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村医”梁春荣

2024-03-15 00:05王敏娜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阿尔村医行医

王敏娜

阿尔乡镇阿尔乡村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西北50公里处,在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在这个常住人口近2000人的村落,有一位百姓交口称赞的“健康守门人”——梁春荣。30年来,梁春荣用“尽量别得病”“有病小钱治”“没钱也能治”这三服“药”,绐村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65岁的梁春荣是阿尔乡镇阿尔乡村的村医,他常背着药箱在阿尔乡镇及相邻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沙地里行医,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漠村医”。

随叫随到

“梁大夫,我家那口子又头晕了,起不来床,抬不起头,你快来看看!”秋日的清晨,静谧的阿尔乡村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接到电话,梁春荣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拎起药箱就往村民李国军家赶。

对梁春荣来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他早已习以为常。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不管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他随叫随到。

对此,村民赵庭印感受尤为深刻。“要不是梁大夫半夜出诊,我老伴儿早就没了。”已经80岁的赵庭印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06年刚秋收完,一天晚上10点多,老伴儿突然半个身子麻木,动不了了。他摸黑敲开梁大夫家的门,当时梁春荣已经睡下,但听说有人病了,二话不说就去了赵庭印家。

“梁大夫到家后一看,说是血栓,需要去大一点儿的医院才能看。”赵庭印说,“当时都半夜了,找不到车,梁大夫立即回去开车,把我们送到了就近的位于甘旗卡镇的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医院。不仅如此,梁大夫还给我们垫付了医药费,一直等到半夜三四点看完病又把我们拉回家。”

在村里走访时,村民们讲述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咱这地方早些年没有救护车,梁大夫的私家车就成了咱的应急车。”村民王忠林说。

“标准的大夫,实在的好人。”这是乡亲们对梁春荣最多的评价,也是梁春荣为医的初衷和追求。

梁春荣从小受乡里村民恩惠。他小时候父母身体不好,一次母亲得了胆道蛔虫病,疼得大汗淋漓,脸煞白,起不来炕。全靠邻居帮忙,套上马车,又找被子将母亲裹紧抬到马车上,送到医院。这些温暖一点点照进梁春荣幼小的心灵,让他总想着回报乡亲。后来,他看到村民要去十几公里外的镇医院看病,往往因此耽搁病情,他便萌生了学医的念头。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干活儿,一边刻苦钻研医学知识,终于于1990年考入辽宁省朝阳市建平中医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

1993年毕业后,梁春荣没有选择去城市就业,而是坚定地回到家乡,在阿尔乡镇阿尔乡村卫生室当了一名村医,一干就是30年。

当村医不易,在大漠里行医尤其难。如今的彰武山清水秀,将风沙踩在了脚下,但几十年前,这是科尔沁沙地向南“进攻”的风道。阿尔乡村处于“沙坨子”之中,直至今天,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仍习惯把阿尔乡村靠近内蒙古边界的地方称为“坨子里”。

沙坨子里的冬天异常干冷,夏天又热得冒烟,再加上“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的大风,行医更显艰难。然而,无论环境多恶劣,梁春荣从没退缩过。

30年间,梁春荣先后经历了徒步、骑马和骑摩托时代,不仅行医足迹遍布阿尔乡镇,还经常到相邻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一带,每天往返路程达百里之多。一年冬天,梁春荣去甘旗卡镇后新营子村给一位老太太看病。由于天气冷,沙漠里的路又难走,摩托老熄火。梁春荣一次次启动,腿划破好几处,裤腿里的血都冻住了,最后硬是推着摩托走了两个多小时赶到老人家里。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很快康复,过了一个平安年。

因为这股踏实劲,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找梁春荣看病,对他的称呼从最初的“小梁大夫”慢慢变成了“梁大夫”,后来百姓还亲切地称他为“大漠村医”。

点沙成金

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愿意找村医梁春荣看病,不仅是因为他医者仁心、随叫随到,还因为他看病耐心、细致,有问必答,始终怀有一颗为患者着想的心,让患者尽量花小钱看病。大家都说:“哪里不舒服,就找梁大夫。”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饱含着乡亲们对他的信任。

2023年10月10日中午,梁春荣出诊回来,村卫生室里仍有好几名患者在耐心等待。见到梁春荣,他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梁大夫,你帮我看一下。我今天早上起来头就晕晕的,是不是血压又高了?”

“梁大夫,我老伴儿这手在喂牛的时候不小心被划了道大口子,我给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你再看看。”

“梁大夫,孩子最近情绪不咋好,肚子也不舒服,趁中午我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了,就等你回来给看呢。”

从一声声的“梁大夫”中可以听出,他们都十分信赖梁春荣。梁春荣对他们也是有问必答。他耐心地给患者量血压、号脉、开药,为防止患者吃错,还将具体服用方法写在药盒上面,并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等将这些患者看完,已经下午1点了,梁春荣这才有时间去吃口饭,而这是梁春荣的工作常态。

行医30年,他深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场多么大的灾难。为此,梁春荣有空时总在翻医书、查资料,研究如何用最便宜、有效的方法为百姓治好病。

在梁春荣看来,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尤为适合偏远地区农村的百姓。在研究过程中,他侧重于深挖中医药。

在阿尔乡村卫生室,中药柜占了整整一面墙,里面装的都是梁春荣的宝贝。“老百姓平时有个头晕、心悸、腿酸、背痛啥的,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梁春荣说,为了解决村里许多百姓煎中药火候掌握不好的问题,他专门购入了两台煎药机,免费给大家煎药。

看病不看钱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走在阿尔乡村的路上,只要打听梁春荣,没有人不知道;只要提起梁春荣,没有人不竖大拇指。从阿尔乡村卫生室一面墙上挂满的锦旗也能看出百姓对梁春荣的认可和肯定。然而,这并不是村医梁春荣和患者关系的全部。他还有7本从不轻易拿出来的账本,上面说不清记了多少笔欠账,林林总总加起来有20余万元,欠款人有本村、本县的患者,也有临近的内蒙古自治区甘旗卡镇的患者。

在这些账本里,每笔账不仅没有欠款人签名,有的还因账本破损掉页、磨没了边角,连欠款金额和时间也看不清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信誉,不用签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梁春荣的行医品德。

“咱这儿多亏了他。病人只要进了这个门,不管有钱没钱,他都先给看病。大家不好意思了,才让梁大夫记的账。”一位患者说。

行医以来,梁春荣就以“医者,大善也。夫醫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为行医准则,并给自己立下了不成文的规矩——对患者有求必应,家庭困难的患者不收药费,坚决不用假冒伪劣药品。

30年来,梁春荣始终恪守自己当初立下的规矩,从未向乡亲们收过挂号费和出诊费。虽然记了账,却从未主动要过账。这些年,划掉了旧账,又添新账,赊账金额多的有三四千元,少的也有几百元。有些二三十年的旧账一直没还,他也没去要。

“患者有钱都会送过来。二三十年的账,有的人都不在世了,有的是实在困难,我再去要账,这不雪上加霜吗?咱不能干这事。乡里乡亲的,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吧!”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梁春荣的淳朴善良。

梁春荣长期奔波于科尔沁沙地行医,现在又承担着阿尔乡村近2000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始终严格按照要求为每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更新电脑上的数据。说起村里每家人的健康情况,比如哪家有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梁春荣不用查找电脑里的登记信息,张嘴就能准确地说出来。在他看来,精准掌握这些情况是守护村民健康的基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他会知道需要重点保护的人是谁,并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

多年来,梁春荣一直坚持上门为村民量血压。他说:“在农村,血压控制住了,老百姓就能少得病、少花钱。”

(摘自《辽宁日报》2023年10月20日,水云间荐)

猜你喜欢
阿尔村医行医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梵高的1888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真假名画大鉴别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意见》出台 村医“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