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与促进青海省民营企业发展

2024-03-18 12:49阎荣舟严维青
青海金融 2024年1期
关键词:青海省民营企业企业

■ 阎荣舟 严维青

(1.中央党校 北京 100000;2.青海省委党校 青海西宁 8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论全面坚持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第477页。在新时代,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新华网〉http∶//www.news.cn/2023-07/19/c_1129758014.htm.与全国情况相同,民营经济在青海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高质量发展是保持青海省经济韧性的重要保证,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青海省民营企业在底子薄、竞争力不强、供应链不畅、市场萎缩等影响企业稳定持续性经营因素的叠加作用下,部分企业资金链面临严重压力,影响可持续经营发展。为此,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首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针对青海民营企业实际,在用足中央政策的基础上,系统出台纾困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尤其是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困境、不断发展壮大。

一、青海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民营企业是青海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各种政策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青海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从地理上看,青海民营企业形成了以西宁为主阵地,向海东—海西—环湖、青南逐渐降低的梯级格局,围绕人口聚集和资源丰富的前提条件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了“1∶2∶3”的产业结构,为青海省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统计数据显示,青海省民营经济呈现出“458899”的发展态势,即贡献了近40%的经济增加值、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90%以上的新增就业。截至2023年9月末,青海省公有市场主体超过56.4户,非公经济主体数量54.9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3%左右。其中,非公企业约13.5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24%,占企业主体的90%。

然而,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多重风险因素叠加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渐次增加,青海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营依然面临较大挑战。为分析目前青海民营企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线上访谈的方式,对全省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255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见图1)。

图1 目前青海省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样本

调研发现,近年来青海省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采取组合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化解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总体上实现了稳定发展。但受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资金保障能力弱等因素制约,青海省民营企业呈现出高度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一)总量增长,贡献增加

对比2022年与2019年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青海省市场主体总量增加了10.4万户,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3.4万户以上,增加近37%,占全部市场主体增加量的近30%,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1%以上。个体工商户增加6.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增加量的60%。民营企业主体数量的持续上升,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贡献了超过52%的税收;吸纳就业数量不断增多,为青海经济社会保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民营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调研表明,近几年来青海省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在全部调查企业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企业只有22%,78%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见图2),并且这一趋势仍在不断恶化中,2022年下半年以来能够实现盈利的企业已不足16%(见图3)。

图2 2020~2022年青海省民营企业净利润增长情况

图3 2022年下半年以来青海省民营企业平均利润增长情况

(三)产能利用率较低,部分企业发展出现停滞

调查发现,当前民营企业中54.9%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20%,产能利用率低于50%的占83%,这意味着民营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部分企业发展处在停滞状态(见图4)。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吸纳就业的用工数量开始减少。调研数据显示,与2019年比较,用工数量下降的企业占比已经超过51%(见图5)。

图4 2022年青海省民营企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在建项目延期较多

统计数据显示,青海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出现了剧烈波动,2020年下滑12.5%,尽管2021年增长17.5%,但2022年又下滑了16.5%。2023年1~11月下降15.3%。调研发现,民营企业意欲取消或者延后在建项目的比例达到22%,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的占23%(见图6)。

(五)创新发展的主动性下降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青海省科技创新事业中,主体作用逐渐显现,品牌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双创”孵化载体和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统计表明,七成以上的新产品由民营企业研发,在全省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6%。但由于前几年的疫情反复,2022年有43%的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出现下降,低速增长的企业占30%,创新水平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见图7)。

图7 与2019年比青海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二、青海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尤其在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性政策,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与此相适应,青海省也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推动民营企业脱离困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但民营企业依旧面临如下困境:

(一)生产需求不足

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导致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下降,引发居民强烈的“风险厌恶”,从而更加审慎地进行消费,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这对处在第三产业的青海民营企业带来了需求不足的制约。调研数据显示,全部调查企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比例只有25%,其余75%的企业都处在营业收入下滑的状态(见图8)。

图8 2020年~2022年青海省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二)资金流短缺

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打乱了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与发展模式,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资金流动性较差、自身资金不充裕的制约,更是增加了发展的不确定性。调研数据显示,青海省民营企业普遍出现了较大的资金缺口,占比超过91%,其中资金缺口超过50%的企业占30%以上,资金缺口超过30%的占55%以上(见图9)。

图9 2022年青海省民营企业资金缺口情况

(三)成本急剧上升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在2008年以来持续性货币宽松的基础上,为应对疫情冲击加大力度“开闸放水”,大量向市场投放货币,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加之此前去产能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类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均有一定的上涨,多项价格指标创下近年来新高。上游原材料价格飙涨的压力传导至下游行业,使对应的企业面临两难局面:若自身产品或服务不随之涨价,则原有利润空间很有可能被压缩殆尽,增加企业生存压力;若涨价,则在此前已经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降低客户的需求水平,导致企业营收下滑,同样会加剧企业生存压力。调研数据显示,与2020年比较,青海省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有32%的企业出现了上升(见图10);原材料成本方面,75%的企业都出现了上涨,且其中35%的企业增幅超过20%(见图11);物流成本方面,有73%的企业增幅达到10%以上(见图12);办公租金成本方面,尽管有国家不断纾困基于租金减免优惠等措施,因为经营的复杂性提升,依旧有28.5%的企业出现了上升的情况(见图13);资金成本方面与租金成本相似,虽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给予了巨大的优惠力度,但依然有31%的企业出现了成本上升的情况(见图14)。

图10 与2020年初比青海省民营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变化情况

图11 与2020年初比青海省民营企业原材料成本变化情况

图12 与2020年比青海省民营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变化情况

图13 与2020年比青海省民营企业的厂房、办公场所等租金成本变化情况

图14 与2020年初比青海省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变化情况

在以上各项成本中,人工、原材料、物流和营销成本的增加较为普遍,是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见图15)。

图15 青海省民营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四)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提升

在多变的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都在增大。盈利能力降低,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坏账比例上升运营资金压力加大和投资风险增加等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提升。调研数据发现,青海省民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期普遍延长,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的应收账款周期延长20%以上,超过20%以上的企业应收账款周期延长50%以上(见图16)。与2020年相比,超过64%的企业负债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超过10%的企业达到了36%(见图17)。同时,债务违约情况有所上升,有52%以上的企业有可能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见图18)。

图16 与2021年比青海省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到账周期变化情况

图17 与2020年比青海省民营企业负债率变化情况

图18 疫情对青海省民营企业经营资金方面的影响

(五)未来预期较为谨慎

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使得企业经营风险与投资风险同步增加。现阶段,人们对经济较快发展的预期比较谨慎,普遍认为经济下行或者底部徘徊的情况将持续较长时间,市场需求在多重因素下不会形成向上快速反转状态。调研数据显示,青海省民营企业2022年下半年以来订单数减少严重,有84%的企业订单减少,严重减少的企业占比高达56%(见图19);外贸出口三年来更是影响深远,有外贸出口业务的企业中,有72%以上外贸订单严重减少(见图20)。有37%以上的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持有谨慎态度,甚至是负面预期(见图21),对本行业的未来发展有43%的企业认为是要下降的(见图22)。

图19 2022年下半年以来青海省民营企业客户订 单数量变化情况

图20 与2019年比青海省民营企业外贸受疫情影响情况

图21 青海省民营企业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期情况

图22 青海省民营企业对本行业未来预期的情况

三、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促进青海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现实路径

青海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多维的,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周期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分析把握其内在逻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举措。但在所有的困境挑战和问题中,处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融合点的问题是资金问题,这需要从宏观政策出发,立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具有比国有企业更高风险的一般性特点,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以普惠金融为基础保障,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壮大。

(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长效机制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贯彻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降低市场主体行政成本,强化公平公正监管,维护好民营经济合法利益,为各类市场投资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创新活力。

1.多措并举,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有效性。一是要建立并完善统一的政策信息平台,增强政策供给的知晓度。要明确政策信息总牵头部门和各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分工协调,全面梳理、分类制作“政策包”,统一政策发布平台、统一政策获取通道、统一政策解读宣传,构建权威高效、集中统一、及时更新和分门别类的各类政策发布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和使用的便利度。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增强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为惠企政策的受益人提供全面、准确的免费政策咨询与代办服务,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府各项惠企产业政策,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政府要加强对专业机构服务效果和绩效的科学评估和考核,保证专业机构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加强购买服务风险的监督,防止和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三是要定点定向进行宣传推广,增强政策宣传推广的有效性。在定点方面,要以实际宣传效果为导向,在各类科技园区、企业协会和商会等企业密集出现的地区进行宣传。在定向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识别符合优惠条件的企业,直接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广。采用“定制式”“菜单式”服务,企业“按需下单”,政府“精准上菜”,引入专业力量直接对接到企业提供主动服务,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掌握、运用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2.着眼长远,建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快推动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进行改造提升。对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二是要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有创新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实施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着力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攻关,促进行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实施,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普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持续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围绕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的重点产业领域,推动民营企业针对细分市场,开发专项技术,形成比较优势,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创新。四是积极推动实施绿色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工业领域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持续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针对重点行业的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的创建活动,形成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领军力量。

(二)全面精准识别,纾解经营困境

青海民营企业发展中,核心困境是资金问题。要通过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民营企业解除短期之窘境,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此要围绕资金问题,形成针对性政策体系,形成“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宏观调控机构”共建风险平抑机制、共创抗风险能力路径、共享一体发展成果的发展共同体,以实现共建共创共享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综合施策,助推民营企业有效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一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力度,加大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落实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民营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二是通过政府集体组织的洽谈会、推介会、网上直播等方式,推动青海民营企业走出去,到省外和国外对接订单。三是针对具有较强成长性和产业链支撑意义的民营企业,组织专业研究力量开展市场细分研究,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细化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对应改造生产供应模式,开辟需求新领域。四是围绕重点产业链,推动“链主”企业做强做大,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对接“链主”企业需求,鼓励民营企业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攻关,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五是加快青海产业“四地”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2.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减轻民营企业资金链压力。普惠金融是消除金融排斥的关键路径,是实现所有发展主体都能公平获得金融服务、实现公平的包容性过程。但金融机构作为具有明确盈利性指标的企业实体,天然具有经营风险的自觉评价与控制追求。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占比最高的民营企业,因其规模小、经营制约多的先天性问题,经营过程风险性更高。因此,金融监管与运营机构如何通过普惠金融的系统性建构,让更多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地获得金融服务,既是市场逻辑的必然,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银行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无还本续贷等投放力度。强化考核激励,完善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规模等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二是要开展多层次融资服务。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围绕重点领域企业需求,推动金融机构设立专项信贷资金,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优惠利率,开展跟踪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融资。三是要逐步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融资创新,规范产业链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商业票据应用发展,支持核心企业依托人民银行认可的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供应链票据。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进核心企业与平台对接和应付确权,为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四是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引导融资担保机构聚焦主业,扩大对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的规模。

3.动态优化,系统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一是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面研究把握企业发展税负问题,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成本,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企业间更好合作,解决债务、存货和应收账款账期等方面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循环体系,快速打通市场流转循环的堵点,解决市场物理空间分割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全面打通制造业物流瓶颈,加快成产品库存周转进度。尤其是要完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整体布局,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和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三是不断完善要素市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建立要素供应共同体,推动国有企业为民营企业在原材料、工商业用房、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四是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做好保障工作,提升民营企业的员工专业水平。

4.辨证施治,持续降低民营企业系统性风险。一是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调适发展战略,强化主业意识,提升主业盈利能力。二是全面诊断把握民营企业的高负债运营情况,降低企业财务杠杆率,解决负债率持续走高的趋势。三是提升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合力构建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避免违规经营风险。四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及时降低风险发生和扩散的消极影响。

5.加强引导,消除企业家悲观预期。一是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鼓励企业家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讲真话,谈实情,建诤言。消除企业家的内心焦虑。二是通过系统培训和科学宣传,讲清楚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强化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向激励,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领域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三是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动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家的横向交流,拓展视野。

猜你喜欢
青海省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