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口罩”有效保护呼吸道
气溶胶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团队开发了一种“鼻内口罩”。通过小鼠模型研究证实,“鼻内口罩”可有效预防病毒气溶胶的感染。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模拟实验证实,该体系对气溶胶颗粒的截留率高达93.2%,且对于相应病毒不同变异株的气溶胶具有同等的防护效果。(《环球科学》)
练太极拳可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美国俄勒冈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练习太极拳可降低人们患痴呆症的风险。200 多名65 岁以上记忆力下降者经过近半年的太极拳训练后,进行了几项测试,以衡量其记忆力、定向能力、睡眠质量和抑郁程度。研究者将他们的测试结果与进行拉伸运动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进行特定类型太极拳运动组的认知能力提升了3 倍。(参考消息网)
能杀死细菌的新型聚合物被合成
美国得克萨斯农机大学有机化学和聚合物科学交叉领域实验室团队的研究人员近日宣布合成一种新型聚合物,能通过破坏细胞膜杀灭细菌,而不会引起抗生素耐药性。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对抗“超级细菌”威胁的重要进展。研究人员测试用该聚合物对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两种主要的耐药菌,取得了理想效果。(新华社)
孕妈妈一滴血或可预测胎儿先心病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研究团队发现,孕早期母亲的血浆蛋白标志物可预测胎儿先心病的发生风险。研究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高灵敏度且具有特异性的蛋白质组合模型作为诊断工具。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在90% 以上。(《科技日报》)
晚上9时后吃饭心脏病风险增三成
《自然·通讯》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吃晚餐时间较晚,可加速动脉硬化和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数据显示,晚上9 时后进餐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较晚上8 时前进餐者高13% ;用餐时间每延迟1 小时,发病风险增加8%。相反,早吃饭,让晚餐与下一餐相隔时间每增加1 小时,心脑血管患病风险下降7%。(搜狐健康)
伤在童年,痛到成年
最近发表在欧洲创伤应激反应研究学会官方期刊《欧洲心理创伤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童年的不良经历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显示,童年直接暴露于不良经历(无论是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还是被忽视)的个体,在成年期报告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比没有暴露的个体高45%。(《环球科学》)
“好胆固醇”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老年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与患痴呆症的风险较高有关。这项研究利用了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8668名65 岁以上老年人的数据。总的来说,那些被诊断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平均增加了27%,这些人平均随访了6.3 年。对于75 岁以上的人来说,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42%。(搜狐健康)
儿童屏幕暴露显著影响心理健康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健康管理研究所联合团队进行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无论观看何种屏幕,每天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 小时,其心理健康风险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风险也相应增加。(中国新闻网)
振动胶囊可产生虚拟饱腹感
当人们饱餐一顿后,胃会向大脑发出信号,从而让身体意识到:是时候停止进食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出能在胃内振动的可服用胶囊。这种振动会激活胃内的伸展感受器,从而产生虚拟的饱腹感。研究发现,在进食前20 分钟服下该胶囊,可刺激产生饱腹感的激素释放,从而将食物的摄入量减少约40%。(《科技日报》)
阿尔茨海默病综合防治很有必要
近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这项纳入426 万余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在年龄至少为50 岁的受试者中,与暴露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增加了11%。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约10 年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达到24%。(生物谷)
防止抗生素滥用要从源头开始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医学》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显示,数字决策支持工具可以使医生为患儿开具抗生素的处方量显著减少。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临床决策支持算法,可利用即时检验提供诊断建议,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推荐相关疗法。对该工具使用效果的测试覆盖了20 家医疗机构11 个月的逾2 万例次会诊。测试显示,如果医疗机构使用该工具, 在23.2% 的会诊中,医生会开具抗生素,而不使用该工具的医疗机构这一比例为70.1%。抗生素处方率的降低并未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环球科学》)
说法:不能断言“乙流更严重”。
解析:流感包括甲流、乙流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如急性高热、全身关节肌肉酸痛,且发热是持续发生的,往往患者吃完退烧药几小时后,体温还会再次升高。相较而言,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咳嗽等,反而会轻一些。每个人对流感的感受存在个体差异,持续高热,明显关节、肌肉疼痛等,会让大家感觉疾病“更严重”。流感病毒在不断变异,每年都不一样。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持续高热,可考虑为流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医学科、保健办主任 王晓娟)
说法:心衰患者每天吃盐不能超过3克。
解析: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衰的“元凶”。冬季心衰患者要严防感染。心衰疗法不断更新迭代,药物治疗是心衰最常用、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心衰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建议患者每日清淡饮食,少食油腻,吃盐不能超过3 克。特别注意要限量喝水。过多摄入水,会给身体造成负担。每天测量体重,如体重有明显增长,可能就是体内水蓄积增加的表现,易引起心衰发作。(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 刘巍)
说法:阿尔茨海默病在年轻时就有苗头。
解析:年轻人要有意识地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早预防,才有可能为病程进展按下“暂停键”。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做好几点:增加脑力活动和认知休闲活动,如下棋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堅持体育锻炼,提倡坚持每周3 天、每次40 分钟以上的健步走;保障合理膳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 卢佩琳)
说法:寒冷天气多注意心脑血管健康。
解析:冬季天气寒冷,人们的心脑负荷加重,血压较高且波动剧烈,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及突发事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按时服药,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积极控制和纠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改掉吸烟、久坐等不良习惯,遵循“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的方针。特别提醒大家,冬季洗澡水温不要太高,洗澡时间不要太长。(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 张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