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路径

2024-03-15 07:43张志斌李雪霞刘晓利贾丽丽
纺织科技进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服装数字化

张志斌,李雪霞,刘晓利,李 鹏,贾丽丽

(1.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00;2.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河北 井陉 050399)

《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加快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的融合创新应用,打造数字化支撑下的行业发展新型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1];推动纺织服装企业广泛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水平;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产业链协同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构建行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生态。基于此,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尽快提升数字能力,以适应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

1 提升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1.1 概念界定

数字能力在内涵上大致指专业人才生活、学习、工作应具备的数字获取、使用、制作、交互、分享、评价、创新、安全、伦理等一系列素质和能力的集合。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化能力主要包括智能化服装设备操控、服装专业软件应用、人机协作、数字环境适应、数字仿真模拟、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等能力[2]。

数字能力素养包括数字能力基本素养、数字能力专业素养和数字能力综合素养。

(1)数字能力基本素养。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浏览、搜索和筛选数据,创建和更新搜索策略;分析、比较并批判性地评价数据、信息与数字内容来源的可信度;管理数据、信息与数字内容;设备基本使用、操作等。

(2)数字能力专业素养。包括:专业软件使用,如服装设计软件、服装制版软件、服装工艺软件等的使用和操作;通过数字化仿真模拟,解决服装专业实际问题。设备与软件操作——智能化设备操控能力,如智能裁剪设备操控、智能缝制设备操控、服装专业软件操作等;解决操作设备与使用数字环节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包括故障检测、复杂问题解决等;使用数字技术分享、互动、协作等;使用服装专业领域的数字工具与技术,采集企业生产制造、工艺设计、管理服务以及产品销售的数据,并分析和运用该数据;在AIGC 场景下,以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为理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专业工作。管理数字身份,保护个人声誉;保护设备和数字内容、考虑可靠性与隐私性,知悉安全措施,强化数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

(3)数字能力综合素养,即数字化专业素养和数字内容创建及使用中涉及的综合能力、解决方案与运营方案制定的能力。具体包括:转变认知——从线性思维转向生态思维,确立数字认知与数字思维,从战略、策划、组织、管理、运营、文化、人才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升级[3];评估需求——熟悉服装行业的业务流程及模式,具备数字思维和能力,选择数字工具和可行的技术方案满足纺织服装产业实际需求;数字内容创建——创建和编辑不同形式的数字内容,规划和创建计算机系统可理解的指令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并创新生产流程与产品;明确数字素养差距,支持他人提升数字素养需求,紧跟数字化发展潮流。

1.2 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智能制造背景下研究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路径,促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服装产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纺织服装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服装人才保障,促进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面向市场、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任务载体选择、行动导向、项目设计等方面探究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的路径,构建服装智能制造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检测、评估反馈等方面提出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应对策略和建议,对提质培优、深化“三教”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

2.1 缺乏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智能制造不仅涉及人工智能技术,更涵盖云计算、5G 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到传统服装产业,从“制造”到“智造”,我国产业工人亟需构建复合型职业素质,转型升级为高技能人才[5]。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依赖坚实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亟需既有互联网思维又理解制造业痛点,既熟悉行业业务流程又掌握数字技术行业应用技能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及人才需求演化过程

在新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3种基本生产方式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共存,传统型服装人才会有长期大量需求,而服装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专门针对服装大规模定制化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服装先进制造的前沿领域,服装智能测体、三维虚拟设计、智能制造、数字化产业链协同等诸多方面亟需大量的服装数字化人才支撑,如图2所示。当前服装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而现实教学中缺乏对服装产业的新技术、新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入研究和课程支撑,尚无法充分为服装智能制造提供相关的人才[6]。

图2 走向现实的长尾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情况

2.2 数字能力定位及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偏差

现行服装知识体系架构与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存在偏差。对服装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模式缺乏深入研究和课程体系支撑,无法在服装智造大趋势下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数字技术相关课程过于孤立,缺乏前后联系,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仍是今后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持续努力的方向和任务。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对数字能力定位及对应的课程目标做出及时调整[7]。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进一步将服装专业知识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有机融合。

2.3 数字能力相关课程不成体系

尽管我国已从态度与意识、方法与技能两方面规定学校系统内各主体应具备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但仍未形成具体统一的框架,与全球数字素养框架相比,存在内容不够与时俱进、可实施性不强等问题。

有学校开设了数字能力相关课程,但欠缺系统性。对于服装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模式缺乏深入研究和课程支撑[8],无法充分提供在服装智能制造趋势下行业发展所需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2.4 培养数字能力的教学支持资源与环境不完善

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服装智能制造发展迅速,目前高职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面临一些客观的困难和挑战,在培养定位、课程资源、师资团队、教学方式、实训条件等方面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结合不足。

2.5 缺乏数字能力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

高职服装专业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评估主要存在两方面挑战:一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二是没有合理的评估工具。

3 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的培养路径

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及专业建设以数字化为逻辑起点,坚持场景导向,对接数字经济、市场需求、新职业岗位,培养数字化服装高技能人才[9]。针对纺织服装业数字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数字化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及对策,赋予学科新定位、新内涵。

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研究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路径。课程建设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实际任务为载体,培养数字化服装高技能人才。

3.1 课程观与目标体系

随着数字中国的建设,数字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专业课程目标亦应与时俱进,课程目标应该提升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使专业课担当起培养高技能人才专业数字能力的重任[10]。在数字素养与技能课程观视域下,服装学科数字能力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字化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数字思维、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2 专数融合的课程体系

对采用服装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柔性制造、智能营销、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的服装企业进行数字化人才需求调研,考察国内外纺织服装工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合作对接情况及上云用云情况[11]。落实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的教育宗旨,使高职服装专业围绕新职业、新定位、新内涵、新体系进行专业课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结合先进服装制造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人才需求,将搜集的服装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典型企业生产任务、企业人才需求等资料和学习资源,与服装实践专家一道,对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拆分、简化、组合等教学化处理,形成体系化的典型工作任务单元和企业工作案例群,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项目化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依据服装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服装数字化教学内容,构建服装专业和数字技术相融合的课程。依据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围绕其成长进度有序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数字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选择体现学科特性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科学取舍教学内容,并编写相关教材。

3.3 数字化教学方式与方法

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媒介的更新及教学资源的拓展,呼唤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关注学习主体的需求、利用数字化资源、创建数字化教学环境、构建开放的交流平台,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12]。探索教学方式改革,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国特色学徒制、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更好地开展,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课与软件课融合开展。借助软件辅助专业课程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逼真地模拟服装设计与工艺,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实验环节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开展“数字学徒”计划,共同培养熟悉服装行业领域知识,并具备数字能力的创新型服装产业数字人才。以项目实践推动服装产业领域的场景化创新,加快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数字工厂(车间)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对人才核心技能的新要求,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在服装专业的实施。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推进服装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政府、行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组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产业学院、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多渠道,以纵深方式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将行业企业数字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提升服装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以期培养更多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3.4 与数字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制定与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服装从业者的数字能力评价标准应结合一定的行业标准和岗位职责。针对服装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在原有课程评价基础上引入竞赛标准评价、技能证书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13]。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引入关注个体学习效能的增值性评价。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评价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开展个性化精准教学和诊断改进提供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打造多维度、跨场景、全周期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数字化方式感知多模态数据,利用智能技术挖掘多模态数据应用,科学、客观、全面地开展教学全要素立体化评价,从而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转型。

3.5 一体化教学资源配置

优化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等教学资源的配置。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丰富教学的信息空间,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教学环境,创造高度沉浸、智能互动、开放连接、虚实融合的教学场域,支撑数字化、个性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14]。

4 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育体系构建是适应智能制造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建设数字中国、制造强国、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加快构筑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培养课程观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学资源与环境等一体化的育人生态,助力高技能人才数字能力提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猜你喜欢
高技能服装数字化
让人心碎的服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数字化制胜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