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2024-03-14 12:55王秦怡刘舒扬
环球人物 2024年5期
关键词:总书记

王秦怡 刘舒扬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放”和“改革”如手心手背,常常一起被提起。这是因为“以开放促改革”的逻辑在过去几十年中屡屡得到验证。2013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的改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源性”的改革,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另一种是“外源性”的改革,即倒逼式的改革,如开放倒逼式改革。从1978年起,决策层一直尝试通过对外开放来瓦解僵化的体制。

而在全面深化改革年代,“以开放促改革”的逻辑同样适用。开放了,很多新事物进来,发现旧的规章制度、思维方式、办事方法等不合适、不具有竞争力,因而产生改革的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所指出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制度型开放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早在2013年9月2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就强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3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上海自贸区筹备工作汇报。在他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同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揭牌运行。

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记得,上海自贸区获批消息传出后,一些人来问试验区是怎么回事,当得知这主要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时,就失望地走开了。但其实,试验区要试出效果,至关重要的是,各方要摆脱“抢蛋糕”(政策红利)的思维,发挥“做蛋糕”(制度红利)的智慧。

2022 年11 月4 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则是,金融危机后,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协议——无论是美国发起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还是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实际上都是在为全球自由贸易制定游戏规则。而传统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系局限性日益突出——主要涉及货物贸易而很少涉及服务贸易,只协调关境外壁垒而不涉及关境内壁垒,WTO发展红利正逐步减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上海自贸区,正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国内改革的动力,探索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

2013年,上海自贸区推出国内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当时,负面清单已逐渐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但此前在中国,仍以正面清单为主。中国政府定期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列出对外资的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目录。外商投资按照这一目录,经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审核同意。而负面清单则是以清单方式列明哪些为禁止行业和领域,对企业意味着“法无禁止即可为”。

短短8个月,1.6万多家投资企业、28万名从业人员被吸引到了上海自贸区,3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事项初步形成。2015年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得知这些成果,特别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切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努力创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11年间,上海、重庆、新疆等22个自贸区先后设立,包括负面清单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制度在各自贸区内率先实施。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先后历经7次“瘦身”,从最初的190条减少到了如今的27条,并被推广到全国,纳入2019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站在上海自贸区成功上线后,货物进出口申报由原来的24小时压缩到半小时以内,中国(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纷纷上线。广东自贸区率先试点“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截至2024年1月,已有43艘國际船舶入籍“中国洋浦港”。图为2018年11月2日,航拍在海南洋浦港吊装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的集装箱船。

截至2023年9月,自贸区已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同时,进出口规模更是从2013年的0.7万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7.67万亿元。

自始至终,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念兹在兹,深谋远虑。在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他叮嘱深圳要“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他实地考察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对北京自贸区,他要求“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随着自贸区的建设,中国已准备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2020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讲话中,他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也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2021年9月16日,中方正式申请加入CPTPP,CPTPP前身即TPP。正如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所表示的,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加入CPTPP,达到CPTPP的高标准。2023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同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下简称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从自贸区到海南自贸港,从制度创新到制度集成创新,中国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海南自贸港可谓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时间拨回到2018年。这一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多次被会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所打断。很多同志流下了热泪。”时任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符宣朝回忆道。

次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为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顶层设计。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启航。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海南,对自贸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4月12日,他听取了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情况介绍,并仔细观看了开发区发展历程、建设成就、未来规划以及入驻企业成果等展示。他指出,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示范区,要总结好海南办经济特区经验,用好“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这次考察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小铲滩港区,习近平总书记同现场作业人员、挂职干部代表等亲切交流。他认出了站在对面的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首位外籍员工——哈萨克斯坦小伙鲁斯兰。“我看你的样子好像似曾相识。这是中国通了。欢迎更多的国际人才过来,大家都是一家人。”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曾在一场演讲中提到了海南大学留学生鲁斯兰在中国无偿捐献“熊猫血”( RH阴性血)的故事。也正是在那场演讲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我很荣幸能和习主席交流。他非常包容,很欢迎国外企业和人才到中国来。”鲁斯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国开放的态度。”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今,海南自贸港已成为制度集成创新方面的新高地。

“为海南自贸港的速度与效率点赞!” 当把“中国洋浦港”籍全套船舶证书领到手中时,上海哥伦比亚船舶管理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薛瑞俊由衷感叹。由薛瑞俊所在公司管理的“长锦扬子江”轮是第三艘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外资船舶。面对跨国转籍工作牵涉部门多、交接过程在海外等困难,有关部门采取系列举措,所有政务事项均在申请当天办结,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这一改变得益于“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从国际船舶登记新机制,到保税油供应新政策,再到外籍船员准入新突破,“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汇集了海关、海事、税务、交通等部门改革智慧,进一步提升了海南自贸港运输往来的自由便利水平。

截至2024年1月,已有43艘国际船舶入籍“中国洋浦港”,助力海南省国际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海南自贸港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40项,为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夯实制度基础。

吸引外资,利用外资

202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一是扩大市场准入。二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是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吸收利用外资工作,多次强调“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要求“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等等。数据证明了这一政策的效果——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超过1.2万亿元;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低迷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仍达到1.1万亿元,为历史高位。

这是对近日来外界炒作“外资撤离中国”的有力反驳。

尤其是“中国制造”。2023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79.2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1%、12.2%。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外资为何青睐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2023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选择了广东。4月12日,在韩国乐金显示公司广州制造基地里,公司负责人向他介绍基地生产的壁纸屏、透明屏、车载屏等先进显示器,对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这说明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们在这里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市场是个海洋,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正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此外,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也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同时,多家外资企业表示,中国具备极高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生产研发等各环节提供了极大便利。

因此看好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不在少数。2022年,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以下简称空客)在蘇州设立研发中心。2023年4月28日,空客A320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第二条生产线在天津破土动工,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我们最近刚发布了未来20年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翻三倍,成为最大航空服务市场。”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

几乎同时,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指出:“我和马克龙总统共同见证了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深化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传统合作,培育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合作增长点,包括共建碳中和中心、加强人才联合培养等。”“两国致力于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外资的引入,也搅动了改革的一池春水。一个例子是,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一项“全面取消”,意味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全面放开的范围从自贸区扩大到全国,真正从试点走到推广。

近一个月后,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将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将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认为,“这一系列部署一脉相承,持续释放扩大开放、大力吸引外资的积极信号,就是要给予外国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以对外开放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服务贸易+数字贸易

202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2023年9月3日,服贸会首钢园展区,氢能VR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是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自2019年以来,每逢服贸会,国家主席习近平都会发表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宣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世界共谋发展的决心。在习近平主席的历次讲话和贺信中,“创新”一词被反复提及。

2020年服贸会,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要“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并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北京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3年来,扩大产业开放,提升要素协同效应,取得了积极进展。

位于海淀区的百放英库(以下简称百放)是北京首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发现平台,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找到那些原创的、全球领先的、有巨大临床及市场需求的项目,由我们的药物研发专家来做孵化研发,做成候选药物,打造有竞争力而可持续的创业公司。”百放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平台每年将筛选、引进多个原创研发项目,并推动产生“百放衍生公司”,形成独有的鼓励生物医药原始创新的产业生态。

目前,百放启动的项目覆盖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免疫肿瘤等领域,部分正在进行化合物优化或动物实验;同时,多个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CT)知识产权申请已完成提交。百放正逐渐搭建起从实验室的科研发现到源头创新药的桥梁,为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故事”再谱新篇。

百放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3年来,乘着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北京市实施了近50项全国首创性政策,落地了70多个全国标志性项目,建设了90多个功能型服务性平台,形成了50多项体制机制创新。从2020年9月到2023年9月,示范区累计吸收服务业外资457.5亿美元,占全国服务业吸引外资的11.2%。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北京市服务业得以推进改革、释放潜力、实现发展。

去年11月,示范区建设又迎来“2.0版本”——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在6个方面提出170余项试点任务,为北京下一阶段推进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

创新,始终是加快培育服务贸易的新动能。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稳中有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同比增长10%。“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实现两位数增长颇为不易,为稳住我国外贸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

数字贸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领域。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方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充分展现中方愿与各国一道促进全球数字贸易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个多月后,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办,这是中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习近平主席在向本次博览会致贺信时指出,当前,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亮点。近年来,中国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规模和增速都已位居世界前列。据海关测算,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堪称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

2023年9月20日,正值初秋时节,暑意还未消散,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电子屏幕实时了解商贸城运营及“义新欧”班列运行情况,并走进市场同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市场行情。

早在20多年前,2002年底,刚从福建调任浙江不久,习近平就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深入市场交易区考察调研。彼时,这座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义乌第五代市场刚刚投入营业。如今,义乌第五代市场经营面积达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名产业工人,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

义乌的第六代市场也正在加速推进中。线下,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正在有序建设。项目占地562亩、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83亿元,打造集聚众多新业态新模式贸易主体和供应链服务主体的新型数字市场。2023年12月2日,全球数贸中心项目的重要展示窗口——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数智展厅正式开放。

线上,义乌市场官方网站——“义乌小商品城”(www.chinagoods.com)正在迭代优化,提升“关汇税、运仓融”一站式数贸服务功能,让贸易更简单,帮助用户更便捷地“一键触达”全球小商品。目前,平台已开通6个国家站,平台入驻市场经营户总数达5.8万家,累计交易金额超960亿元。

在2023年9月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商贸城要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吃改革饭长大的义乌无疑是中国高水平开放、引领性开放、制度型开放的生动注解。

“绿色名片”

除了享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誉,义乌还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

2023年5月6日,“一带一路”中亚国际贸易洽谈会暨一路通跨境电商平台(义乌)采洽会在义乌举行。在洽谈会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车辆采购商与新疆一家公司签订了100辆新能源车出口协议。“义乌有庞大的光伏产业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我们会前往国际商贸城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把我国优质产品输入到义乌。”哈萨克斯坦的一位贸易代表说,期待更多项目落地、更多订单达成。

绿色,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2023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指出,中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

当前,中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2023年全年出口177.3万辆,同比增加67.1%。电动载人汽车和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一起,已经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4年5月24日,在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汽车造型设计、样车试制和新能源联调试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23 年7月4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来自中国的新能源客车批量交付仪式在当地独立广场举行。图为司机展示并操作客车仪表盘。

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就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经过不懈努力,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产销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也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使之成为一张“中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关注着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0年9月,习近平在福建宁德调研时提出殷切希望。

如今,宁德已经成为福建的新增长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开创了跨越赶超的“宁德时代”。据福州、厦门海关统计,2023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规模达1287.5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49.5%;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速达80.3%。此前的2021年、2022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规模连续突破300亿、800亿元人民币大关,贸易值整体规模连续翻番。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越开放越改革,越改革越开放。诚如多年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博鰲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所强调的:“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不停步,我们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我们要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Marxism and the Excellent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从习总书记考察朱熹园说起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
总书记的告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