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飞
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6
金融科技是技术创新与金融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我国金融业步入崭新时代。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以适应技术大发展对金融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但是,大部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着组织架构传统化、数字化转型同质化、数据治理难度大和金融创新风险高的困境,阻碍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此,银行要在顶层设计中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借助金融科技和数据治理推动金融创新,为银行创新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客户的业务需求发生一定变化,他们对线上业务、移动业务的需求显著增加。不仅如此,客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改变,传统银行的金融产品和网点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金融科技作为技术创新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出现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传统银行因缺乏技术支持,导致产品和服务单一化,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要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凭借金融科技提供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深入挖掘分析,并自行定义客户的特征,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经营目标,通过转变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
金融科技的出现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款与贷款这两项业务是银行重要的盈利点,而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这个重要的盈利点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具有门槛低、回报高等特点,由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以及类似产品,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这种高收益型金融产品,阻断了银行的存款来源,银行的竞争力被大幅度削弱。除存款来源受到影响之外,贷款的数量也随着利率市场化而进一步减少。金融科技利用本身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促使银行业务模式不断完善,使借贷融资、支付结算等领域的服务模式发生改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使银行信贷中介方面的功能被大幅削弱,当银行原本独占的优势消失后必将对经营模式造成不利影响[1]。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使经营模式发生变革,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多元化的服务,从而让更多的客户受益。
长期以来,银行已经形成成熟的组织架构模式,这种组织架构虽然能够保证银行持续稳定运营,但是却未能适应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使传统的组织架构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阻碍。在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中,各部门独立运行,各条线交叉较少,前台、中台和后台缺少协调运作机制,导致银行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较慢[2]。同时,还有部分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微信银行、手机银行App等金融服务渠道数字化建设,使得数字化转型停留在销售传统金融产品层面,而没有向创新金融产品转型发展。
银行早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人、财、物3个方面,人指的是员工、财则是资产、物是实体网点,员工和实体网点的数量越多,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竞争优势越明显,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阶段,竞争格局发生改变,与线下竞争相比,线上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但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导致很多同类型的银行出现数字化转型同质化的现象。大部分银行使用的数字化技术非常类似,通过线上推出的金融类产品及服务没有太大的差别,如网上金融、智能投资顾问等,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优势明显弱化。
数据治理是银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大部分银行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海量数据分散存储于多个独立子系统中,且不同系统之间存在对接壁垒,导致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3]。近年来,虽然各大银行都积极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但受手工数据量大、历史挤压问题多、数据偏差认责不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数据治理进展相对缓慢,难以满足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下,安全问题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必须走金融创新之路,打破经营常规,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稳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易出现粗放式扩张行为,导致金融创新踩向安全边界,触及系统风险底线[4]。基于此,银行必须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安全稳健为前提推进金融创新。
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数字化转型管理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评估机制,以保障银行数据化建设稳步推进。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要将IT技术与业务相融合,通过建设企业级架构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支持银行数字化转型。银行企业级架构要打破传统集中式组织架构,对前台、中台和后台做出重新规划,具体包括:其一,薄前台。前台架构要增强灵活性,推进银行基础服务向微服务化转型,组建高度敏捷的服务网络,满足客户的快速响应需求。其二,厚中台。银行通过建设功能完善的业务组件,搭建起前台与后台的衔接桥梁,向前台提供标准化、快捷化服务。其三,强后台。银行企业级架构中的后台运行要保证极高的安全性,运用先进技术打造多单元协同运作的基础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此外,银行还要重新审视金融科技时代下的发展趋势,组建数字化工作团队,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实现银行战略、业务和技术相融合。
银行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同质化现象势必会引起价格竞争,对银行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银行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聚焦差异化发展,以此来破除同质化困境。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培育优势领域。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期间可将自身的优势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将之培育成优势领域。如,互联网银行可加大供应链金融的培育力度,而擅长零售业务的银行可将提高零售业务的数字化程度作为培育重点;二是打造开放性平台。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关的平台予以支撑,由此使得平台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因素。银行可按照本地的产业特点,并结合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打造一个开放性平台,借此吸引更多的场景,从而形成不同的特色;三是体现差异化。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尽管目前尚未出现彻底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但几乎所有银行都处于转型阶段。为避免数字化转型同质化,银行应当在转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差异化,尤其是在战略定位、组织体系构建等方面,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四是提供特色金融服务。银行要紧密围绕本地大型企业和大规模项目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构建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并依托数字化技术与产业之间形成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出银行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银行数字化转型要攻克数字治理难题,将数据治理纳入到顶层设计层面,科学规划数据治理实施路径,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推进数据治理高效化发展。具体实践策略包括:其一,制定数据战略。银行数据治理不能照抄照搬其他银行的做法,而是要根据银行自身的发展定位制定数据战略,确定数据治理重点[5]。如,以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重点治理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中的数据链。以金融科技为优势的银行,应重点治理数据生态,提升数据开放能力。其二,强化内控建设。银行数据治理工作繁重,涉及各个部门,在数据治理中要以完善的内控体系为依托,加强对数据治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合理利用新技术降低数据治理成本。其三,明确治理责任。银行业务链复杂,在数据治理中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起部门责任清晰、共同参与的数据治理组织架构,推进数据共治共享共赢。其四,依托技术驱动。在金融科技时代下,银行要依托技术加速数据治理进度,促使新技术与数据治理广泛融合,使新技术融入数据治理的全流程之中。如,银行数据治理引入场景感知技术、联合建模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巡检机器人、5G技术、智能字符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数据多源对比技术等,全面提升数据治理效率,保证数据治理质量[6]。
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大,如果应对不当,则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并对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保护数据安全。具体实践策略如下:一是强化数据管控。银行要对数据的所有权加以明确,并在内外网之间建立智能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强大的功能为内网数据提供安全保障。银行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要保证合法、合规,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增强防控能力。二是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银行可以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提高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能力,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数据的整合与利用防控数字风险,避免欺诈洗钱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优化数据建模标准。银行在开展数据管理和数据建模工作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应制定规范且完善管理流程,严格按照管理流程操作,避免人为原因造成数据受损或是丢失。对数据建模标准持续优化,提高数据模型的整体性能,并转变只建模不使用或是随意使用的传统思路,最大限度发挥出数据模型的作用。四是保护数据安全。银行在应用数据时,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安全,如隐私计算、多方安全计算、可信区块链、联邦学习等,保证重要数据可用不可见,最小够用、专事专用;五是建立数据分发机制。为确保数据交换工作的有序进行,银行要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并建立规范的数据分发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为合作共赢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银行要坚持推进数字化转型,借助金融科技引领银行步入数字化发展快车道,不断提高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为银行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要建设企业级架构,重点解决数据治理和风险防控难题,积极探寻业务与技术融合创新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从而快速提升银行数字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