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城市设计探索
——以云南省西盟县为例

2024-03-16 09:09李浩杰LIHaojie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1期
关键词:西盟佤族风貌

李浩杰 LI Haojie

以云南省西盟县为例,从区位现状、定位特色、规划策略、民族特色要素提炼、城市西部等方面入手,按照“一栋建筑一幅画、一条街区一道景、整个佤山一公园”的建设理念,探索独具特色的山地城镇城市设计模式,使城市风貌改造工作成效显著,城市个性特色日益彰显。

城市设计;城市风貌;山地城镇

1 规划区域概况

西盟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西盟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其位于勐梭龙潭湖畔,茂密的原始森林环绕周围,形成“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生态格局。

2 城市设计工作开展情况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具体化与图形化特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美化城市环境,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活氛围。西盟县城市设计立足于西盟县情和发展基础,依托“民族、山地、边疆、美丽”四大优势特征,将西盟县建设成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践行区、高水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高标准生态文明先行区和高端化全域旅游样板区。

为进一步推进西盟风貌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牌及个性魅力,2016年,西盟县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西盟县县城城市设计》,对县城市特色现状和定位进行整理,形成城市设计综述、重点路段节点、要素设计和设计导则(图则),系统指导西盟县建设。2017年7月,西盟县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3 城市设计内容

西盟县城市设计涉及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的西城区与东城区,重点是西城区。具体设计内容为区位现状、定位特色、规划策略、民族特色要素提炼、城市设计、城市细部、城市设计导则(图则)7个方面。

3.1 区位现状

西盟县四面环山且紧邻大小龙潭,生态环境较好。但县城绿化未形成系统,植被杂乱,未突出山景与水景。

1)建筑质量较好 因县城搬迁新建,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勐梭路两侧建筑质量一般,少部分建筑质量较差。

2)风貌特色不显著 城市建筑、街具小品、店招店牌与指示系统等城市风貌缺乏特色,未体现佤族特有民族符号、建筑元素与色彩等。

3)产城融合不充分 城市建设未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滞后。

4)旅游及开放空间系统不完善 旅游项目单一,未与城市开放空间及慢行系统充分结合。

5)城市色彩单一 现状建筑以白色与浅暖色墙面砖为主,色彩较单调,未突出佤族民族色彩。城市夜景较暗淡,景观效果较差。

3.2 定位特色

1)规划目标 打造西盟“狂欢佤部落”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具有佤乡风情的旅游特色小镇。以城市“双修”为目标实现城镇品质提升、风貌形象优化、民俗旅游升级、人文民生改善(见图1)。

2)功能定位 以“城区升景区、家园升公园、城道升绿道、民居升混居、原始又现代、自然又人文、生态又生活、便宜又便利”为目标,以休闲旅游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以勐梭龙潭风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为基础,打造集佤族特色、生态特色、旅游商业服务、民俗休闲度假、边陲生活居住于一体的“人类童年,文旅秘境”。

3.3 规划策略

1)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能级 完善旅游服务、公共服务、交通设施、市政配套、生态修复、产业致富六大城市功能。

2)有机更新,改善民生 以民生为本,注重环境整治,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实现社会共治共享。

3)展现民族特色,塑造时代风貌 挖掘城市内涵、延伸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保护与传承民族特色的同时打造现代智慧城市。

4)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生态环境 以大龙潭为核心进行视线控制,重点修复“三边”,即山边、水边、路边。山,保护修复自然山体,尊重现状地形地貌,选用乡土树种与适生植物;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实现雨水滞留、净化及循环利用;城,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广场系统,提升空间环境与景观风貌。

西盟县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故规划在竖向设计上基本维持现状标高,并根据现状地形进行风貌分区及控制。

1)山地建筑风貌区控制要求 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布局,实现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

2)缓坡建筑风貌区控制要求 建筑依坡而建,可采取退台式布局。以集中式布局为主,形成高密度的中低层建筑组团。

3)滨水建筑风貌区控制要求 滨水建筑界面必须留出视觉廊道,容积率控制较一般区域低,建筑高度从邻水处向陆地方向逐渐增大,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

延续城市文脉与景观风貌,保护风土人情,发扬民俗文化活力。开展旅游策划,打造特色文化景点,展现佤族魅力生活。

3.4 民族特色要素提炼

1)牛头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建筑墙面多悬挂“富有”寓意的牛头。

2)桩 桩是佤族村寨中的典型元素,包括剽牛桩、木头桩、寨心桩等,体现出佤族村寨建筑原始、古朴、粗犷的特征。

3)木鼓 木鼓作为佤族神圣的乐器,是佤文化之魂,多体现于建筑装饰上。

4)彩绘 佤族文化是由神灵文化、祭祀文化及衍生文化共同组成的传统文化体系,故墙面处理以彩绘与木结构纹饰居多,偶有板材贴面及小型装饰浮雕,多取材于富有佤族文化特征的几何图案、宗教物件、图腾标志。

3.5 城市设计

1)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设计包括街景立面设计、单体建筑改造、山地城市天际线效果示意、空间结构分析、景观风貌系统构建、建筑形态分区、建筑风貌提升等(见图2)。

2 西盟县城市建筑、街道立面与天际线效果

2)旅游文化 打造“休旅慢城”,提升服务能级,开放功能空间,强化文化艺术,营造多样业态。包括县城东西城区功能分区、产城融合、文化产业、旅游活动空间、人类童年主题空间、主题旅游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规划布局。

3)公共空间系统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设计包括东西城区公共空间结构、广场系统、绿化系统、绿地广场、综合交通、街道断面、慢行系统、特色街道等,实现轴线渗透、水绿共融、景城互动、旅城一体。

4)城市色彩 应充分提炼民族色彩,尤其是红、黑、黄、褐等色彩作为城市主色调,与西盟周边郁郁葱葱的山林环境相协调(见图3)。

3 西盟县熙康云舍片区实景

5)夜景照明 通过夜景灯光系统控制空间照明,延长城市活力。通过视觉安全认知及视觉愉悦心理营造和谐的城市氛围,凸显多彩梦幻的山城形象。

3.6 城市细部

1)路段设计 包括勐卡路与疆宁路、勐梭路道路交叉口节点设计,以及木鼓路沿街景观改造(见图4)。

4 西盟县勐卡路实景

2)重要节点设计 包括小龙潭入口周边区域、勐卡路沿小龙潭景观平台、大龙潭入口景观、狂欢广场节点、公安局住宿区庭院等。

3)城市街具设计 包括公交车站、小龙潭茶室、游客服务点、游客接待中心、景点配套商业点、街具小品等。

3.7 城市设计导则(图则)

结合西盟县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西盟县城市设计专项控制导则,包括总则、道路界面及交通组织引导、公共空间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引导、环境景观设计引导、海绵城市设计引导。根据西盟县实际情况划分山林生态居住区、特色休闲旅游度假区、特色活力旅游片区和生态度假居住区4个街坊,从街道、绿化、空间、建筑引导和照明系统5个方面规划各街坊空间。

4 城市设计目标及措施

4.1 目标

1)山水城相融 城镇空间融入山、水、城格局,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地城镇形态。确立需严格保护的绿廊、绿楔、生态斑块,提出前瞻性建设控制要求,为城市开发建设奠定生态基调。充分提炼民族色彩,尤其是灰红、黄、褐等作为城市主色调,色彩自然、明快,与西盟县周边郁郁葱葱的山林环境相协调。

2)文化显魅力 保护当地传统风貌,融合地域文化及民族元素符号,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佤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为原型,将其“基因”移植至现代建筑,使建筑风貌协调统一,细部节点灵活丰富。

3)产业需复合 以佤族文化为核心促进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西盟县文化传承。基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形成西盟县绿色经济支柱,通过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产业能级提升与转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模式。产业功能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平面内允许一定的功能混合;在垂直方向上,不同高度鼓励建筑功能混合,形成多元完善的业态布局。

4)开放出活力 塑造开放的街坊空间。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大部分存在露台,将露台与相邻建筑空间相连,每个居住小区或行政单位均为通透式和开放式院落,形成整体开放空间,进而展现街区活力。

5)海绵生态城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海绵城市。西盟县降雨量较多,雨水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构建雨水综合管理系统,以社区为单元调蓄雨水,实现生态滞留、下渗及循环利用。如勐卡路水街景观用水流经木鼓路,通过生态缓冲带将其净化,后注入大龙潭。

6)智慧现代城 建设智慧现代城,实现旅游信息化、景区智慧化、应用智能化。以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山地小城为目标,秉持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7)双城共发展 双城联动共发展,实现“一城故事、两城生活、西城旅游、东城生活”。城市空间主要由西城区与东城区组成,西城区现状为城市生活、经济、居住中心,未来将依托浓郁的佤族风情与山水资源,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打造西盟旅游服务区;东城区未来将承接西城区大部分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功能,通过新建行政中心、文化服务设施与商业服务设施带动东城区发展,实现东西城联动及互补错位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佤族特色小镇。

4.2 措施

1)统筹规划,系统落实 将风貌提升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延续城市文脉与景观风貌,协调城市建筑群、街道立面与天际线的关系,保证城市色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保护优先,文化传承 将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修复自然山水环境,结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传承与发扬佤族文化。

3)因地制宜,改善民生 将物质空间营造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增加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出行环境及老旧小区居住条件,统筹节能改造、抗震加固与居住配套设施建设,延续城市文脉及景观风貌。

5 结语

城市设计是西盟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西盟县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西盟县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西盟县按照“一栋建筑一幅画、一条街区一道景、整个佤山一公园”的建设理念,争创AAAAA级旅游景区。西盟县山地城镇城市设计思路及实践可为其他县市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西盟佤族风貌
包裹的一切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西盟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工会只会做好事——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孟梭社区工会小记
库车城市风貌
振兴发展铸辉煌腾飞佤山奏华章
——庆祝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第五届中国佤族木鼓节
《滇池》文学杂志在滇缅边境西盟建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