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娜
(茂名市茂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25000)
羊寄生虫病是一种常呈现出区域流行性特征的疾病,其病程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羊群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并没有特异性表现,故而非常容易被忽视,但进入到中期阶段后可导致羊群出现例如皮肤瘙痒等群体性症状,羊只会不停的啃咬患处,加剧感染和损伤[1]。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后,可使得羊群的免疫力迅速下降,导致生长受限,饲料转化率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羊群大面积死亡。为此,羊寄生虫疾病不仅对羊群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给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造成了直接影响,必须要引起重视。
羊寄生虫病会迅速夺取羊群机体内的营养成分,无消化器官的寄生虫能够通过体表渗透的方式来进行机体营养的摄取,有消化器官的寄生虫则通过口器直接获取营养成分。有报道表明,寄生虫能够通过羊只血液、肠内容物、组织液快速吸收有机物质,造成羊体营养损失甚至消瘦等。
当寄生虫寄生在羊只机体后,可直接对羊的组织器官带来压迫、损伤和栓塞,部分寄生虫还可经由口囊、吸盘等器官附着在羊只的胃肠等器官黏膜上,引发较为严重的损伤情况,部分寄生虫还可大量聚集于羊只的淋巴管、肠管、支气管等部位,导致管壁出现糜烂。当寄生虫附着在固定位置后,即可进行幼虫繁殖,在大量幼虫聚集和不断吸附的影响下,可加剧羊只的病理变化或炎症反应[2]。
寄生虫持续聚集于羊只机体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这些物质存在着大量的毒素,可激发全身或者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羊只出现过敏反应。此外,当疾病进入到中期阶段,如羊只啃咬皮肤带来损伤时,还可为其他寄生虫等病原的侵入创造利好条件,会加剧寄生虫或自身附着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肝片吸虫是一种附着于羊只胆管中的常见寄生虫,感染的羊只多表现出急性或者慢性的胆管炎、肝炎、肝硬化伴随有全身性重度症状,同时还伴随有营养障碍特点。成虫所产生的大龄幼虫卵伴随着胆汁渗透到肠腔中,再伴随着肠道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快速孵化,一旦遇到宿主就能够迅速进入到机体中成长,再通过一系列的发育变化成长为尾蚴。这种寄生虫多附着在水面或者水生植物中,故多是通过羊只饮水或者吃草时侵入到机体中。
带虫羊和发病羊是羊肝片吸虫的主要传染源头,且多在温暖雨水较多的潮湿季节引起发病,有着较为突出的流行特征。羊只轻度感染时,在临床特征并不明显,当感染的整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虫体50 条以上之后即可表现出相关症状。病羊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体型消瘦等情况,若为孕羊还会出现贫血、水肿、流产等情况,严重的可出现脱水死亡。病理解剖可观察到羊只肝脏肿大,包膜纤维素沉积严重,慢性病例解剖之后还可观察到肝脏实质部位有明显的萎缩、变硬与褪色情况。
针对该病可采用按体重7.5 mg/kg 的氯硝柳胺进行灌服,或者采用10 mg/kg 的三氯苯唑进行灌服。
该病主要附着在羊群的小肠和皱胃中,虫卵能够通过粪便排放到体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只需要2周就能够迅速成长为感染性幼虫。该病多是在早晚阳光较弱、温暖的季节或者阴天季节出现,故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每年4~6 月为发病高峰时期。羊只在发病后多表现为消化道紊乱和贫血症状,病羊的皮毛非常粗乱,食欲逐渐减弱,体型也表现出消瘦特征,同时还可观察到粪便中有明显的黏液,下颌间、前胸腹下有明显的水肿情况,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最后多为极度虚弱而死亡。
在该病治疗中,可按每千克体重8 mg 的左旋咪唑混料进行喂食,也可以按2.5 mg/kg 体重通过皮下注射进行治疗。
绦虫病类型非常多,各种类型的绦虫附着在羊只的小肠引发疾病,绦虫对羔羊的危害最为严重,不仅会导致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还可导致直接死亡。莫尼茨绦虫是羔羊感染最常见绦虫病,该虫呈现出乳白色,体型宽、短,虫卵呈现为三角形。地螨为中间宿主,一旦羊只食用了含有囊尾蚴的地螨的草料就非常容易被莫尼茨绦虫感染。
绦虫病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温暖时节,且有着突出的地区特性。感染绦虫病的羊只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便秘、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因衰竭而死亡。部分病例解剖后可见大量虫体聚集成团状,造成肠套叠或者阻塞。
针对绦虫病可采用5~6 mg/kg 的丙硫苯咪唑,口服治疗。
羊螨虫病主见于羊只体表,属于一种非常多见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疾病。螨虫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羊只出现瘙痒症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病灶面积持续扩大、脱毛情况,该病有着较强的传染性。羊螨虫病原分为疥螨和痒螨,均能够在羊只的体表完成发育,疥螨多见于山羊,主要通过在羊只的表皮挖掘隧道进行寄生,同时通过隧道能够迅速吸收羊只的渗出淋巴液和角质组织,同时还可通过隧道完成产卵繁殖;痒螨多见于绵羊,通常寄生在皮肤的表面,能够对渗出液进行迅速吸取[3]。
羊螨虫病多出现在初春、秋末和冬季,一旦饲养环境较差或者管理不良,就容易引发该疾病发生、蔓延。绵羊是羊螨虫病的高发群体,在感染之后可观察到其嘴唇周围和头部,有较为严重的脱毛情况。
针对羊螨虫病治疗,可以按体重0.02 mg/kg 的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给药。
羊鼻蝇蛆病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羊群鼻腔内的寄生虫疾病。在羊群在感染羊鼻蝇蛆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鼻液明显增加、精神萎靡不振、体型逐渐消瘦等,若病情较为严重时,鼻腔中还会呈现出化脓性液体情况,伴随有脓性鼻液从鼻腔中流出,反复结痂之后仍然有化脓情况,难以自行恢复正常。羊鼻蝇蛆幼虫阶段就会直接寄生在羊只的鼻腔中,且依托于该环境持续不断地增殖,虫体增多到一定数量后引起发病。要实现对该病的有效控制,就必须要细心留意观察羊群,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就及时进行防治和管理。由于羊鼻蝇蛆有着较强的活动能力,幼虫时期就能够在鼻腔内部迅速游走,并最终进入到病羊的颅内,导致较为严重的脑膜损伤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羊只死亡。
针对羊鼻蝇蛆病的治疗,可以用2%的来苏水溶液对鼻腔实施冲洗处理,或通过为病羊皮下注射5%的敌百虫溶液,同时以该溶液对羊鼻腔喷雾处理。
羊毛虱病的病原为羊虱,主要寄生在羊只体表,能够致使皮肤组织呈现出明显的病变反应,并使得病羊皮肤处肿胀、化脓感染等情况,病情严重还可见引发全身性细菌感染,最终造成病情恶化,甚至还会引起炭疽芽孢、贫血等症状。羊毛虱寄生虫病不仅有着较强的传染特征,同时具有病情反复、难以彻底治愈的特征。
对羊毛虱病的治疗,需要针对每只病羊进行单独处理,可采用10 g 的灭虱粉对病羊患病部位进行充分涂抹,在涂抹之前需要对羊只病变部位及周围皮毛进行彻底剃除,擦拭干净后再进行灭虱粉涂抹,同时按照8 g/m2的剂量对羊圈内部进行均匀铺洒来杀灭体外环境寄生虫;3 月龄以上羊只也可以使用伊维菌素按体重0.02 mL/kg 份量皮下注射治疗。另外,羊毛虱对长期使用的治疗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人工梳理皮毛物理捕捉驱除成虫与药物治疗复合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杀虫效果。
羊消化道圆线虫主要附着在羊只的胃肠消化道,能够对羊只的肠胃功能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分泌大量的生物毒素,引发出血、黏膜受损情况,导致病羊的消化吸收功能迅速下降。在感染消化道圆线虫之后,病羊难以有效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道圆线虫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饲料或者水源来实施传播。感染该病的病羊会出现流涕、咳嗽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还可出现病羊排出成虫或者虫卵等情况,临床诊断上可作为感染消化道圆线虫的参考特征。若病情控制不及时,会使得病羊同时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精神状态和食欲差,严重的还可导致羊群出现大面积死亡病例。病情严重的羊群,会出现贫血的发病率非常高,并可伴随明显的粪便水样,体温也会迅速升高,多因腹泻脱水、支气管通道堵塞等问题而引起死亡。
消化道圆线虫病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因温度适宜能够为消化道圆线虫传播和发育创造最佳的环境,治疗方法可以配合左旋咪唑、敌百虫等药物来进行早期预防控制。与此同时,羊群在发现消化道圆线虫病后,必须对病羊的粪便进行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以防其中的寄生虫或虫卵对饲料和水源造成污染,加剧传播。除此之外,治疗上还可在饲料中添加硫化二丙胺混饲,或按羊只的体重每千克5~10 mg 左旋咪唑/5~10 mg 丙硫苯咪唑灌服,复合用药能更好地实现对消化道圆线虫的杀灭。
要实现控制羊寄生虫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做好超前预防,坚持“养放结合,预防为主”的基本理念。详细了解羊寄生虫的特点和地区常见高发病种,掌握发病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减少传染源和切断羊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为此,地区畜牧兽医部门定期开展羊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动态掌握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养殖户针对出现症状的羊群进行隔离管理和及时有效治疗,同时建立起羊寄生虫疾病档案,从羊群的饮食、饮水等各方面了解羊寄生虫的感染途径等,做好预防和有效的消毒管理。
重视对羊群生活环境的管理,及时对羊舍进行修缮和合理布局,提升羊舍的整体环境质量和保温控湿效果,保证有充足的采光、通风效果。尤其是针对新生羔羊和妊娠阶段母羊,必须提供一个舒适、温暖、干净、整洁的环境,湿度需要保持在65%~70%,温度需要保持在18~25℃[4]。定期对羊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消毒管理,及时对病羊污染物进行清理无害化,彻底消灭传染源,从根本上实现对疾病的预防。
目前,针对羊寄生虫病的治疗,化学药物给药是最方便快捷的手段。在发生羊寄生虫病时,必须结合羊只的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严格专业排查和诊断,根据疾病诊断结果进行科学用药。与此同时,深入到羊群生活区域进行羊寄生虫病现场检查和羊群的筛查,对有疾病表现的羊只进行隔离集中管理和群体给药治疗,并对同群其他羊只进行观察和跟踪,出现异常的及时隔离治疗。
为羊群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饮水,这是保证机体营养供给的重要基础。随着季节的变化,养殖户需要注意保存足够优质草料,在天然食物逐渐减少之后,羊群非常容易出现体质下降和掉膘等情况。为此,养殖户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做好相关饲草料的准备,充分利用地方现成的野生牧草、禾本科植物秸秆等天然资源,通过干贮、青贮、氨化等科学手段进行处理后,做好草料管理工作。在日常喂养期间,则需要注意按照4∶6 的比例搭配精、粗饲料,确保粗纤维性饲料的添加含量不得低于50%,同时为羊群提供全天24 h 不间断的清洁饮水,天气较为寒冷的情况下,还可对饮水进行适当加热。在饲料管理期间,必须高度重视对饲草料的合理保存,以防出现饲草料霉变、霜冻等情况,滋生寄生虫。除此之外,养殖户还需要在秋冬季节定期向羊群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可以在羊舍周围悬挂牛羊专用营养砖,由羊群自行舔舐来补充基本营养元素,保障羊群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疫苗免疫注射是增强羊群抵抗力的重要手段,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对羊群进行预防寄生虫病的疫苗注射,能够有效降低相对应寄生虫对羊群带来的影响。在进行疫苗注射期间,必须确保所有疫苗来源可靠,同时准确掌握疫苗剂量,以正确的方法完成免疫。所有完成疫苗注射后的羊只,及时采样对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监测,针对未达标的羊只及时补免,筑牢防疫屏障。
总而言之,羊寄生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对羊群的健康带来较大影响,还会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此,重视对羊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科学管理、饲料搭配,科学喂养、卫生管控、疫苗防控等措施来形成综合性的羊寄生虫病防控体系,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损耗,提高效益,保障羊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