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徐菲悦 张剑
2021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主要任务第五条是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1]。此部分主要体现了两种思想:第一,“改造”,对图书馆、文化馆等进行空间创意性再改造,保护利用具有历史意义的馆舍;第二,“创造”,鼓励在都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视,各地应创新创造,积极开展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公立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图书室等公共场馆,还包括书店、网络空间、地铁流动书屋等场所,是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容纳读者通过阅读行为提高其文化素养的第三空间。王子舟按创办主体将阅读空间划分为民间自办、官办民助和民办官助三种类型[2]。随着公民对阅读和文化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地方政府和私营书店纷纷创新经营模式,官办民助和民办官助都属于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所以,可以将当前的城市阅读空间按照主体划分为政府主导建设、民间自营建设、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三种形式[3]。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使用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政府单方面主导,资金来源有限,导致相关设施服务水平有限、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另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周边配套设施和交通条件等都不太完善,市民在使用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信息时代人们的高效快节奏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反差。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需要将其真正融入城市,融入市民生活,这就是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阅读空间的意义所在。
(一)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阅读空间的优势。1.便捷性优势。传统的图书馆和民营书店往往开在市区或商圈,读者有必要的阅读需求时才会选择这类场馆。共建式阅读空间存在于地铁、商场或景点当中,读者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取到阅读资源,资源利用更加便捷高效。2.兼具资源保障和灵活的经营模式。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中,“政府”体现在资源的保障上,阅读空间的资源来自当地的图书馆及文化机构,保证了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社会力量”体现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藏借阅”管理模式,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融合了民营书店的灵活性,能根据所在位置的特性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或与文化企业相融合,结合新技术赋予文化服务新生命。
(二)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阅读空间的现状。笔者对全国19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建设情况进行了网络调研,并总结了其现状。整体来看,大多数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以政府主导和民间自营为主,以合作共建形式建成城市阅读空间并成功经营的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
在建设模式方面,主要呈现两种形态:第一,政府开展评选活动,民办空间参与活动后被认证为优秀空间,通过评优可享受政府补贴或者依托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利用咖啡店、景区、商场、酒店等位置开设公共图书馆分馆或城市书房,与商家合作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一)空间使用率提升难。我国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仅有12.1%使用过社区书屋、阅览室和城市书房。由此可见,我国城市阅读空间的使用率并不高。一方面,随着听书软件、短视频的兴起,市民纷纷沉浸于快节奏生活,少有耐心和时间阅读篇幅相对较长的纸质书,市民利用城市阅读空间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对城市阅读空间的宣传推广不够,读者对阅读空间知之甚少,这一新型城市文化圈还未完全融入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
(二)运营管理规范难。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又分为政府主导建设和社会力量主导建设,当阅读空间建设起来时,管理办法的选用就成了难题。首先,政府主导与民间自营的阅读空间都只存在一个建设主体,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较为方便。而共建的阅读空间属于合作建设模式,两种主体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规范。其次,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城市阅读空间因其建设主体主次顺序不同而存在诸多个体差异。例如,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成的“粤书吧”建设主体为政府,采用的管理模式为当地图书馆的总分馆体制;而北京的正阳书局是由来自民间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创办的,当地的文化委员会加入其中,将实体书店和文化保护事业相融合,共同建设出了如今的砖读空间,其建设主体为社会力量,并无可依据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产生了进一步的细分,为管理制度的制定带来了困难。
(三)管理人才汇集难。阅读空间建成以后,就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经营。空间中的各类常规资源需要专业的文献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很多阅读空间还会引入特色资源,特色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也需要引入相应的管理人员,使特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深圳的坪山城市书房,将客家历史、植物科普类资源作为主推,并时常举行文化沙龙、科普讲座等活动,这需要管理者深入了解这类文化,具备相关的知识。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具有不稳定、管理主体不同等特点,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阅读空间的经营发展。
(一)融媒体资源呈现模式。融媒体使不同媒介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打通了声音、图片、文字资源的传播壁垒。融媒体模式拓宽了阅读空间中资源的覆盖面和呈现路径,除传统的纸质书外,还有短视频、增强现实等多种资源呈现方式。例如,苏州市张家港的益空间·湖畔书房除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之外,还与喜马拉雅合作打造了一个可以听书的有声图书馆,使书籍阅读多样化,为读者带来了新奇的阅读体验。同时,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或人工智能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吸引读者前往。其次,除了引入新兴媒体技术外,融媒体模式的特征之一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传统媒体形式不应该被丢弃。在传统纸质书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融合的资源呈现模式,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城市阅读空间的多样化服务,迁就老年人听力、视力和感知力的资源呈现方式能够吸引老年读者,拓宽城市阅读空间用户群体,充分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二)“细化管理+读者监督”模式。目前虽然还没有完善的城市阅读空间治理体系,但众多学者也在积极进行研究。张秋东和李桂华认为,城市阅读空间的治理主体关系是各主体之间的行为互动关系。他们认为城市阅读空间治理的发展过程应当是从由政府主导的一元主导型向由政府引导的一元引导型发展,再向多元主体集体决策的协同合作型过渡[4]。董丽晶和谢志远则将城市阅读空间分为政府主导的公益区域、商业与文化综合体、民办体验式书店、依托社会机构的城市特色阅读空间四大类,提出了城市新型阅读空间“四中心”协同治理理论模型[5]。
以上管理模式皆体现了协同共治的思想。实际上,应当将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根据管理主体进行分类后再细化。合作中应根据经营主体采用不同的管理规范,形成多套管理办法,根据阅读空间的具体情况规范实施,并在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的同时,加大读者监督的比重,推进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城市阅读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合理创收+资源融合”模式。目前,成规模的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阅读空间已经存在“图书馆+书店”的经营模式,打造阅读空间的同时也有增加创收的项目。例如,成都市图书馆在国内首创了公共图书馆进驻实体店模式;呼和浩特市的“鸿雁悦读”计划采用馆店融合模式,除了免费的办卡借还书服务,书店还增加了咖啡厅,开展了文化创意产品展销活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存在于景区、地铁、酒店等地的小型阅读空间也可以适当借鉴此类经营模式,提供小型文创产品展示柜进行自动售卖,并提供电子资源扫码购买服务。采用此类方法能合理增加小型阅读空间的创收,有助于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协作的达成和阅读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在资源选取工作中,可以采用资源与经营区域文化性质相融合的模式。例如,在景区中的小型阅读空间中选取介绍当地文化的杂志书籍等,提供相应文创产品展销柜,并为读者提供随坐随读服务。将合理创收与资源融合模式相结合,促进阅读空间规模及数量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专业培训+招聘人才”并行模式。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建成时需要根据阅读空间的职能及特色匹配相应的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资质:其一,需要具备专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资源收集、组织和利用能力;其二,需要具备品牌管理能力,成规模的阅读空间由众多区域构成,包括文创产品展销区、咖啡区、文旅区等,这些部分都需要有经营才能的人员进行管理;其三,需要具备组织活动的能力,当阅读空间中举办文化活动时,各方的协调、活动的策划及活动的宣传都要求管理者具有相应的能力。
目前,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图书馆推广的业务流程不尽相同,并未形成规范的业务流程,实施这些操作的人员也不具备专业性[6]。因此,城市阅读空间的管理难以依托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流程开展工作。但是,其可以学习图书馆馆员的信息资源管理技能,将专业的信息资源组织技能应用于阅读空间的管理中。开展品牌管理及活动组织等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民间招聘的形式进行引入,再由图书馆馆员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应技能,将图书馆的专业性与民间灵活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形成图书馆专业培训与社会招聘人才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并未普及,建设工作仍在不断进行。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留存城市记忆、推广当地文化的有效途径。相较于政府主导的规范性和民间自营书店的灵活性,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阅读空间融合了二者的精华。融合是进步,但也会带来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的困境,无论是资源管理、经营模式,还是人才培养等问题都需要各方共同协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灵活应对困难,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市民文化需求为标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建设出共赢、利民、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城市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