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安,黄玛珑,袁江波
(1.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2.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100)
2020 年9 月,我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到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战略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21 年,为落实“双碳目标”,助推经济转型,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成为全国首个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双碳”保障性文件。 为确保“双碳”目标顺利实现,江西省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构建优越的新能源企业融资环境,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稳步发展。 而对新能源企业融资模式进行探索能够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途径,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综合竞争力。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的承诺。 双碳战略主要是指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中国争取到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并根据“双碳目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江西省紧跟国家“双碳目标”战略步伐,积极推进全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大力扶持新能源企业,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2020—2023 年,江西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通过上下联动、多元协同构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稳定格局。 基本完成了“1+N”政策体系构建,绿色低碳法规制度日趋完善。 过去三年,江西省清洁电力装机新增881 万千瓦,引进379 亿千瓦清洁电力,82个县完成天然气输送。 同时,江西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全力推动全省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三年期间新能源公交车普及率达到95%,新能源出租车普及率达到83%。 总之,“双碳目标”下江西省新能源产业正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而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只有探索出一条新能源企业融资的长远路径,才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新能源企业属于绿色环保类企业,是新时期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新能源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撑,只有构建完善的融资保障机制,才能为一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目前,新能源企业融资模式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一是金融机构融资。 这种融资模式属于传统融资模式,主要利用国家金融政策导向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1]。 在新能源产业扶持方面,政策性银行贷款力度最大。 例如,“十三五”规划期间,江西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工作,其中赣州市以赣州银行为试点,将绿色信贷纳入金融考核体系当中,同时积极下调绿色信贷FTP 价格。 南昌市鼓励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创新,其中浦发银行南昌分行构建了碳金融、环境金融等特色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在绿色金融政策导向下,江西省新能源企业利用金融机构获得专项发展资金,快速成长起来,并成为江西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是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是新能源企业融资的主要模式之一,主要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如通过上市方式获取发展所需资金。 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新能源企业上市融资门槛高、难度大。
三是风险投资融资。 这种融资模式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率的融资模式,例如,投资核电项目、生物能发电项目等。
新能源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融资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首先,投资不确定性。 新能源企业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研发生产活动,属于高新技术类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长远发展。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且创新成果属于无形资产,在没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之前,很难进行价值评估[2]。 这就使得公司在融资当中面临困境,很多金融机构在投资新能源企业方面谨小慎微。 其次,回报周期长。 新能源企业主要投资风电、光伏、生物能源等项目,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多以长期投资为主,这与投资主体效益回报预期是有所不符的。 再次,商业信用评估难度大。 企业信用是企业获取融资的重要途径,信用等级越高能够获取的市场融资额度越大,融资渠道也就越广。 新能源企业收益并不稳定,且信用风险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
2.2.1 融资风险因素较多
受技术、投资回报、产品开发等因素影响,新能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成为阻碍新能源企业获得融资的制约因素。 首先,行业风险。 新能源企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技术开发有着较高要求,尤其在早期发展中风险隐患较高。 同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新能源项目层出不穷,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增加了新能源企业行业竞争风险。 其次,技术风险。 新能源企业发展当中,技术是决定其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我国新能源行业技术尚未成熟,技术探究当中存在诸多风险隐患。 同时,新能源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一旦所研发出来的新能源技术滞后或者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危机[3]。 再次,市场风险。 现阶段国内新能源产业部分核心技术依赖于进口,且新能源项目成本受原材料因素影响,一旦材料发生波动就会影响到新能源企业的运营成本,并由此增加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难度。
2.2.2 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未实现对新能源产业的全面覆盖,主要倾向于部分新能源产品。 也有一些新能源项目没有被纳入地方财政扶持项目当中。 此外,关于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针对性金融政策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特别是在债券融资、上市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2.2.3 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新能源企业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途径,两种途径通畅性直接决定了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效率。 目前,新能源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具体表现为:首先,间接融资方面。 在间接融资当中,新能源企业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等主体获取发展所需的融资资金。 银行对企业信誉要求较高,而新能源企业信贷等级普遍不高,这就使得新能源企业想要通过间接融资难度较大[4]。其次,直接融资方面。 直接融资主要是指新能源企业通过债券、股票发行、股权转让等途径获取融资的方式,直接融资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目前而言,新能源企业直接融资困难重重。 一方面,股票融资虽然是一种高效的融资渠道,但企业上市、发行新股有着严格要求,能够成功上市发行股票的新能源企业屈指可数;另一方面,风投企业无法对新能源企业做出风险的科学评估,从而在新能源企业方面的投资较为谨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企业融资目标的顺利实现。
江西省新能源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多数新能源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在融资方面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机制,易于引发融资风险。 为此,在江西省新能源政策导向下,江西省新能源企业自觉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融资风险防范工作。 首先,江西省新能源企业积极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构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一方面,新能源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同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机制,规避资金风险。 另一方面,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加大融资风险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员工对融资风险的重视度,成立风控委员会,明确风控责任。 其次,加大合规风险管理力度。 江西省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新能源融资政策以及地方性法规开展融资经营管理活动,规避经营风险。 再次,提高融资科学性。 江西省新能源企业在融资过程当中,对融资方式做出科学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路径。 同时,新能源企业加大融资合同管理力度,明确融资权利、义务,避免撤资等引发的违约风险。
新能源企业融资离不开政策扶持,在推动地方新能源企业发展当中,地方政府应针对新能源产业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扶持政策,为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5]。 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江西省政府多措并举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越营商环境。 江西省配套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加大锂电项目扶持力度。 做好锂电产业整个产业链环节的招商引资工作,对投资规模超10 亿元的锂电项目,运用“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为其提供土地、电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二,鼓励科技创新。 利用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对锂电企业科技研发进行资金扶持,对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 000万~2 000万的资金扶持。 第三,支持上市融资。 鼓励锂电企业上市融资,对在国内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本地锂电企业给予一次性500 万的奖励,对境外上市的锂电企业给予融资金额2%的一次性奖励,限额500 万。 第四,设立发展基金。 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江西省牵头成立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超50 亿元的专项产业发展资金,以确保重大锂电项目的实施。 第五,资源保障。 锂电企业发展受锂电资源因素影响,为确保锂电产业运行的稳定,降低运营成本,江西省加大了对省内锂矿资源的统筹规划与开发力度,为锂电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同时,积极与国内外锂电矿企业进行协商,构建多元锂资源保障体系。 第六,用地、用电等资源保障。 为确保锂电企业在江西顺利落地,江西省能源局、自然资源厅、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筹划,为锂电企业提供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对锂电项目优先批用国有建设用地。 第七,构建绿色审批通道。 在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江西省加大了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利用网上审批等方式提高锂电企业项目审批效率,同时利用“容缺审批+承诺制”的模式促进了锂电项目的稳步推进。 总之,在多元政策保障下,江西省为锂电企业融资构建了系统完善的政策保障,为锂电企业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对其他省份而言,可以借鉴江西省锂电产业政策保障模式,针对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江西省对新能源企业方面的政策保障较为全面,政策性扶持力度较大,但随着市场变化,政策性金融扶持会有所转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为多元的融资渠道来为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 江西省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为新能源企业融资提供资金保障。具体融资模式包括:第一,投贷联动。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轻资产类新能源企业,以“股权+债权”方式为其提供投融资服务,以满足新能源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二,供应链金融。 主要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利用新能源产业中核心企业的信贷担保权利,为上下游新能源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以降低整个产业链的融资成本。 例如,江西省新余市将锂电产业作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推出“锂电产业链链长制”“锂电三十条”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锂电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深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第三,跨境金融。 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新能源企业逐渐向海外市场拓展,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开展跨境金融服务,以满足光伏、核电等新能源企业外贸发展需求。 第四,优化资本市场,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鼓励新能源企业融资上市、发行债券、风险投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新能源企业项目投资当中。 通过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拓展融资渠道,为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