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2024-03-13 01:42杨利英陈翠萍
陕西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韩城市渭南市麻疹

李 鹂,杨利英,梁 静,陈翠萍,孟 珍,曾 云

(1.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2.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渭南 714000)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V)感染导致的一种具有高度致病性及高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传播[1-2]。在疫苗使用前,世界每年约200多万例病死[3]。由于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的广泛应用,世界麻疹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85.34万例下降至2015年的25.49万例,下降幅度达70%[4]。近年来我国各项消除麻疹的工作积极开展,发病例数从2014年的5.26万例下降至2020年的856例,下降幅度达98.37%[5-6]。麻疹发病率是评价一个地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7]。为了解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现对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的渭南市麻疹病例274例。病例定义依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1.2 调查方法 采集患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地区、职业及免疫史等资料。其中,人口数据来自《渭南市统计年鉴》,免疫史来自渭南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对渭南市历年麻疹发病数、发病率等指标进行整理分析。

2 结 果

2.1 麻疹发病数和发病率情况 见图1。2009—2022年渭南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7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37/10万。其中,发病数及发病率最高为2015年(62例,1.16/10万),最低为2022年(0例,0.00/10万)。未报告病死病例。

图1 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发病数和发病率情况

2.2 麻疹病例月分布情况 见图2。渭南市麻疹病例发病时间呈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61.31%(168/274)。其中,5月份病例数最多,占22.99%(63/274);11月份最少,占0.36%(1/274)。

图2 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病例月分布情况

2.3 麻疹病例性别分布情况 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154/120)。

2.4 麻疹病例地区分布情况 见表1。渭南市11个区县均报告有麻疹病例,病例数前三位的区县分别为临渭区46例(16.79%)、韩城市43例(15.69%)、蒲城县32例(11.68%)。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区县分为韩城市(0.78/10万)、潼关县(0.64/10万)、华州区(0.53/10万),其余依次为华阴市(0.52/10万)、澄城县(0.43/10万)、临渭区(0.37/10万)、白水县(0.33/10万)、蒲城县(0.31/10万)、大荔县(0.24/10万)、富平县(0.23/10万)、合阳县(0.21/10万)。

表1 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病例地区分布情况(例)

2.5 麻疹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渭南市0~1岁麻疹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50.73%(139/274)。2~14岁麻疹病例占17.88%(49/274),≥15岁麻疹病例占31.39%(86/274)。

2.6 麻疹病例人群分布情况 见表2。渭南市麻疹病例高发于散居儿童(57.30%)、农民(19.71%)、学生(11.31%)以及幼托儿童(3.65%)。

表2 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病例人群分布情况(例)

2.7 麻疹病例MCV免疫情况 见表3。年龄≥8月龄的麻疹病例中MCV免疫0剂次、1剂次、≥2剂次及免疫史不详占比分别为18.55%(41/221)、10.86%(24/221)、2.26%(5/221)、68.33%(151/221)。

表3 麻疹病例不同年龄MCV免疫情况[例(%)]

3 讨 论

MCV纳入计划免疫以来,我国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下降。但从2012年年末开始,我国麻疹发病率出现回升,2014年发病率达到近年来最高峰,为2012年的8.4倍[8]。本调查发现,2015年渭南市麻疹发病率同样上升明显,为2013年的2.83倍。而2016年麻疹病例报告数急剧下降,2022年已降至0例,表明渭南市麻疹流行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6]。2020—2022年麻疹发病率达历史最低水平,可能原因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间重复,两者传播途径相近,以及疫情期间民众防护意识及相关管控措施较强[9-12]。

麻疹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5月,属于典型的冬春季高发传染病。渭南市2009—2022年麻疹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呈现出一定的偏移情况,哈尔滨、乌鲁木齐也报道过类似情况[13-14]。本调查发现,渭南市各区县年平均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最高的韩城市年平均发病率(0.78/10万)是最低合阳县(0.21/10万)的3.71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流动人口和住所在城乡结合部等[15-17]。梁灵芝等[18]研究发现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城,分析可能原因是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地区,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意识较差。本调查中渭南韩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城镇率较高、人口密度大以及流动人口较多,可能是韩城市麻疹发病率高于渭南市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

本调查发现,发病人群最多为散居儿童,其次是农民,与其他地区报告一致[6],提示应进一步强化散居儿童管理,提高首针MCV接种及时率和2剂次MCV覆盖率。农民高发可能是早期农村等地区MCV接种率相对较低、主动接种意识不强等原因所致,需进一步加强关注。同时,还有0.73%医务人员感染,需要重点关注并预防院内感染[19-22]。从年龄来看,渭南市报告麻疹病例主要为1岁及以下儿童和≥15岁人群,与其他地区相近[23-24]。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龄婴儿尚未达到免疫规划规定的首次MCV接种年龄,仅依靠胎传抗体。其次,8~23月龄未能及时接种MCV也是低年龄组病例数较多的主要原因。雷静等[25]研究发现,<8月龄婴儿随月龄增加,体内麻疹IgG抗体快速降低,3月龄时体内抗体已达不到保护水平。大年龄组感染例数较多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体内抗体水平衰减,另一方面1978年MCV被纳入免疫规划,而大年龄组人群相对低年龄组免疫空白率较高。

本调查还发现,8月龄以上病例中MCV未接种和免疫史不详者占比86.88%,表明渭南市2009—2022年MCV接种存在较多免疫空白。其中,8月龄以下感染者占19.34%(53/274),53例麻疹病例因尚未达到MCV接种起始月龄而未接种,提示婴儿出生后体内麻疹抗体水平随月龄增长逐步下降,部分<8月龄婴儿已失去母传抗体保护;8~23月龄未接种率达26.74%(23/86),表明MCV接种及时率提升空间较大,应进一步提高MCV首针及时率和加强查漏补种工作。

综上所述,渭南市近年来消除麻疹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2022年发病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MCV首针及时率及2剂次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升。此外,应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政策调整后的麻疹流行管理,加强麻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韩城市渭南市麻疹
韩城市:首次自主采集市“两会”影像资料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韩城市文化馆:韩城市文化馆新馆正式开馆
韩城市文化馆“云上幸福年”韩城市首届网络春晚成功举办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Trouble in Disneyland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麻疹“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