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生下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景观设计探究

2024-03-12 01:54练丹麑何定真
花卉 2024年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少数民族景观

练丹麑,何定真

(柳州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0)

0 引言

校园景观不光是学校的物质文化体现,更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校园的历史底蕴、文化传承以及价值取向。而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园景观建设,有着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校园环境不仅要有其他地区校园所具有的普遍特点,更应表现出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多元融合特性。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的第一品牌印象,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发扬地[1]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合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成长有正向的引导,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提炼,最终融入校园景观改造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文化共生与校园景观的联系

文化共生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2]。基于文化共生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具有以下这些特点:①尊重学校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建校以来校园文化和特色的挖掘,借助景观手法进行表达,增加学校师生的母校文化认同感。②引入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小品或场景表达中,融合地域特色元素,让校园景观更具地域归属感。③多重文化要素的糅合。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打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景观,注重不同文化之间内涵的提炼和共融共生。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强调在设计中运用绿色材料、绿色建筑等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建设低碳环保的校园景观。⑤互动式景观的引入。通过对校园中适用人群活动需求的分析,打造与需求相吻合的互动体验式景观,建立人与景、景与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情感的互通和不同文化桥梁的搭建。

校园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和文化元素的植入,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共艺术的形式,传递文化信息,教育和审美双重作用[3]。校园景观营造,还可以在植物群落配置及景观软景要素上作为切入点,打造舒适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氛围、生活品质,让景观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更好的实现文化共生的目标。因此,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共生的相关要素,营造出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

2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景观建设现状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区内主要居住有壮族、汉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12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数占全国第一位,区内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之下,许多高等院校的校园建设已经在少数民族文化熏陶之下开始了新的探索,打破了传统校园建设的模式,营造出独具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校园景观,如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区内知名高校,在校园景观改造中,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打造独有的景观建设路径,同时也给各级各类学校的室外环境提升提供了范本。但是在现阶段而言,校园民族文化景观建设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1 文化建设内涵丢失

广西校园景观建设中,借助于地理和历史优势,在财政上得到了大力支持,让区域内的校园文化建设得以有突破进展。但是多数学校的建设流于表面,主要建设都运用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提升上,如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设施的营建,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诉求。诚然,物质建设是精神建设的依托,但是重功利的形式化物质建设,会加速人文精神的缺失。作为高校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之一,人文精神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可以让学生提升个人内在价值的追求。文化建设内涵的忽视,会让学生在精神上法得到寄托,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2.2 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校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建设的熏陶之下,真切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转化为爱国情操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巩固,从而上升到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与担当。但是,许多校园的景观建设中,其景观的表现力并不足够支撑民族认同感的树立,设计方案侧重于新科技、新技法的运用而减弱了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提炼,在处理新事物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时略显生硬,没有达到有效的结合。

2.3 民族文化景观表达尚未形成体系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更应该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然而在校园景观建设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浅尝辄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表达,更未形成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校园景观。

2.4 民族元素雷同且缺少特色

广西许多高校的景观构筑物、校园建筑风貌均采用了相似的民族建筑样式,但是纵观其校园文化和整体学校定位,均与民族文化无关。对于少数民族元素的强行套用,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反而因为粗糙的融入而令民族文化的表达效果不佳。

3 民族元素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在新时代的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围绕“环境育人”的理念,全方位提升校园环境,做好民族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校园文化景观打造要紧扣建校特色,形成独具民族内涵的文化属性及教育属性,结合校园发展规划与地域特色,让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综合提升校园景观的整体风貌。

3.1 民族元素的提炼与转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自身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4]。在景观设计中所运用的民族元素,不可以盲目的进行素材堆砌,需要针对相关民族进行深入探究后,在尊重其内涵表达之下,进行解构、提炼,融合新材料及现代手法,让新旧重组融合,同时还保留民族的传统韵味。可以结合自然资源、民俗民艺、风土人情及校园人文校史、学术文化等加以抽象凝练,与景观道路、建筑铺装、设施小品等配合造景,实现人文艺术与自然艺术的合生。

3.2 民族文化与景观空间的融合

在民族文化之下开展的景观设计,不应该把景观绿地设计独立看待,而是包含使用人群、场地、建筑、植物等多个元素联结的设计,民族文化既影响着建筑界面、场景表达、集中绿地的应用设计,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场所精神。这种场所精神不应随着景观设计的西化而消失,这也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意义[5]。校园中景观空间与文化脉络的结合,更能体现出整个校园的精神文化氛围。根据校园景观布局,和各部分承载的功能,校园空间往往划分为主入口景观、文化中轴、生活中轴、教学区中庭、生活交流中庭、运动区、文化广场等区域。结合区域特点和功能需求,可以针对景观空间进行主题设计,将民族艺术中的相关构成进行重构整合,融入景观空间系统内,通过景观小品、构筑物、色彩表达、本土特色植物选取等手法,结合不同民族主题元素,创造出与民族文化特征相吻合的景观艺术空间。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室外景观设计为例,其设计鸟瞰图如图1 所示,在景观设计开展中,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和项目场地精神的传承,挖掘概括校园文化与三江侗族特色,融入校园景观,营造外观与内涵兼具的校园景观空间。结合学校发展,关注师生对校园空间的使用方式,提高景观空间的功能有效性和使用率。设计中将有代表性的侗族元素,如侗族服饰纹样、侗族的色彩表达、侗族的民族建筑构架等,进行提炼、解构和重构,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空间,系统分析这些元素的独特文脉特征,把之前未经景观艺术加工过的侗族元素有序的结合到景观空间的运用里。三江高中整体的景观规划分为3 个层次,4 个区域。主入口、中心绿地区域以及各教学楼庭院绿地为校园景观核心,是师生公共活动的中心场所,通过统一的民族服饰纹样元素不同形式的组织,关注师生的高效率使用,营造适宜交流、游赏、读书的校园空间,各建筑之间通过具有侗族建筑界面特征的廊架进行串联。图2 为教学中庭景观效果,图3 为教学连廊效果,图4 为文化中轴景观效果。宿舍区域为次要级景观,减少硬质景观的营造,以结合当地特色的代表植物造景为主,同时筛选出与侗族色彩表达相吻合的色叶植物,进组合配置,营造充满绿意的安静宿舍休息区域。运动区域为辅助性景观,以优化运动场地设施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图5 为生活中轴景观效果。

图1 设计鸟瞰图

图2 教学中庭景观效果

图3 教学连廊效果

图4 文化中轴景观效果

图5 生活中轴景观效果

3.3 景观小品中民族元素符号化创新

景观小品汇聚了社会属性、艺术属性和文化属性,多以公共设施的形式呈现,其所承载的文化互动展示和传承引导作用具备长期性。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要对校园所处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地域文化、生态环境、本土材料等方面的要素,紧扣当地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意趣展开设计。少数民族中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图案艺术都可以进行提炼和创新,还可以结合民族音乐、舞蹈、祈福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艺术处理,让景观设计语言场景化,促进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学表现。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时,要注意形的借鉴、韵的传承、意的延续,合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展开创作,将其作为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媒介。以传统民族元素作为景观小品设计的意义,不是对传统元素生硬的保存,可以在尊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借助新科技、新材料加以创新发展,以现代设计手法让传统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4 结语

校园室外景观,是学生课堂的延续,也是学生的户外教材,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探索。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用设计语言注入民族文脉,结合校园文化展开景观设计,有益于民族文化的活化利用,是开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少数民族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