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生态哲学对现代城市营建的启发

2024-03-16 09:02熊晨XIONGChen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哲学理念

熊晨 XIONG Chen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并非没有代价,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古代城市生态哲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生态文明建设丰厚的文化滋养和重要的哲理支撑,如何在现代城市营建中对其充分利用成为当前思考的关键。从中国古代城市生态哲学理念入手,思考其在古代城市营建上的反映,并总结其对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古代城市;生态哲学;城市营建;可持续发展

1 中国古代城市生态哲学理念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器时代之时,中西方文化就已体现出完全不同的观念,中华文化秉持“延续”的宇宙观,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既不侵犯自然,又保护自身不受侵犯,达到阴阳有序的境界。

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国古代不同思想家有不同主张。经过长期发展,“天人合一”逐渐成为主流观点,强调人与宇宙的互动与和谐。“天人合一”概念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宇宙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万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这种自然观念反映在伦理道德观念中,强调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相融合、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

“天人合一”思想理念贯穿于诸子百家的经典文献中。春秋时期,孔子在《易传·文言》中提出“天人合一”,强调以“元亨利贞”来阐述人与环境的一体性。《老子》《庄子》认为客观存在而不显现的“道”是宇宙的本体、本原或者说宇宙根本规律,并演化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各方面的规律、规则、规范等,弥纶天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制约着天地万物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创立了道家学说。在前人基础上,西汉的董仲舒和北宋的张载先后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指出天人之间是一种同类相合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整体有序的和谐状态,通过将阴阳、五行学说合而并用,提出“天人同类、相感相应”。张载提出:“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认为人可以通过“诚明两进”的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张载还进一步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指出他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个人都应当尽力照顾好他人和万物。宋理学家普遍将“天人合一”用于阐述自然与人之间关系, 究明人与自然的结合点,间接证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综上所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一以贯之的哲学主张。

2 哲学理念在古代城市营建上的反映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破坏自然。只有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规划将城市布局与传统文化结合,在塑造城市空间秩序感的同时,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此外树立生态规划布局观,力求实现“天人合一”。

从城市选址、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可看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底蕴,反映出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管子·乘马》《管子·度地》均体现了在城市规划选址中趋利避害的原则及其在城市建设中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理念,如近水利而避水患、坐北而向阳、靠山远避风寒等。古代城市选址原则满足了人类生存及安全需求,此外从生态角度来说,合理的聚落选址既可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又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

隋唐长安城多次被选作都城,与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地势平缓,北面利于城池建设,南面适合景观、池沼建设,整体具有易守难攻、经济基础好、水源充沛、资源充足、气候适宜等优势。“八水”引出灌溉渠道,纵横交错,有利于环绕长安的农田水利灌溉、漕运、防洪防涝等。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见图1)。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采用“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等理念。秦朝都城成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此外,兽中四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1 《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布局(图片来源:网络)

3 哲学理念对现代城市营建的启发

中华文化独有的延续的宇宙观作为城市生态哲学的推动力,将自然演变融入现代城市规划之中,与有机疏散理论、田园城市思想等西方城市建设思想在冲突中实现融合发展,衍生出了山水城市等理论。山水城市理论源自中国传统园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并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相契合,是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构想。这一理论与构想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生态化、可持续化大趋势,且与“公园城市”“低碳城市”等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一脉相承。“公园城市”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更加关注生态性,考虑生态对经济发展的助益,是一种更加契合实际的城市建设思想。

我国经历快速城市化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生产力所转换的建造能力和建设思维高涨,另一方面生态资源日益枯竭,传统思想与文化正经历“风化”,城市过度拥堵、空气及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会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产生巨大影响(见图2)。古代城市生态哲学对于现代城市建设启示众多,传承“天人合一”的生态框架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故应着力构建城市生态体系,持续调整工业产业类目,同时推进农业生态化与现代化转型,创造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环境。

2 过度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图片来源:网络)

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以疯狂攫取自然资源为代价,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从中国古代哲学生态观到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归根到底反映了人类价值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共同构成生命相息的地球。人类不能无节制地掠夺、破坏大自然,更不能以竭泽而渔的心态来追求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哲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菱的哲学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