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琼
2023年11月22、23日晚,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举办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弦乐艺术人才展演”音乐会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成功举行。新时代中国优秀青年弦乐艺术家们用自己娴熟的演奏技巧、充满热情和细腻的音乐表现,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两场精彩的音乐会。在场观众为年轻音乐家们的优异表现发出由衷的赞叹,为中国的优秀青年弦乐人才感到自豪和鼓舞,为中国的弦乐事业后继有人感到欣慰。
“全国优秀青年弦乐艺术人才展演”旨在扶植培养青年骨干弦乐人才,为中国弦乐艺术事业全局的发展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正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俞峰所言,文化强国的关键在“强”,强的重要支撑在人才。我们要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艺家,特别是把青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发挥好全国文艺评奖选拔人才的导向引领作用。本次展演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营造文艺界“大练兵、大比武”的氛围,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出精品,支持青年艺术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形成文艺界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人才成长环境和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通过层层选拔、跟踪培养、集中展示、重点推介,以及近半年来中国音协各团体会员、十一大音乐学院、中国音协所属专业学会和个人报送以及专家推荐等,再经过两轮评审,最终从97名参选人员中选出13名青年弦乐人才参加展演。
一
最年轻的“00后”小提琴家林瑞沣以一首炫技性乐曲——帕格尼尼的《女妖之舞》拉开展演音乐会的帷幕。作品是由芭蕾舞剧《贝涅温图的婚礼》音乐中“核桃树下的女妖”主题写成的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著名小提琴独奏曲。林瑞沣是上海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多次参加重要音乐节,获得过多项国内外小提琴比赛大奖,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他演奏的抒情性段落优美动听,与技术性段落形成对比,左右手技术全面,左手拨弦、大段的双音与泛音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与乐队配合默契,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性,显示出较为全面的音乐素质。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谢昊明博士演奏的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是一首集西班牙民歌、舞曲、民间器乐于一体的炫技性小提琴作品。作曲家运用传统小调式与西班牙民族调式相交替的形式,采用民间舞曲的独特节奏型与旋律交替穿插配合,利用小提琴的不同演奏技法模仿西班牙各种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谢昊明的音色优美,音色变化丰富,通过连续换弓、交替拨弦、泛音、装饰音换指等超高难度的技巧表现了卡门的热情坦率、欢快洒脱、豪放不羁。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党华莉博士是多项国际音乐比赛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一名获得者。她演奏的是拉威尔的《茨冈音乐会狂想曲》,作品音调简洁明快,充满浓郁的匈牙利民间风情,是作曲家音乐风格成熟后的巅峰性作品,演奏难度极高。党华莉的演奏从小提琴G弦的独奏开始,一段抒情性曲调后转到豪放的G弦高把位段落,华彩段的附点、滑音和快速的双音进行及晶莹的泛音音响处理都非常出色且具有自己的特点。随后的双音、颤音及与乐队和竖琴的呼应,尤其是通过模仿口哨声采用的泛音技巧,“无穷动”般流动的旋律与乐队的音响混成一片,直至高潮。党华莉的演奏技术全面,收放自如、轻松潇洒,毫无技术负担。她的音乐表现力强,将吉普赛音乐风格和奔放的歌舞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慢板和快板节奏的对比,既轻巧活泼又绚丽多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上海交响乐团年轻的乐队首席柳鸣也是多项国内外音乐大赛获奖者,是一位技术全面的小提琴演奏家。她演奏的《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圣-桑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而作。作曲家根据演奏家所擅长的技术特点写作了大量快速乐段、泛音段,以及三六八度双音、连顿弓和华彩乐句,赋予了独奏小提琴极大的表现空间。柳鸣演奏的第一乐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无论是华丽的炫技,还是抒情的旋律,都细腻地展现了作品所独具的丰富内容和风格,将浪漫主义热情的幻想与古典主义严谨的理性完美结合在一起。作为乐队首席的她,能够很好地把握独奏与乐队的平衡,与乐队配合默契,高规格地完成了这首作品。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高参演奏的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写作于1940年夏季。作品极具个性,华丽辉煌,富有节日气氛,节奏占有重要地位。高参的演奏能够根据音乐的要求处理好左右手关系,以达到准确表现作曲家意圖的目的。他的音乐张弛有度,洒脱而富有激情,无论对音色和细节的掌控,还是对乐句力度与色彩均匀的把握都给人以一气呵成的酣畅之感。
黎雨荷博士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副教授,是此次展演中唯一一位演奏中国作品的演奏家。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她手上有着独特的音乐处理。她的演奏温柔动人,感情细腻,在演奏上努力通过模仿中国戏曲唱腔和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来表现优美意境和欢快活泼的情绪。尤其在滑音的处理上与其他演奏家有所不同,令作品风格和情绪的表达及气氛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独具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的副教授陈曦是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获奖者,他演奏的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难度很大的作品,特别是第三乐章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陈曦在此曲中展示出自己出色的技术把控力和成熟稳健的音乐处理。他演奏的第二、三乐章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特色和风格,将作品深刻的抒情性、活泼的舞蹈性,以及悠长委婉、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主题旋律充分地表现出来,博得现场听众最热烈的掌声。
二
我国的中提琴教学和演奏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许多中提琴演奏家开始在国际重要比赛中获奖,并在国内外重要乐团担任首席,尤其是年轻的梅第扬还成为第一位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的中国人。参加此次展演音乐会的两位年轻中提琴演奏家也是国内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选择的曲目极具难度和挑战性。
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刘璨元博士演奏了帕格尼尼的《大奏鸣曲》。这是帕格尼尼为中提琴和乐队而作的作品,开创了中提琴极高炫技性作品的先河,尤其是中间大段的双音,是对演奏家的考验和挑战。刘璨元在演奏中将作品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抒情旋律通过巧妙的变奏和发展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鲜明个性,表现了其出色的演奏技艺。
另一位中提琴演奏家沈子钰是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她演奏了瑞士出生的犹太裔美国作曲家布洛赫的《中提琴与乐队组曲》(第四乐章)。该乐章的规模相当庞大,极具新意,作曲家将中提琴的主题旋律描述为“带有犹太风格”,称这是“他写过的最愉快的段落”。沈子钰对布洛赫独特而真诚的音乐语言和作品中明显的东方色彩把握准确,出色地将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点诠释出来。
三
参加展演的三位大提琴演奏家都是来自音乐学院的年轻教师。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王丹迪演奏了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她的演奏很好地表现了海顿音乐特有的轻快、幽默、优雅的风格特点,展示出了大提琴的多面性,显示出她对乐曲的把握能力、风格的准确性和娴熟的演奏技巧。
相比之下,青年大提琴家吕冰夏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则更加深沉,充满内在激情。这部克制、内敛、高度个人化的协奏曲是埃尔加构思许久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许多大提琴家的保留曲目。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目前在浙江音乐学院任教的吕冰夏将第四乐章威武雄壮、充满戏剧性的第一主题在快速辉煌的琶音推动下完美呈现。她的演奏充满朝气,情感丰富细腻,层次清晰,感人至深。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鲁鑫博士演奏了人们熟悉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要求演奏家在高速和复杂的乐句中展示出卓越的技巧。鲁鑫在演奏中能够深入理解作曲家的意图,通过丰富的技巧与表现力传达作品中浓郁的情感色彩,展示出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情感上的起伏,并将这些情感真实地传递给听众。他与乐团紧密合作,保持良好的协作和平衡,为这部作品带来新的魅力和活力,显示出演奏家娴熟的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青年低音提琴演奏家钱博文为音乐会选择了被称为“低音提琴上的帕格尼尼”的乔尼·波泰西尼根据贝里尼歌剧而创作的《梦游女幻想曲》。作品巧妙地展现出低音提琴的炫技技法与深情歌唱。由于低音提琴与乐队合作的演出少,很少有乐迷能够现场聆听到低音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在音乐会中的呈现。可以看到,钱博文作为上海交响乐团乐团的年轻首席和演奏家,其演奏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水平,试图通过高难度的乐曲展示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
担任此次优秀青年弦乐人才展演协奏的是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指挥是“艺苑撷英——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展演”入选者袁丁和景焕。第一天出场的袁丁和第二天亮相的景焕共执棒了13部古典、浪漫及现代作曲家的协奏曲,曲目量和难度之大,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冒险性。总体而言,两位年轻指挥家与乐队和与独奏家之间的配合、声音的平衡和作品的完成度等方面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四
中国弦乐艺术已有百年历程,中国的弦乐教育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以小提琴为例,1929年12月22日,时年17岁的马思聪从法国回到上海,以首位中国独奏家身份与上海工部局乐队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的《降E大調小提琴协奏曲》,他也是首位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中国小提琴演奏家。20世纪30年代马思聪创作了《思乡曲》《西藏音诗》等一批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小提琴作品,使得小提琴这件外来乐器开始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马思聪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小提琴教授,培养了林耀基等优秀小提琴人才。林耀基作为当代小提琴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人物,受到国内同行和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被西方誉为“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曾经多次在他的自述及采访中提及:“马思聪影响了我的一生。”林耀基继承了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立了“林氏教学法”,为中国小提琴教育与教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注意到,参加此次展演的7位小提琴家中有6位曾是林耀基教授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从这样的学缘关系来看,又何尝不是中国弦乐人才培养的一种伟大传承!
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高水平弦乐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显著提高。1980年,林耀基先生带领17岁的胡坤获得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使中国小提琴在重要国际比赛中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中国自主培养弦乐人才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随后中国众多弦乐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认可。近年,更有青年中提琴家梅迪杨,获得德国ARD比赛第一名,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首席的首位中国人。
从本次“艺苑撷英”优秀青年弦乐人才展演来看,这些参演人员绝大多数不是职业演奏家,而是国内顶尖音乐院校的教师,但同时也登台独奏,演奏室内乐、与交响乐队演奏协奏曲,在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宝贵的舞台实践经验同时反哺教学,这也是我国青年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特色。正在冉冉升起的青年一代弦乐艺术人才,通过这种多重身份,已经基本完成了一次“接力”,将中国弦乐教学、演奏的传统继续传给下一代。
令人可喜的是,此次参加展演的青年演奏家中有多位具有博士学位,如中央音乐学院的党华莉、谢昊明、鲁鑫,中国音乐学院的黎雨荷,浙江音乐学院的刘璨元等,也有在读博士研究生高参、沈子钰。随着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亟需高学历、高水平的音乐人才,过去我国没有自主培养表演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学位体系,只有靠国外来培养。近来,在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高层次艺术专业学位的设立,这正适应了时代的趋向和需求。现在这个机制的建立,使许多优秀演奏家可以在国内进一步深造和攻读更高的学位。高学历的表演专业人才,在技术的完善和音乐的表现中显示出他们的优势和潜力,也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建立艺术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次展演获得的成绩与我国新时代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来,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注重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融合不同学派的特点和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弦乐教学体系。此次展演中的13位青年弦乐演奏家都在中国接受基础的音乐教育,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当然,我们也看到此次展演暴露出一些青年音乐家缺乏高水平舞台实践经验的问题,造成演奏时较为拘谨,技术和音乐上发挥不够稳定,独奏与乐队间的配合和平衡把控不足。而这也是这个展演项目的重要意义所在——为优秀的青年弦乐人才提供高规格、专业化的舞台,搭建交流和切磋平台。
本次“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管弦乐人才展演”音乐会汇集了目前中国最优秀的青年弦乐艺术人才,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专业院团的13位优秀青年弦乐演奏家为观众呈现了两场极高水平的视听盛宴,展示了我国年轻一代弦乐演奏家的风貌。这是继“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展演”之后,在弦乐领域的一次“大比武”,也是国内顶级青年音乐人才之间的强强联手与合作。音乐会演出曲目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化、音乐和技术的完美表现、审美趣味与格调的高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舞台展现能力、年轻人的锐气与自信等,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示,为我国弦乐人才培养事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