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2024-03-12 07:17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天宇
办公室业务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特区厦门

文/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天宇

特区精神是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不仅是对党百年伟大奋斗历程和改革开放伟大转折的高度总结,更为新时代接续奋斗、自信前行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使命,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研究特区精神的内涵,从而探寻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特区精神的基本内涵

特区精神内涵丰富,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一脉相承,也深度融合了我国5个经济特区所在区域地方文化特色,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高度统一。具体而言,特区精神可提炼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一)敢闯敢试。敢闯敢试,就是要勇于解放思想。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特区建设者们敢于突破思想“禁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为经济特区“闯”出一番新天地。经济特区在发展中不仅面临着起点低的现实困难,更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杀出一条血路”,就是对当年实践的生动表达。面对质疑,习仲勋指出:“特区之特,关键在敢于改革,敢于试验,敢于牺牲。[1]”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经济特区在4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奋发进取,敢闯敢试是其不变的精神底色。

(二)敢为人先。经济特区在建设过程中,率先实行了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政策和管理体制,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政治智慧。作为对外开放“试验田”的经济特区,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造从无到有的实践,获得多项全国第一,形成了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的鲜明特质。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率先开始了对探索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研究,在尚无国内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举办首个“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国际研讨会,为厦门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同时,他并非完全照搬现成经验,而是依托厦门良好的港口条件,明确提出要在原有经济特区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方针,经“三步走”,把厦门建设为“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3]”。《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包括外贸、工业等经济发展计划,还对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了超前布置。

(三)埋头苦干。埋头苦干是特区精神最典型的特质,深圳竖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标语,明确特区建设工作风格就是埋头苦干、专心实干。

习近平同志在1985年从正定来到厦门工作时,见到的厦门并非繁华都市,反而到处是海防前线的景象。40多年后,厦门特区已经成为“海上花园”,2017年9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当地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用自己的双手把厦门变成了一座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密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4]”

经济特区以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特质,通过打破传统思想和经济体制的限制,对新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以实际成就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特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体现,将持续对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积极引领作用。在思政教学中有效融入特区精神,能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史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增强其做时代新人的使命感。

(一)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改革开放史。经济特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决策完全正确的证明。讲好特区发展故事,有助于学生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40多年来,经济特区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对特区建设历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当前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是千百万建设者排除万难,在艰苦奋斗中创造出来的。以特区精神为切入点,可以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益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厦门特区40多年间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15%,地区生产总值由1981年的6.40亿元,一举跃升至2022年的7802.7亿元。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厦门的经济也实现了从追求高增长转变为强调高质量,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大关,已经超过国际通行的发达经济体门槛,土地产出率、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度电创造生产总值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5]。

经济特区的成就充分彰显了改革开放决策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必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将这一精神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环节,能够激发大学生深度思考,使其坚定“四个自信”。

(三)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作为时代新人的使命感。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新世纪,见证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期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其将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重要参与者。新时代青年要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创业,勇于继承前人尚未完成的任务,敢于突破前人没能触及的领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贸易战”“科技战”的背景下,更需要新青年们敢于斗争,勇担责任,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将特区精神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内涵有机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可以增强其时代新人的使命感。

三、特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特区精神作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环节,必然要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生动教材”的作用,有效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一)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1.专题式教学法。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授改革开放史相关内容时,将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作为专题进行教学,通过5个特区的今昔对比,理解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位于特区的高校,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特有资源,讲清楚特区发展历程中的艰辛和建设者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2.反思式教学法。通过大量事迹和数据,说明特区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高水平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持续接力,促进学生以弘扬特区精神为契机,树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3.访谈式教学法。特区建设至今40余年,大量见证者依然在世,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针对性地收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邀请相关事件的亲历者,以口访或者讲座等形式进行访谈,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有机串联,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特区精神的伟大和改革开放历程的波澜壮阔,加强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在高校学生的各类社会实践中弘扬特区精神。在特区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践中,同样离不开第二课堂,应探索在活动中彰显特区精神的方式,从而使特区精神真正成为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精神指南。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学生到深圳、海南、厦门等地参观学习,对当地博物馆、特区纪念馆和典型建筑、企业进行参访,实地体验特区建设40多年来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勉励学生活学活用特区精神,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其有机应用于实际,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可以将特区精神与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勉励学生以特区精神为指引,勇于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特区建设者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榜样力量,提升敢于创造的勇气和毅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将创意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创业实践项目,在竞赛与创新中深刻实践特区精神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三)开展体现特区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部思政司强调,“校园文化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6]”为增强特区精神的感召力,开展寓教于乐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良好方式。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史高度契合,从时间维度看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围绕特区发展的知识问答、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也可以利用话剧社、朗诵社等学生表演性社团,开展特区精神专题文艺汇演,在活动中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特区精神的相关知识,感受特区精神的价值。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开展特区发展史料文物搜集等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搜集特区发展历史见证的过程中,再次熟悉特区发展的历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同时,还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团委等指导大学生开展理论读书社、青年宣讲团等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特区精神、宣讲特区精神,发挥朋辈的力量,提振全校同学的学习实践热情。

(四)用好网络媒体宣传弘扬特区精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10.67亿人,青年群体在其中占据了主要份额。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也常将网络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成了青年学子的热门线上聚集地,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好网络这篇文章,关乎特区精神在当代的宣传与弘扬效果。

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网站以专题形式开展关于特区精神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展示与特区精神内涵的主要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特区精神中的所思所悟所感。在建设相关网页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谨慎和专业,避免出现低级错误,要在事例和感悟选择上严把政治关,确保所展示的特区精神学习材料满足政治性和学理性的高度统一,同时要兼顾趣味性和可读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条件的教学单位也可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虚拟仿真方式,设置互动网页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领会特区精神。同时,对当前网络环境中短视频的流行趋势,学校也应加强相关的流量引导。通过制作特区精神相关的短视频或动画,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使其能主动在学习之余将相关内容转发至短视频平台,使学习内容走出校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式,以拍照打卡或答题积分等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如开展特区知识问答、特区今昔对比拍照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扩展参与思政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大思政”育人的同心圆。

四、结语

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为内涵的“特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构成。特区精神铸就于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见证,是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当前开展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将这一精神有机融入思政教学中,必将推动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也将为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增添强劲力量,鼓舞当代大学生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特区厦门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厦门正新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偶”遇厦门
DC炫特区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厦门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