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024-03-12 01:54李露露
花卉 2024年4期
关键词:草坪园林景观

李露露

(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1 地被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

地被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层次,也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它们低矮、覆盖力强,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侵蚀,同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装饰效果[1]。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它们不仅用于美化城市景观,还在改善城市微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应用需考虑到本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维护管理的便利性,以确保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地被植物作为园林绿化中的中下层次配置,是打造植物空间特色和观赏性的重要成员,因此,在植物景观的配置中应加强对地被植物的重视,需要对地被植物的高度,生长速度,颜色,质感等因素有全面的认知,才能搭配出有亮点的地被植物景观,体现出良好的观赏价值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2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种类单一

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中,地被植物种类的单一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在园林规划和设计时对植物种类选择的局限性。许多园林设计师倾向于选用少数几种经济实惠且易于维护的地被植物,如常见的草皮或特定低矮花卉,从而导致在不同的园林空间中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植物种类。这种单一化的趋势不仅限制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和审美价值,而且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2]。例如,单一的植物种类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生境支持多种动物和昆虫,也可能缺乏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园林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2 大面积色块应用频繁

大面积色块的应用在许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常见,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种大面积同质化的色彩应用往往忽略了地被植物的生态功能,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吸引力。其次,大面积单一色彩的植物群落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此外,这种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林空间内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因为同一色块内的植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态需求和生长条件,难以为多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2.3 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城市园林中地被植物的应用普遍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这一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许多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未充分考虑到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导致植物难以在当地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需要频繁的人工干预和维护。其次,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地被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对于土壤保护、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此外,过度依赖于外来物种而非本地植物,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增加病虫害的风险。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园林绿化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可能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3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3.1 合理选择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

3.1.1 花境

花境是城市园林中运用地被植物的一种常见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各种地被植物创造富有层次和色彩变化的景观。在设计花境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色彩、花期和叶型等因素,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考虑到季节变换,选择能在不同季节呈现多样化景观的植物尤为重要,以确保花境全年都有良好的观赏效果。花境配置考虑到成本和后期养护,建议以宿根品种如玉簪,美人蕉,观赏草为主,打造花境组团[3]。图1为南京市溧水区公卫中心附属游园花境组团。

图1 南京市溧水区公卫中心附属游园花境组团

3.1.2 花坛

花坛是一种常见的地被植物应用形式,它通过高度、颜色和质地上的对比,创造出鲜明的视觉焦点。在设计花坛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美观性,还应重视其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花坛的长期维护。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提高花坛的生态价值,如混合栽种能够提供不同种类昆虫的栖息地,有助于增强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如在花坛边缘使用低矮的地被植物,中间使用高大的花卉,可以创造出立体的空间感和丰富的层次效果。

3.1.3 缀花草坪

缀花草坪是将花卉与草坪相结合的一种绿化形式,它不仅提供了传统草坪的绿化效果,还增添了色彩和生物多样性。在设计缀花草坪时,应选择适宜的草本花卉与草坪草种搭配,以确保两者在生长习性和美观性上的协调。例如,可栽种一些低矮、开花周期长的花卉,以在保持草坪整齐的同时增添色彩和生动性。缀花草坪不仅能改善视觉景观,还有助于生态多样性的提升,如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虫。缀花草坪在维护上相比传统草坪更加简便,减少了修剪和养护的工作量,是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绿化选择。

3.2 地被植物的景观栽植策略

3.2.1 少量品种的片植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栽植大面积地被植物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用于创造连绵和广阔的绿色空间。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环境的美观度,还有助于提升生态价值。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进行大面积栽植时,需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期。采用少量品种的片植,有利于打造现代简洁,疏朗开阔的植物景观,例如滨水植物景观中采用宿根地被或彩叶灌木片植,也不乏特色有趣[4]。图2 为江宁区秦淮河(将军大道—正方大道段)地被植物的片植。

图2 江宁区秦淮河(将军大道—正方大道段)地被植物的片植

3.2.2 多品种的组团配置

通过对植物单体的高度和质感色彩的配置,结合微地形,打造精致组团绿化。利用彩叶植物如火焰南天竹,亮晶女贞,水果兰等植物,点缀组团绿化,丰富色彩变化。同时同一品种的植物可采用不同单体形态或修剪形式,例如采用亮晶女贞棒棒糖,塔型亮晶女贞等人工修剪的形式,丰富组团配置。

3.2.3 精选品种的孤植

充实抢险队伍,依托专业防汛抢险队、基层公安消防队、工矿企业单位等组建抢险力量,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物资储备,根据城市特点和防洪排涝实际需要,定期更新和补充物资,保证灾情险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应急抢险。明确灾害发生时通信、信息、供电、运输、治安、医疗等方面的责任单位和保障措施,确保应急抢险工作顺利实施。加强灾害善后工作,从资金、物资、人员等各方面保障灾后救助、水毁修复、灾后重建、保险补偿等工作能及时开展。

为了契合植物景观的主题和理念,需要通过特选植物单体营造空间意境,例如,采用株型挺拔的南天竹,结合景石,通过南天竹的红果烘托节日喜庆气息;采用造型罗汉松营造庄重雅致的空间氛围。

3.3 注重地被植物与园林要素的融合

3.3.1 地被植物与地形的组合

地被植物与地形的有效结合是创造具有自然美感和生态平衡的园林空间的关键。在地形多变的园林中,通过巧妙地搭配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可以强化地形的自然特征,并增强空间的视觉效果。例如,在缓坡地形上应用不同高度和纹理的地被植物,可以创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在陡峭的坡地上,利用根系深厚、抗侵蚀能力强的地被植物,既可以固定土壤,又能增加视觉的稳定感[5]。根据地形的特点,如山坡、谷地或平原,选用适宜的地被植物,宽度在5~10m 的道路边侧绿地,采用50~60cm 的微地形即可达到效果。图3 为包边堆土,前平后起坡。

图3 包边堆土,前平后起坡

3.3.2 地被植物与建筑的组合

地被植物与建筑的和谐组合能够强化建筑的美学特征,同时增添园林的生态价值。在建筑周围合理布置地被植物,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自然与人造环境的和谐共存。例如,使用形态优美、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环绕建筑,不仅可以突出建筑的设计风格,还能为城市环境增添一抹绿意。考虑建筑的风格和颜色,选择与之相协调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景观的视觉效果。地被植物还可以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使建筑更加融入周围环境。

3.3.3 地被植物与水体的组合

水体与地被植物的结合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能够营造出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在水体周围恰当地配置地被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水岸线条,还能提供生态栖息地,增强生物多样性。例如,沿水边种植湿生或耐湿的地被植物,如水葱、马齿苋等,既能够稳定岸边土壤,又能增添水体的自然美感。此外,通过在水体周围设计多样化的地被植物群落,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水岸景观,为游客提供愉悦的观赏体验。地被植物的种类和布局需与水体的形态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生态效益。

在园林中,山石与地被植物的结合可创造出具有自然野趣和美学价值的景观。山石的粗犷与地被植物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例如,在岩石缝隙中栽种地被植物,如蕨类、苔藓等,既能突出岩石的自然质感,又能增添生动的绿色元素。地被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与山石的色彩和质地相协调,以及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习性。

3.3.5 地被植物与园路的组合

地被植物与园路的有效结合能够增强园林路径的美观性和舒适感。在园路两侧或路径缝隙中合理布置地被植物,不仅能够软化硬质路面,还能为行人提供愉悦的行走体验。例如,沿路径边缘种植低矮、耐踏的地被植物,如金鱼草、地锦等,可以创造出生动的绿色边框,增添路径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地被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与园路的风格和材质相协调,以及其对频繁踩踏的耐受性。正确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够提升园路的景观效果,还能增强园林的整体美感和使用功能。

3.4 运用地被植物进行生态景观的设计和应用

3.4.1 营造生态性植物景观,因地制宜

园林植物景观应遵循乡土性设计原则,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侵略性较强的地被品种,避免对草坪的侵占,同时,乡土植物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土,保证种植的成活率,同时乡土植物能够吸引动植物,成为其生态栖息地,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

3.4.2 营造整体性植物景观,提质增效

地被植物配置时应三季有花,四季有景,通过选用花期长,绿量足等优良品种,有效过渡和衔接观赏期。例如,采用早春花期较长的茶梅与春夏开花的栀子,以及四季观赏价值较高的金叶石菖蒲,火焰南天竹等品种,保证多季节的观赏性。地被植物在群落中成片栽植后,会成为主景的底色,与上层植物相互搭配,注重常绿与落叶的配比,统一中有变化,高低错落,整体层次分明。

3.4.3 营造特色性植物景观,美化彩化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注重地被植物的特色配置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这不仅指的是植物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其生态功能和环境适应性。例如,通过种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地被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同时,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地被植物,可以减少维护成本,提高生态效益。此外,结合城市特色和文化背景,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不仅能够展示城市的独特风貌,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策略,强调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运用地被植物的必要性。笔者分析了目前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植物种类单一、过度依赖大面积色块应用等,并提出了多元化种植、生态景观设计等解决方案。通过多样化的地被植物配置,不仅能美化城市景观,还能提升园林绿地的魅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最终,地被植物的科学应用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草坪园林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清代园林初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草坪理发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大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