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霞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技艺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玉溪青花瓷代表着历史上云南陶瓷烧制技艺的杰出水平,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敦厚,纹饰简洁生动,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2013 年,玉溪青花瓷器烧制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年来,这一古老技艺面临着传承中断、市场需求下滑和现代生产方式的冲击等诸多挑战,这使玉溪青花瓷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迫切。
二、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一)提供灵感来源,促进艺术创新发展
手工技艺类非遗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表征,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每一种技艺,都融入了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同时,这些传统技艺在当代也具有深厚的价值。它们为现代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和实践基础,是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桥梁。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在继承和发扬这些技艺的基础上,能够创作出更为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因此,保护和传承手工技艺类非遗,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更是为了激发艺术的创新活力,推动文化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展示非遗魅力,带动旅游业发展
手工技艺类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包含古人的智慧与生活哲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深与博大。其精妙细腻的技巧和富有历史底蕴的故事,能为游客带来深刻的文化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现代旅游追求的人文核心。随着文化体验旅游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满足于肤浅的观光,他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并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在这一背景下,手工技艺类非遗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当游客亲眼见到匠人的手艺展现,甚至有机会亲自体验,他们就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因此,保护与传承手工技艺类非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为旅游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这样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守住文化根脉,促进文化传承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展、机械化生产日益普及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需求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这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情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传承,有助于守住文化根脉,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每一种技艺都蕴含着一段历史,背后都有一个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智慧的故事。这些技艺记录了祖先的生活方式、思考方法和审美情趣,它们是人们与过去沟通的桥梁,也是人们理解自己文化身份的钥匙。非遗技艺往往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它们包含的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尽管许多技术已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但传统手工技艺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仍有其独特的价值。通过对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可以将这些宝贵的遗产传遞下去,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三、玉溪青花瓷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起源与早期形态
玉溪青花瓷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的工匠在玉溪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高品质瓷土和独特的天然釉料,逐渐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瓷器生产中心。[1] 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早期的玉溪青花瓷风格偏向古朴、雅致。这些瓷器上的图案多为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及吉祥图腾,色调清新、淡雅,线条流畅,充分展现了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和地方特色。由于稀有且技艺独特,早期的玉溪青花瓷很少流入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溪青花瓷技艺逐渐开始与其他地区的瓷器技艺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玉溪青花瓷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高质量的工艺,成为我国瓷器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变迁与技艺演变
玉溪青花瓷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与技艺上的演变。由最初的原始手法,到后期的繁复工艺,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人智慧的积累与创新。明朝时,玉溪青花瓷以其精美的画工和独特的釉色受到皇家青睐。到了清代,受各种因素影响,它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也呈现出地域化、多元化的特征,技艺上也开始更加讲究细节。[2] 民国时期,玉溪青花瓷面临市场的竞争和技艺的挑战,开始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和实用性的结合。随着技术的进步,玉溪青花瓷也开始尝试与现代工艺结合,如釉下彩、雕刻等新技术的引入。玉溪的青花瓷继承了珍贵的传统烧制技艺,同时又不断创新,融入了本土特色和当下时代的元素。
(三)传承与保护现状
在现代社会,玉溪青花瓷正经受着一系列外部压力的考验。
首先,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推进导致大批量、低成本的产品充斥市场,使这一传统手工艺在经济效益上难以与现代工业产品竞争。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的制作环节被机械化生产方法替代,这对青花瓷的原有技艺构成了冲击,使某些传统技艺面临中断的危机。
其次,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变迁,市场对玉溪青花瓷的需求逐渐减少。现代消费者更加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新颖性,而对于需要长时间精心制作的青花瓷,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鉴赏力。
最后,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同感逐渐减弱,许多传统手艺者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这不仅使玉溪青花瓷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更加重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的风险。
四、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一)建立特定的保护区与传承基地
1. 设立特定的青花瓷保护区
为确保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有效保护和持续传承,须设立特定的青花瓷保护区。在此区域内,所有与青花瓷相关的生产活动应得到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按照传统工艺进行。这些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建筑应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禁止进行与传统制瓷工艺无关的开发活动。
2. 建立青花瓷传承基地
建立传承基地旨在为青花瓷艺人提供一个集训练、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平台。基地内应配备专门的工作间、研磨室、烧窑设备等,确保所有制瓷过程均可在此完成。同时,可以引进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担任导师,指导年轻学徒,确保技艺得以传承。基地还应设立专门的研究中心,负责对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材料选择、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不断完善和优化传统工艺,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基地还可定期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交流活动,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玉溪青花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推进教育普及和文化推广
为确保玉溪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玉溪地区中小学可开发青花瓷的校本教材,使青花瓷知识走进课堂。同时,可邀请老艺人进校园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还可以通过组织展览、实地考察等形式,使学生对青花瓷的起源、技艺和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推进青花瓷文化旅游与体验活动
此外,可以通过媒体、图书、在线课程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青花瓷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3] 玉溪地区应利用其丰富的青花瓷文化资源,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项目。可以设置青花瓷体验工坊,游客在此可以近距离观察艺人的制瓷技艺,了解制瓷全过程,并有机会亲手制作独特的青花瓷艺术品。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与青花瓷相关的文化节、竞赛、展览等活动,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提高其对青花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融合潜力。玉溪青花瓷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工艺特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1. 建立艺术创作、展览与交流平台
这样的平台可以定期举办青花瓷艺术展览、设计竞赛、工作坊等活动,为艺术家、设计师、研究者和普通大众提供一个展示、学习和交流的场所。[4] 这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青花瓷的了解和喜爱,还可以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2. 鼓励传统与现代设计师的合作与研发
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还应鼓励传统与现代设计师的合作与研发。通过组织青花瓷主题的设计工作坊、创意营、研讨会等活动,鼓励传统工匠与现代设计师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创意和设计方向。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还可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从而为青花瓷开辟出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和未来。
(五)建立专项文化基金与奖励机制
为了支持和鼓励青花瓷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设立“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基金”。这个基金的功能不仅限于为非遗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它还着眼于为传统艺人和愿意学习的新一代提供技艺培训课程。同时,通过策划并举办各种规模的传统手工技艺展览和交流活动,可以让大众深入了解并欣赏这门古老的艺术。[5]
为确保更多匠人的投入和参与,可以实行“非遗技艺传承奖励机制”。每年举行一次评选,那些在非遗传承上有所贡献的匠人或团体都将得到荣誉的嘉奖,并会被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针对年轻有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匠人,将有机会获得“非遗新星”奖项。同时,基金还可以资助开展“非遗传承工坊”,在各大高校定期推广手工技艺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体验与学习。另外,通过与各大院校设计专业的紧密合作,探索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交融,为传统手工技艺赋予新的生命和创造力。这不仅可以帮助普及非遗知识,还可以发掘并培养新一代的技艺传承者,推动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发展。
(六)促进社区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社区不仅是非遗文化的直接传承和体验地,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在这里,传统技艺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手工技艺展示、工作坊、培训班等,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知、学习和实践青花瓷技艺的平台。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为青花瓷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公益组织、文化机构、私营企业等多种社会力量为青花瓷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不仅为这一技艺提供經济支持,还带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如私营企业在与青花瓷艺人合作的过程中,探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推出新的青花瓷作品,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通过社区的直接参与与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共同为手工技艺类非遗的繁荣和传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五、结语
手工技艺类非遗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还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需要对传统技艺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还要注重其创新发展,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在未来仍能为更多人所熟知和传承,推动非遗保护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