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CIPP模型的实证研究

2024-03-13 01:33程家福钱曼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权重劳动

程家福, 李 蒙, 钱曼丽

(1. 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2.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高校要明确劳动教育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同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健全和完善评价方法,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3]。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改革学校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等方案。因此,全面加强我国劳动教育势在必行。教育评价对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具有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劳动教育评价关系到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计划、内容、方案及改进等重要问题,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及有效监督作用。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4]、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5]、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向[6]及优化路径[7]等方面,而有关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陈超等[8]将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及学生整合为一体,构建了“一核三阶五维”的高职院校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于秋叶等[9]从劳动教育的本体、主体、客体及载体四个维度,健全了高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李鹏[10]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预期学习成果,基于OBE理念构建了高职劳动教育考核与评价体系。丁瑞[11]引入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蔡瑞林等[12]在构建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混合方法开展了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定量分析。可见,学者们普遍意识到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构建的重要性,但现有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略显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A大学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后续劳动教育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1 CIPP模型与高校劳动教育评价

1.1 CIPP模型

CIPP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斯塔夫比姆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教育评价模式[13]。 该模型包括: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结果(product)四个评价部分, 简称为CIPP模型。 其中背景评价是对项目实施的基础环境条件、设计目标合理性等进行的评价, 是CIPP评价模型的基础; 投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等投入情况所做的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反馈; 结果评价主要是对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价。 CIPP模型作为成熟的教学评价模型, 主张评价注重的不是目标的达成, 更重要的在于改进,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式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弊端, 并以其科学性及普适性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领域。

1.2 CIPP模型与高校劳动教育评价的适用性

首先,高校劳动教育涵盖了日常生活、生产性及服务性劳动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性教育。这决定了评价工具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特点。CIPP模型作为决策导向评价,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全要素,能将所有影响因素囊括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有效解决了教育目标在不同类型的教育层次间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其次,高校劳动教育以过程体验促进学生阶段性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CIPP模型以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环节,弥补了传统教育评价注重结果的弊端,符合高校劳动教育对过程性评价的要求。最后,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CIPP模型作为改良导向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提升,且该模型注重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的统一,这与高校劳动教育评价目的具有一致性,也是CIPP模型作为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的关键。因此,CIPP模型以其导向性、过程性、改进性的特点符合高校劳动教育评价的要求。

2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中心环节。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14-16]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及高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5个三级指标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1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1) 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对项目实施的背景条件和目标进行的评价,即判断评价项目所处的基础环境条件是否具有实施的可行性,是CIPP评价模型的基础。高校劳动教育背景评价主要考虑学校环境、目标合理性等,如高校是否具有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氛围,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力度,高校培养目标是否清晰、符合政策要求等。

2) 投入评价。投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情况进行的评价。高校劳动教育投入评价,主要考察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组织保障及场所等。

3) 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检查、分析及反馈。高校劳动教育以过程体验促进学生阶段性成长,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教育课程是实施过程的保障。高校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主要考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学生参与的情况、劳动教育课程安排等。

4) 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对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价,即对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成效进行评价。成果评价既是对教育成果的检验,又为后续教育改进工作指明方向。高校劳动教育成果评价主要考察教育产生的效果及学生学习成果。如劳动教育效果、学生素养提升等。

2.2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模型

1)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它能够有效地解决难以量化、非确定性问题。其基本操作步骤包括:

① 建立评估因素集和评估等级。假设有n个评估因素,所有评估因素构成指标集合U={u1,u2,u3,…,un},然后确定评估等级。假设有m个评估等级,所有评估等级构成评语集合V={v1,v2,…,vm}。

④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将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与各项指标权重相乘和相加计算综合评价结果P=[p1,p2,…,pm],计算公式为

pj=∑(rijQi)j=(1,2,…,m);

(1)

(2)

式中,dij表示第i个指标中选择第j种评价等级的人数,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P。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重要基础,最常见的方法为层次分析法,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本研究参考赖莉飞[17]、姚登宝等[18]学者的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以此提高权重的客观性。

首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si。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依据结构模型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并采用1~9标度法(见表2)来表示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重要性排序及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含义

式(3)和式(4)中: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参见王慧杰等[19]的研究。

其次,当计算得到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时,表明该指标权重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重新调整计算。

再次,熵权法计算权重(wi)。熵权法数据来自对客观状况的评价(本研究获取的395份样本数据通过可靠性检验,克隆巴赫系数α=0.981>0.900),应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可以提高其可靠性,熵权法权重的具体计算步骤详见张晓纯等[20]的研究。

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的权重,得到最终指标权重

(5)

3 基于CIPP模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本研究以安徽省A大学作为评价对象,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运用CIPP模型设计了《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法调查问卷》, 对该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A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研究生、本科生及学校管理人员, 采用线上方式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408份, 剔除信息不全的无效问卷, 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395份, 回收率为97%。 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和样本数据KMO值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 分别为0.981>0.900、0.977>0.700, 表明该问卷信度和结构效度较好, 满足问卷信、效度检验要求。

3.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1)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①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将构建的指标体系由上到下分为目标层、 准则层及方案层, 分别对应指标为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 如表1所示。

②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将一、二、三级各项评价指标分别构建成两两比较矩阵,采用1~9标度法来表示指标间的重要性(见表2)。邀请校内专家对各项指标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打分,经过汇总和整理将数据录入YAAHP软件进行处理(以一级指标为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一级指标判断性矩阵

③ 重要性排序及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根据式(3)和式(4)求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 对于指标不一致的比较判断矩阵, 及时反馈给专家进行适当修正。 最后经计算检验本研究构建的各层次指标体系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均小于0.1, 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

2) 熵权法计算权重。根据熵权法计算步骤,得出熵权值。然后运用式(5)求出综合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3.2 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评价

首先,建立评估因素集。综合评价因素为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因素。其次,确定评估等级。将评估等级设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并对各评价等级依次量化赋值为5、4、3、2、1。最后,通过对395份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运用式(1)、式(2)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及综合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问卷统计结果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表

运用式(1)、式(2)将模糊评价矩阵与各项指标权重相乘并相加,计算最终综合评价结果

P=[0.335,0.363,0.221,0.073,0.007]。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最大隶属度的值所对应的评估等级作为评价结果。本研究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中的最大值为0.363,对应评价等级为“良好”,表明安徽省A大学劳动教育总体处于良好等级。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CIPP模型,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评价指标体系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安徽省A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安徽省A大学劳动教育效果总体处于良好等级。可以看出A大学在劳动教育的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贯彻和落实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同时,从指标权重总体来看,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对于其他指标显得尤为重要,无疑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表4各项二级指标来看,学生参与占比最高,其次是素养提升。可见,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师生普遍意识到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与此相反,在表4各项二级指标中师资配置占比最低,说明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4.1 要紧扣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总目标

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要紧扣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能力、树立劳动精神等。首先,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与本校特色相适应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知识融入学生所学专业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次,坚持以过程体验促进学生阶段性成长,通过开展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活动,如日常生活内务整理活动,实习、实训等生产活动及“三支一扶”“三下乡”等服务性劳动,树立学生为他人及社会服务的意识。最后,学校要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新媒体广播站对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劳动精神的推广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4.2 要组建复合型高效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高水平院校的发展校始终离不开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开课时间较短、师资数量短缺、大部分教师缺乏系统培训,劳动教育课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当前高校教师数量紧张,组建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难度较大。因此,高校需要全面部署,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师资相融合,注重构建“理论知识+实践”共通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促进资源融通。并在此基础上引进高素质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行业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既能优化完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又能为劳动教育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长期的、系统化课程,提升教育质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设立长远有效目标,各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拨款,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劳动教育,保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健全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4.3 要推进“劳创融合”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21],将二者有机融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劳动思维、能力等。为此,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高校要拓宽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双向互通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统筹二者的培养目标、方案及内容,教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高阶形式,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勇于创新创造,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实践中,让学生将劳动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内化于心,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权重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热爱劳动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