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溢真
医疗题材电视剧是一种以医院为背景、以医护人员为叙事主体的电视剧类型,通过呈现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来展示医疗行业的特点和价值。医疗题材电视剧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美国情节系列剧的一种形式。1954年的《医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医疗题材电视剧。我国的医疗题材电视剧稍晚问世,学界普遍认为1986年播出的《希波克拉底宣言》是中国的第一部医疗题材电视剧,但该剧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2001 年,《永不放弃》的热播才让医疗题材电视剧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2012 年的《心术》是迄今为止评分最高的医疗题材电视剧,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但是,随着2012年之后医疗题材作品的大量出现,中国的医疗题材电视剧出现了一些弊端,如脱离日常生活、叙事混乱、人物塑造悬浮等。这些问题导致该类题材的电视剧在还未播出之前就被贴上“烂片”“低评”的标签。因此,在创作和制作医疗题材电视剧时,应该更加注重细节和严谨性,努力提升叙事质量,准确反映医疗行业的现实,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期待和需求。同时,也要注意体现医疗题材电视剧的社会责任感,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柠萌影视出品的医疗题材电视剧《问心》在2023年10月7日于CCTV-8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作为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唯一一部医疗题材电视剧,《问心》不仅延续了先前热播剧《好事成双》的高关注度,更成功地打破了2023 年医疗题材电视剧收视率低迷的现象,持续蝉联直播关注度第一,并稳居全网剧集热度榜首。本文从叙事创新和价值内涵两个角度入手,试图解析《问心》成功的深层原因。
电视剧是叙事艺术,在叙事方面的创新能够直击观众的兴奋点。一部电视剧能否吸引观众,关键在于创作者通过叙事传达的主题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笔者将从人物、视角和主题三个角度对医疗题材电视剧《问心》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
叙事学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两种观念:“注重叙事功能的人物观和传统上强调心理意识的人物观。”①在国产医疗题材电视剧中,医生形象通常更符合“心理型”人物观,即更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动态和心理状态。这反映了对医生角色的深入探索,更加真实地还原了医生在面对复杂病情和职业困境时的心理压力、挣扎和成长。医生形象的塑造通过更细腻的描写,使观众能够更加贴近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而对于患者等其他人物的塑造,更多地符合“功能型”人物观,即这些人物在叙事中主要充当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相对而言,可能缺乏个性的深入描绘。他们被视为故事发展的“工具人”,他们在剧情中的功能作用往往更加被注重,如患者的疾病故事、家庭困境等。因此,在这样的塑造上,对他们的细节描写和人物特质展示可能相对较少,从而使得这类人物在形象上可能相对平面,缺乏生动性。如何既保证人物塑造能够巧妙地为叙事情节服务,又避免人物仅仅成为“为了叙事而叙事”的、扁平的、毫无生气的“工具人”,是当下医疗题材电视剧在人物塑造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问心》注重圆形人物的塑造,将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融合,使得人物更加丰满、复杂,立体感更强。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丰富的感情,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问心》在一开始就毫不掩饰地向观众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缺陷,而不是强调医生的“神性”。《问心》中的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背景故事,具有鲜明的个性。无论是主治医生、护士、患者还是其他相关角色,都经历了各自的成长和挑战,从情感、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展示出多样的人物性格。这样的人物塑造使观众能够更加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他们的故事。心内科副主任周筱风和心外科医生林逸有着不同的人物特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周筱风年轻有为,专业能力强,但因童年时缺少母亲的关爱,缺少共情能力和人情味,难以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导致他在面对逃跑的病人时没有立即选择报警监控,而是优先处理了另一个心律不齐的病人的手术。然而,当他返回办公室时,病人已经逃离,最终导致病人无法及时接受治疗,不幸失去生命。
另一方面,在患者的人物形象设定上,《问心》也力求摆脱让患者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人”,“个性”成为患者人物塑造的最大特点。热情积极、充满希望还管不住嘴的杨贵兰奶奶,看似没心没肺但是早已失去丈夫和孩子,但苦难没有让她失去对生的渴望。不畏死亡、积极救人的医学生姜一宁,表面上满不在乎,实际上却患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还有为了节约停车费而被交警贴条、为了少做一项检查而与医生大打出手的庄家顺,背地里却是一个不忘给妻子带礼物的好丈夫和努力攒钱供两个孩子上学的好父亲。由此可见,相较于之前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刻板和不切实际,“个性化”成了《问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最大的创新。《问心》向观众呈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医生形象和患者形象,并且这些形象是有因有果的。该剧在叙事上细致阐述了人物性格缺陷造成的前因,让观众能够理解并且共情,人物的“落地”使得剧中的人物与观众有了情感、思想上的联结,让观众能够体会到不同职业的背后鲜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从而重新建立起人们对医生群体的信任、理解和对患者群体的共情。
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的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就影像来说,叙述视角即对具体文本阐释的不同角度,《问心》的成功离不开其叙述视角的非常规构筑,具体体现在时间线的反转性和叙述视角的多样性上。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影像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角度、多维度和全面性的观察和分析体验。
时间线又被称为时间轴,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时间线分成正向的时间线和反转的时间线,正向的时间线也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即按照正常的事件发展的起承转合来安排叙事顺序。而反转的时间线则是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顺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回忆与当下相勾连,延展了影像的时空,扩大了创作边界,建构了非线性的叙事情节。反转的时间线往往在影像的建构中被使用,目的是增加影像的悬念。通过使用反转的时间线,影片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和顺序呈现关键情节和转折点,使观众对故事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疑问和好奇,增强影片的紧张氛围和戏剧张力。同时,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也为观众提供了探索和解谜的机会,增加了观影体验的互动性和深度。
《问心》并没有像常规医疗题材电视剧那样一板一眼地记录病人入院、开刀再到术后修复的过程,而是巧妙地在多处使用了反转的时间线。第15集讲述了一对因为意外而进入医院的情侣的故事,却没有讲述其入院的原因。在后期女方蔷薇由于男友建波成为植物人无法医治而企图轻生时,才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再现了过年前夕为了省钱二人出去旅游的故事,建波为了保证女友蔷薇的安全,把自己原本可以正常使用的安全带让给了座位上安全带出现故障的蔷薇。在反转的时间线中,《问心》利用有限的篇幅清楚地交代了悲剧的源头是客车司机的疲劳驾驶。这一线索为观众解释了蔷薇为何如此自责以至于不愿意接受治疗,同时也揭示了建波和蔷薇在事故发生前坚实的感情基础。这些剧情回答了在剧集开头设置的悬念,使整个叙事更加完整。在《问心》中,这样的反转时间线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通过不断地插入过去的碎片,将当下与过去相勾连,将回忆与现实关联起来,有逻辑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使用反转时间线的好处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剧集的开头就设置悬念,能让观众感到好奇并且尝试给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在悬念的设置和后期悬念答案的揭晓过程中,给予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让观众不仅可以与人物共情,而且能够代入自己,在面对相同情况的时候扪心自问,探寻自己的潜在理解和认知,增加了情节叙述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性和互动性。
另外,叙述视角的设置也与情节的铺设是不可分割的。叙述视角也被称为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在影视作品中,叙述视角的设置对于情节的铺设至关重要。选取不同的视角,能够展示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受和态度。这种多维度的叙述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问心》通过非常规的叙事视角,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观点和感受,打破了传统医疗题材电视剧只局限于展现病人或医生的单一视角,避免让病人和医生互相对立。多重的叙事视角保证了影像的层次性、复杂性和多义性,尊重不同的观众在观看时的反应和思考,拒绝对观众进行说教和意识灌注。《问心》最明显的叙述特点就是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不断交替。全知视角即第三人称视角,在叙述过程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眼旁观事件的发生,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有限视角则是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的,给观众一定的代入感,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在第13集宋星岩因冠状动脉瘤进行心包填塞手术时,镜头在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之间不断切换,宋星岩、持刀医生及旁观者三种视角来回叙述:通过宋星岩的视角,观众能够感受到一位20岁的青年对死亡的恐惧;通过持刀医生的视角,观众也和医生一样眼观多方,以高度严肃、谨慎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个生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冷静理性,体现出医生这一职业的高强度、高难度和高水平;同时,旁观者(专家组)的实时监控这一视角,展示出整个手术过程的全貌,不仅让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的专业性和步骤,还起到了基础医学知识的普及作用。
《问心》通过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不断交替,为观众提供了多样性的观察和感知角度。观众既可以客观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又可以深入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这种交替叙述的方式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全面理解和体验剧中的故事和人物。这种叙述特点既能够提供客观的观察角度,又能够给予观众身临其境般的代入感,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使观众得到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近年来,一些国产医疗题材电视剧出现了公式化和定型化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些剧集开始规避对现实主义问题的揭露、分析和批判,而跟随一些商业化因素,强调低级趣味,刻板描绘医患关系,过分突出办公室恋情等元素。这些做法导致了医疗题材电视剧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这样的趋势让观众对医疗题材电视剧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产生了质疑。《问心》在主题上力求真实,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使宏观的现实反应与微观的人情人性相融合,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现实主义。
从宏观上来说,社会现实是电视剧创作的来源,电视剧的创作又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参照。②医疗题材电视剧在主题上对社会现实的映射,是其他类型题材电视剧难以企及的。《问心》以浓厚的现实主义写实色彩,展现医生与患者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在第26集中,庄家顺一家面对昂贵的医疗费,陷入困境。庄家顺拒绝花钱进行检查,坚持只吃药、不检查,直观地展现了普通民众因医疗费用过高而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痛苦选择,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问心》通过对医生受贿问题的讨论,展现了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这种勇于探讨医生职业道德和现实处境的做法在以往的医疗题材电视剧中较为罕见。通过关注医生受贿问题,剧集真实地揭示了医生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艰难选择。剧中,主治医师林逸在尽职尽责的同时,面对患者家属给予的酬劳,选择返还给患者。然而,患者家属仍然抓住这一点向林逸提出质疑和指责。这种情节呈现了医生在尽职尽责的同时,仍然可能面临外界的质疑和不信任。通过此情节,剧集试图深刻展示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现实困境,力求使医生群体产生共鸣,使观众更真实地了解医生群体的处境。医生要面对工作压力、道德挑战及公众期待等,这是对医疗行业真实且细腻的刻画,增强了剧集的现实性与可信度。以医生职业道德为切入点,通过对医生现实处境的描绘,《问心》提供了对医疗行业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也促使观众对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在微观层面上,医疗题材电视剧的主题真实性能够通过细节的刻画来体现。选题的真实性是保证剧集真实性的基础,剧集应该尽可能以真实事件或真实情境为创作背景,与现实生活相贴合。同时,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在创造真实感和观众共鸣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医疗行业的细节刻画,包括环境、器械、操作过程等方面的真实再现,剧集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医疗行业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特点,增强观众的投入感和代入感。在第27集中,一位孕妇腹中的胎儿可能存在右心室发育不良的情况,对于胎儿的去留问题,心外科的医生们产生了极大的意见分歧。而这个病例实际上是有原型的,即2018 年7 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泮思林教授团队救治的病例。另外,剧中主角之一林逸的原型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肖正华,两者有许多相似的经历。并且,肖医生也是《问心》剧组的医疗顾问之一,拍摄《问心》的几个月里,他通过线上讨论、与编剧进行沟通、去拍摄地探班实地给予指导等方式,对剧本中设计的主动脉夹层、冠心病、冠状动脉瘤、左室后壁破裂修复等多个案例答疑解惑,从专业角度分享手术细节、提供创作建议。③通过选题的真实和细节的切实观照,《问心》以现实为依据,围绕社会新闻素材及在医院的演员、编剧切身体会的基础上选择主题,在叙事主题上主张真实可信,有例可循,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揭示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内核。可见,真实性的叙事主题是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必要因素。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视剧不仅是娱乐观众的工具,还承载着反映社会现实、呈现历史风貌和塑造价值观念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着审美认知和审美教育的作用。医疗题材电视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文关怀与情感共鸣、医生职业精神的传递及人性探索与道德思考三个方面为观众带来了娱乐与思考的双重体验。
《问心》通过医患关系的描绘,以三位主治医师——周筱风、林逸和方筱然的故事为主线,使多个故事串联起来,呈现出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和相互关怀。剧中展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注、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甚至是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互相取暖。该剧不逃避对疾病和痛苦的展现,以及对生命逝去的沉痛记述,同时也表现出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的向往,传递了温暖和力量。
在《问心》第18 集中,病人杨贵兰的情况被详细描述,严重的基础病,再加上心脏堵塞等问题,导致其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杨贵兰的病情让她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并且她在年轻时就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杨贵兰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疾病之痛,还有命运的苦难。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和勇气,相反,她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在病痛的折磨下,她尽自己的所能为别人点亮一盏灯,展现了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共情。她帮助失去爱人的蔷薇走出阴影,重拾生的希望。在蔷薇知晓爱人建波去世后,是杨贵兰每天陪伴蔷薇,跟她谈心。后来也是杨贵兰第一个发现蔷薇轻生,给予医生足够的时间去抢救蔷薇。另外,杨贵兰每日坚持去监护室照顾痴呆的男病人“花儿”。该剧对杨贵兰热心照顾其他患者、传递温暖的行为描绘,体现出了不避世间苦难、于苦难中坚持乐观和勇敢的可贵精神。《问心》对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患者与患者之间互相关怀的描绘,展现了医疗题材电视剧的人文关怀。
另外,《问心》不仅观照患者群体,还力求与医生共情。在电视剧的最后,周筱风表达了医生群体的态度:“我们求学数载,就是为了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病人。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病人,去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医患关系,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但是无论如何选择,都要尊重科学,把病人摆在第一位。”这是医生群体的心声,体现了医生对待医患关系的正确态度,更是通过个体诠释了共性,使患者、医生实现了双向共情,加强了人与人、患者与医生甚至是社会各阶层心灵沟通的可能性。
通过医生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呈现,医生职业精神的传递在医疗题材电视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彰显出医护行业的价值和重要性。医生职业精神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专业精神和患者至上等价值观。
以《问心》为剧名,也正表现了医生这一群体以心问心、以心护心的职业操守。医生作为“工程师”对心脏这台“精密仪器”的检修,不仅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体现了他们作为医者的初心和责任。医生不仅要操作医疗设备,更要对患者的心脏进行精细的观察和妥当的处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问心》中,医生群体对专业学术方面的深耕体现了医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和重要性。剧中,周筱风的母亲方竹清教授作为医学界的权威专家,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解决心脏领域的难题。她展现了持续学习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医学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另外,主角周筱风在该剧结尾自愿提交援黔的申请,体现了他的职业追求和敬业精神。他希望通过去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地方开展工作,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磨炼自己并为需要帮助的患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奉献精神展现了医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患者健康的关注。同时,医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长时间工作、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以及生命面前的道义取舍。例如,主治医师林逸在自己的哥哥因为遗传性心脏病去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振作起来,但是面对因为缺少人手而无法开展救治病人的手术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医院救治病人。周筱风医生在由于自己工作繁忙而与女友分手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回归工作,以病人为先,以救治为先。医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的结合,使他们具备救死扶伤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和关怀。
医疗题材电视剧经常涉及对生命、价值及人性等深层次命题的探讨。医院是生与死的竞技场,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生与死的问题是每一个人都必然面对的问题,每一个人的经历或许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一个让人避讳的词语,而医疗题材电视剧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能够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④,以此让观众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展现生命的脆弱,并劝诫人们珍惜生命。
《问心》第34 集中,身为医学生的姜一宁想要拉住跳桥轻生的程启,却不想二人双双坠楼,姜一宁也因此得了很严重的肺栓塞。姜一宁母亲觉得姜一宁太傻了,要是她自私一点,无视程启,又怎么会伤到自己。姜一宁的男友石头也觉得一个人要死就应该安安静静地死,不应连累别人。但是在姜一宁脱离危险之后,周筱风医生询问她是否后悔时,她却坚决认为自己不后悔。这个情节表现了医学生姜一宁的勇敢和无私,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在拉住程启的那一刻,姜一宁也不再惧怕死亡,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程启。另外,艾滋病患者程启的家人在手术前并没有向医院汇报程启的情况,导致做手术的方筱然医生等医护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为程启做了手术,并且在手术中程启的血液与医护人员有接触。方筱然等人极有可能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在自己生死未卜时,方筱然医生展露出了人性深处脆弱的一面,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但是在后续服下阻断剂并且进行观察的28天中,方筱然等人依旧没有责怪程启及其家人,认为只要程启能够抢救过来,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问心》通过这些情节和故事线索,探索生死问题对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影响,引发观众对个人的生命意义、伦理道德、生与死的关切与思考。这种对生死问题的探讨,让观众有机会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关注他人的生活与福祉。
近几年,医疗题材电视剧迅速崛起,成为电视剧领域被重点关注与扶持的对象。一方面,医疗题材电视剧能够展现我国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与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医疗题材电视剧立足于现实生活,紧扣社会热点,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展现细腻的人情和人性。《问心》是2023 年备受关注的医疗题材电视剧,在人物上,将有棱有角的人物形象立在观众眼前,使高高在上的医生形象变得接地气;在视角上,多重视角来回切换,使得叙事情节有因有果;在主题上,立足真实,力求共情;在价值内涵的表达上,给予了人文关怀,引起了情感共鸣,传播了医生职业精神,讨论了人情、人性与伦理道德。《问心》对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逐渐建构了较为完善的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惯例。更重要的是,医疗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离不开对现实的揭露、对人性真善美的描绘,以及正能量、价值观的普及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