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梨园数十载如花美眷终梦圆

2024-03-13 06:36李红根许勃潮
北京纪事 2024年3期
关键词:京剧艺术

李红根 许勃潮

张君秋大师创立的京剧张派艺术,是继“梅尚程荀”四大流派之后京剧旦行的重要流派。北京京剧院著名演员王奕謌作为张派艺术的第三代优秀传人,始终秉承守正创新的艺术观理念,现已成为新时代京剧张派艺术的领军人物。

少年识得愁滋味立志皮黄神不渝

王奕謌出生在山东莱州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小能歌善舞,但少时懵懂的她多次与艺术梦想失之交臂。1994年她17岁,已在护校学习一年的王奕謌,以绝食抗争家庭对弃医从艺的阻挠,考取了烟台艺术学校,主工京剧青衣行当,迈出了实现京剧艺术梦想的第一步。

17岁正式学艺,对于专业学习京剧者而言实属“起步晚矣”。科班学艺必学的毯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基本功,对于年龄偏大且没有戏曲底子的王奕謌而言,无异于“酷刑”。

谈及初入科班练功的场景,王奕謌回忆道“精神的寄托忽略了肉体的折磨”。她为了练好基本功,竟然把身体“打散了”“揉碎了”“重新组装”。仅“压腿”这一项动作,每天“耗腿”至少半天,为了改变腿不打弯儿的情况,索性自己缝了几个结实沙袋,压腿时把沙袋摞压在腿上。当把沙袋从腿上卸下来时,由于长时间负重,整条腿都失去了知觉,为了让训练松弛的腿筋不会再次“收紧”,她就猛踢腿,别人踢20次,她踢100次。

她从小胆小畏高,在学练“上顶下腰”时,常常摔得鼻青脸肿。为了闯过胆量这一关,她天天晚自习留在练功房,怕打扰值班老师,不敢开灯摸黑练功,在练功房一锁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为她未来承担高强度训练、高强度演出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她赢得了“铁嗓钢喉”的美誉。

1999年,王奕謌从烟台艺校毕业后本应进烟台京剧院工作,但因为没有留院名额,她只好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剧院跑宫女、做杂活。剧院主演抱恙,她临危受命,高强度连演十几场全本唱功大戏,轰动齐鲁戏曲界,此后,她正式入职烟台京剧院。在获了央视大赛和省文化厅双重奖项之后,2002年,已经年满25岁的王奕謌以专业全国第一名、文化课分数超线100多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凭借着国家无息助学贷款、打零工完成了四年本科学业,排演了毕业大戏《雁南飞》,获得了“北京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破茧成蝶绽光芒誉满梨园作清流

从艺30年来,王奕謌破茧成蝶羽翼双成,赢来满园春色,备受业内外赞誉。2011年,她的首张专辑《春华彦韵——王奕謌京韵演唱汇集》获 “中国金唱片奖”,成为继众多戏曲名家后,获此殊荣年龄最小的京剧演员。

王奕謌常常自嘲是“票友”下海,但她悟性极好,又肯吃苦下功夫。

2006年,她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考入北京京剧院。入院后,她边学边演,进一步夯实传统戏功底。

《秦香莲》中她是温婉刚正的秦香莲;《西厢记》中她是聪慧深情的崔莺莺;《望江亭》中她是不畏强权的谭记儿;《诗文会》中她是才华横溢的车静芳;《楚宫恨》中她是无力回天的马昭仪……唱念做表,一人千面,是大师巨作给予她的丰厚滋养;手眼身法,一板一眼,是京剧艺术赋予她的法度灵魂。她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世界知名乐团合作,多次将中国京剧传播到世界各地。

2020年张君秋大师诞辰百年之际,王奕謌正式拜师张君秋先生亲传大弟子吴吟秋先生,用灵魂去触及张君秋大师创立张派艺术的深刻内涵。很多人惊讶于她一嘴浓郁纯正的张派唱念,不由得惊呼“活脱张君秋”“有着男旦一样嗓音和韵味”。最可贵处,她不卖弄技巧和嗓音,极重于将人物情感、语态语境等融于唱念声腔中,充分发挥了张派艺术以“唱念塑造人物”的独特风格,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绝佳享受,形成了既有大师风骨,又独具个人魅力的艺术风格。

跨界多栖释魅力一专多能显才华

王奕謌不仅在京剧界受人瞩目,在歌唱界亦造诣颇深,她曾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舞臺上演唱了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

她演唱的京剧作品如:大型京剧交响乐《戏彩》、现代京剧《雁南飞》、京韵流行混搭风《对酒当歌》、国家大剧院大型史诗京剧《赤壁》主题曲等,题材多样音色各异,她唱来却声势浩大独领风骚。《故乡是北京》《梨花颂》《大海一样的深情》等作品经她演唱,韵味浓郁,特色鲜明。

2014年在北京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她的一曲四川民歌《绣荷包》让观众惊叹;她与台湾学者高天极先生共同创作,并由她本人演唱的京歌《东方美人》,旋律婉转悠扬、圆润华美,其中她设计的四三拍节奏的京剧唱腔,新颖中不失传统,获得了台湾观众的赞美和好评。

王奕謌酷爱诗词,常常填词撰文。作品中古体新寓融会贯通,语言和智慧齐绽光华。

有的清静闲适如《九月九日参灵山大佛》“正念生清业,时时是法身”。有的豪放飘逸,如《沁园春》“当初少小痴狂,何曾俱,秋寒在异乡。借万千胆气,方圆志向,步前师路,唱巨人腔”。有的深邃悠远,如《天坛夕照》“归鸟无鸣意,青霞半帝垣”。表现手法上,或寓情于景,如《水调歌头》“但驭清风万里,暗嘱青鳞逆溯,天下我神游!细浪无双好,此处碧悠悠”。或情景交融,如《观月》“小园影独个,寻月两相扶”,或遣兴抒怀,如《赞玉兰》“玉体扑泥路,清心向净天。不争身外事,无欲是神仙”。各类文字充盈着热爱生命、自然恬静并催人奋进的能量。

卅载传奇京剧路,百转千回皮黄腔。

46岁的她回首过往唏嘘感慨,感慨于戏剧性的经历,感念所有给与她爱与助力的朋友们。她创造了自己的舞台辉煌,构筑了自己的艺术高度。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
京剧表演开始了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