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

2024-03-12 07:09郑剑
建材发展导向 2024年2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

郑剑

(兴义市自然资源局,贵州 兴义 562400)

工程质量监督是建筑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决定了建筑工程安全可靠性,不仅有利于减少质量问题,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把控,明确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优化提高质量监督、控制意识,为建筑工程项目奠定扎实基础。施工前应立足各个项目做好规划设计,根据我国建筑行业标准,采取有效的质量监督措施贯穿施工过程,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1 建筑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监督是保障建筑品质的管理行为,有利于获取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施工单位会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加强施工流程的监管,认真负责做好验收工作,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对工程质量展开全面把控。建筑工程质量永远放在首位,而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通过落实工程质量监督,可以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获取更多效益,消除工程质量事故隐患。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监督还能遏制虚假投标、非法挂靠以及低价恶意投标等行为,避免压缩工期、偷工减料,立足建筑工程源头,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趋势

2.1 企业自身抽检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正在朝着抽检型发展,这也意味着质量监督工作将具备动态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改善了以往质量监督中,必须停止生产作业等待检查的现象,不会对施工进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抽检型的质量监督工作将会得到推广,全面采用随机检查的方式,对建筑工程项目展开监督管理,不过施工单位要构建完善、科学的抽检体系,以便强化质量控制效果。应明确各部门与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抽检工作,对每个项目与施工流程,展开严密监督与检查,从而达到质量监督的目标,减少施工中的隐蔽风险,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提高施工过程的规范性[1]。

2.2 执法型

执法型质量监督工作代表施工单位增强了质量控制意识,并且采取更为严格的质量监督方法。传统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出实际作用对施工展开约束,导致质量问题频出。相比之下执法型质量监督工作,能够产生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作用,让各岗位人员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禁止出现投机取巧或违规操作,若发现此类问题会按照法律法规予以惩处。通过有效的执法手段规范建筑企业行为,确保施工生产的合法合规性。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将转变为执法监督型,承担着工程质量职责,并且融入了法律法规,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开展。

2.3 技术型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并且朝着技术型转变,有利于改善监督效率和质量。简单来说就是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控,相比传统人力检查更为节省时间,并且科技手段检查效果较好,主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视频监控与远程监控目标,加上自动化排查等功能,利用有限资源增强质量监督实效。除此之外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难题,同时质量监督工作更为公开透明,可以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及时传递共享,为建筑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3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市场缺乏管控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缺乏管控,导致存在竞争过度等行为,包括其他违背建筑法规范等情况,这是因为相关部门没能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加强法律规范执行力度,最终造成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现象。从建筑施工实际来看,招标阶段、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人为控制等情况,不仅无法保障工程质量,还会影响建筑市场发展,加剧了建筑市场中的恶性竞争。另外在缺乏监督管理的条件下,建筑市场秩序更为混乱,其中掺杂着低资质或无资质的单位,对建筑施工造成负面影响。

3.2 管理人员能力较低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不足,其中就包括缺乏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施工过程中管理态度敷衍,没有充分掌握建筑工程管理特点,容易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阻碍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我国部分施工企业并不注重管理问题,加上管理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才会造成诸多问题。因此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尤其参与工程质量监督的人员,应积极获取工作经验,根据提前制定的目标,顺利完成施工验收。

3.3 质量管理意识较差

尽管我国颁布了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明确了建筑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责任,仍然存在疏忽质量管理的情况。由于建筑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照图纸做引缺乏约束,最终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另外建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很多建筑企业会将重心放在材料采购等环节;未能构建专业化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流于表面形式,无法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2]。

3.4 信息化管理滞后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主要起到加强工程质量分析等作用。但在实践中信息化水平不足,采用的技术相对单一化,没有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价值。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工程造价等方面,未能融入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中,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局限性。目前来看信息化管理问题主要与资金投入较少有关,受到投资限制无法完成信息化升级,仍然采用传统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信息传递时效性大幅度降低,管理人员对工程信息掌握不全面,便会影响到质量监督效果。

4 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1)制定质量监管目标。工程质量监督是为了保障建筑品质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深入生产计划与实施过程,展开严密的监督管理,以便获取更高经济效益。为了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应提前制定明确的质量监管目标,施工过程中即可严格执行,明确该项目的质量要求,从而起到约束控制作用。另外工程质量监管目标,有利于明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施工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控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合理划分岗位职责。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应划分好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职能,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比如现场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划分,由于直接参与到施工中,所以对工程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建筑企业应强化岗位责任,减少操作失误引发的质量问题,同时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做好不同项目的质量监管。岗位职责划分有利于明确现场责任,不同岗位需要负责的内容等,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岗位应及时追责处理,对施工人员形成良好的警示作用。一般来说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施工时要确保其专业技术符合岗位需求,明确掌握最新的工艺标准,并且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以便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材料监管。施工材料是决定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施工单位要加强材料的监管,若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即便采用再先进的工艺技术,也很难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将施工材料纳入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构建完善的材料监管制度。首先,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必须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获取上岗资格,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经验,对材料较为熟悉能够充分鉴别质量,在采购过程中即可实现监督管理。其次,施工材料质量检验需要在进场前完成,如检查供应商提供的各类资料,包括产品合格证明、营业执照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同样要做好质量检测,确认本批次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再转移到仓库存储,避免供应商提供的样本与材料成品不符[3-4]。

4.2 增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意识

工程质量监督是对建筑动工到竣工结束的管理行为,有利于完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切实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集施工技术、施工进度、成本资金、机械设备等多方面为一体,若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监督意识,便会影响到执法能力的强弱。目前来说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监督意识已经成为通病,由于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流于表面形式,未能抓好施工中的各个细节,因此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意识势在必行[5-6]。施工单位可以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观念,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行为规范,对传统质量监督工作进行创新,履行自身管理责任,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另外积极引入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督理念,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将质量放在工程建设首位,融入各个施工环节,通过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对建筑工程的把控。总之,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意识,有利于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为提高建筑施工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4.3 发挥政府职能规范施工行为

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监督管理作用,以此来规范业主的行为。现阶段建筑行业倡导政府部门对施工行为的宏观调控,加强各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承包商施工前的资质等级,采取全面的监督检查。每个项目完成后都要做好质量检验,根除常见的质量通病,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以法律法规为武器,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除此之外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团队,主要负责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运用先进的质量监督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排查,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水准。构建管理部门时,注意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适当提高招聘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应接受考核评价,查看其是否了解工程质量监督。若已有工程质量监督团队,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促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管理意识,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积极开展监督工作。

4.4 做好工程测量的监督与管理

工程测量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使用高精密度的仪器,获取真实的测量数据信息,这也是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比如测量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使用测量仪器时操作方法不规范,导致测量数据存在误差,而数据的可靠性下降,必然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测量监管,对各个测量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要求较高的测量点位必须反复核,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再测量放线。工程测量结果与前期准备存在直接联系,施工人员提前确定测控方案,保障控制点位的精度,认真审核施工的先决条件,消除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即可保证施工质量。测量过程中采取跟踪审查的方式,控制基准点的布置,避免出现测控基准点偏移或沉降等问题,定期对基准点进行监测,提高检测控制点的可靠性[7-8]。

4.5 转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现阶段建筑工程应推广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监督模式,以现代技术手段为基础,获取详细的工程信息,以便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优化措施,或提前明确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护方案,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首先全寿命周期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倡导,从源头开始进行把控,如工程初期招投标、设计阶段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众多承建商进行筛选,从中挑出资质符合要求、口碑信誉较好的上展开合作。其次将所有项目列为监督对象,明确各个监督管理重点,同时采取多样化的监督形式,包括日常监督、定期监督以及监督巡查等,将工程质量监督贯彻落实,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此外可以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确保施工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减少预约通知时监督检查,真实反映施工质量,为执法部门提供参考[9]。

4.6 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1)设计阶段。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要求施工单位从不同阶段入手,比如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质量监督,可以将图纸审查作为核心,确保设计单位能够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减少设计方案中的通病,按照强制性标准,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设计方案应经过多方评审,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确定,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范,同时强调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在施工图纸交底过程中,仔细检查涉及到公众安全的环节,包括消防、节能、隔音等方面。

(2)招投标阶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并且涉及到资金投入,所以要严格监督招投标过程,提高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维护好投标人的经济利益。工程招投标监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构建专业化的监督机构,主要负责招投标流程监督,注意做好招标文件编制,保障文件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严格审查投标人的资质,确保具备承包工程项目的能力,同时做好投标文件评审,对价格与技术指标展开综合性评估。

(3)施工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多数质量问题都集中在使用阶段,要重点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品质。首先做好施工工序衔接质量监督,每道工序完成后都会进行人员更换、技术交接,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施工结束后要加强质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再顺延下一道的工序,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返工处理,避免存在侥幸等心态,若一味掩饰将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监督,要重点排查各项目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如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结构施工,并且还可以对施工项目进行细化监督,如混凝土施工中的配比、浇筑、振捣监督,从基础入手维护好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包括场地卫生问题、施工安全问题的监督,时刻保持严谨的监管态度,才能防止违规现象或排除安全隐患[10]。

(4)竣工阶段。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指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向相关部门申请验收,该阶段也是加强质量监督的重要环节,关呼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竣工阶段要全面检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可以采取综合评价与审查方法,加强竣工验收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以及执行验收标准等方面展开监督。另外验收过程中应聘请专业机构,作为质量监督的第三方单位,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全面把控,严格排查每个项目的质量,判断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若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返工处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效果,必须制定完善的验收标准,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性。

4.7 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法

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应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法创新,加快质量监督工作转型升级,改善以往工作方式不科学、信息传递不顺畅的问题,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目前可以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现代化工具完成质量监督,结合监督人员的经验,对建筑质量展开综合评估。施工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打造更为科学的监管手段,比如利用BIM技术完成监管,构建三维模型分析建筑工程质量,将获取到的信息及时上传到系统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内部共享,促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更为现代化、先进化。此外,可以建立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是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的重要步骤,通过追溯每个施工环节的数据和信息,监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可控。同时还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风险,实现提前干预,这种智能化的方法能够显著减少人为判断的主观性,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在施工过程中预防和解决潜在问题。

4.8 重视建筑监督管理人员培养

人才培养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监督人员整体水平提高时,质量监督工作也能得到有效改善,提高质量控制过程实效,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首先可以从社会渠道引进人才,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监督人才的引进门槛,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与工作经验,从而实现监督管理团队结构优化。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行自主培养,对在岗人员进行全面提升,充分掌握现代工程监督管理方法,熟悉建筑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强制性标准[11]。最后,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关键。通过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发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动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有利于营造正向的竞争氛围,使监督管理团队更加有活力和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4.9 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市场关卡

我国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落实资质审查工作把好建筑市场关卡,主要针对建设全过程各责任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构建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这也是把控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审查无资质或资质不符合需求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以及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除此之外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和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颁发产品质量证书,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执行,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要求。

5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耗资巨大,对质量与安全有着严格要求,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降低工程质量,所以施工过程中要采取质量监督措施,严格执行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标准,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管理。目前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仍有待完善,施工单位要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把控,从多方面入手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除了重视施工项目管理外,还应创新质量监督理念和方法,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