程指导,没有搭建好顶层设计。3.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均由招就处统一负责。而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是招就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在课程较多的时候,也会分给其他没有接触过就业工作的老师。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其专业背景不是就业指导相关专业,属于跨专业授课。学校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高,给予的培训机会和教改研究支持力度非常有限。4.就业指导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虽设有专门的就业工作奖励,但奖励的金额不多,分到二级学院几十名教师手上就更微薄。所以,教师对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不够重视,在工作推进方面的动力不足,整个二级学院的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往往都落在就业干事和辅导员头上,就业工作的推进较为缓慢,成效有限。

(二)就业服务形式较为传统、单一。目前,学校的就业服务包括开展毕业生招聘活动、推荐毕业生就业;开展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开展毕业生就业核查和就业跟踪调查;开展企业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班、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学习与就业能力的衔接度,拓宽学生就业创业路径[1]。从以上就业服务项目可以看出,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对学生个体的就业观引导、就业困惑的解疑和就业路径的指导比较少,就业服务工作缺乏精细化和个性化,仅停留在大众教育层面。

(三)就业服务平台利用率较低,功能不完善。学校在官网上设置了就业创业信息网,包含了招聘信息、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及新闻,同时,平台还新增了校园招聘管理系统,对学生校招的流程和进度做了规范管理,方便学生及时获取信息,顺利参加企业的宣讲会及面试等环节[2]。但是,目前学校就业信息平台的利用率较低,招聘信息的发布大多由二级学院就业干事通过就业工作QQ群发布,招聘的组织环节也是由辅导员负责传达和通知,信息沟通手段较为原始。此外,平台上缺乏关于就业帮扶、答疑解惑、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帮助甚微,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学校与一些企业已经开办了学徒制和订单班,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推荐方面有一定的合作,但是不够深入。一些订单班只是表面上的挂名,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而某些订单班在合作几届后,因为一些原因,也没有持续合作下去。除了少数有代表性的订单班以外,其他订单班很少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参加见习实践,没有充分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体验工作氛围[3]。

(五)就业服务和指导成效评估机制不完善。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就业率上。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本身也是学校的正确导向。但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往往忽略了就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就业率的高低,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才是关键。只有得到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和认可,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才是学校应该提供的服务。虽然在就业调查中,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也被包含在调查列表中,但是针对此项调查结果进行的研究和改进却很少,只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路径

(一)优化就业服务运转机制。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及需要承担的责任,落实就业工作的权和责,实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同时,依据国家就业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规范、全面的就业工作方案细则,理顺就业工作内容。推进“一把手工程”,压实学校领导责任,建立起分工明确、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4]。2.配齐配足就业指导服务人员队伍。做好就业人员配备工作,重视就业人员的选拔和聘任,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人员吸纳进就业指导服务人员队伍中。同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通过提供进修培训、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促进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另外,完善就业服务人员激励机制,拓宽继续深造、晋升晋级、评先评优、奖金奖励等渠道,提高就业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强化辅导员、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的责任,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就业工作。

(二)创新就业服务形式。目前,学校的就业服务形式还处在比较传统的阶段,必须根据学校实际,突破传统,开创学校就业服务形式的新局面,提升就业工作的活力和效力。例如,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在课堂上采取模拟演练、分组活动和游戏体验等灵活的形式来增强教学和学习效果;邀请成功校友或企业人员进校开展就业创业讲座,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提高就业敏感度,明确职业方向,启蒙创业想法;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内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赛事,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工作室,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针对学生情况开展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咨询与规划服务,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服务,及时为毕业生答疑解惑。此外,还可以采用“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抖音短视频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技能指导,帮助其找准职业定位、合理确定预期、积极主动就业。开展精准就业指导,针对不同就业意向的学生,分类开展升学指导、机关事业单位备考指导、征兵入伍指导、基层就业指导等系列就业指导活动。

(三)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就业招聘信息平台,通过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增加或修改符合用户需求的模块,使平台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吸引就业服务人员通过平台介绍企业招聘活动,让招聘工作更准确和高效[5]。同时,创建信息交互功能,实现学生和企业数据库的畅通对接,精准匹配,使双方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供需信息,实现精准的就业匹配。最后,可以增设综合服务模块,此模块应提供职业生涯咨询、就业指导咨询、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市场动态、职业测评和咨询预约等功能,实现线上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

(四)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1.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邀请合作企业进校招聘、共同开办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著教材等形式,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为企业输送适合的技术型人才。同时,学校要积极“走出去”,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学校书记带头亲自访企,拓宽就业渠道,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工作岗位。2.主动瞄准地方经济发展走势,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班、学徒制等形式加深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技能指导,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五)建立就业服务评价制度。1.完善就业指标考核机制。学校应制定各二级学院工作任务和指标,开展就业工作评估工作,考核各学院就业工作落实及指标达成情况,将此项考核列入绩效,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完成指标的学院给予奖金奖励和评先评优鼓励,奖励向二级学院倾斜,做到按劳按绩分配,鼓励做得好、贡献大的学院,提高他们继续工作的积极性[6]。2.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要积极探索构建多维度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指标,如学生的就业去向、工作单位的性质和规模、学生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率、待业率、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工作适应度、创业情况等。根据指标制作面向企业和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企业和学生进行发放,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素养、专业水平、职业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7],并及时总结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通过搜集到的信息,撰写总结报告,分析目前学校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参考企业和学生提供的建议,制定改进方案,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采取措施完善就业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质量。

总而言之,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群策群力、目标一致才能将改革推行下去。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循环修正的过程,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特别是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一定要坚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衔接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持续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学院高职
初等教育学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掠影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